传统与反传统(1 / 1)

漫步遐思 陈先达 666 字 1个月前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就存在于历史之中,有历史就有传统。但传统并不仅是历史,传统存在于现实之中。传统不是历史遗留的文献,不是书本,不是作为历史残存物的文物。传统最根本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起作用的以往全部文化的积淀物,是构成当前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起作用的东西,不能称之为传统而是传统的中断。正因为传统是现实生活的构成因素,所以每当社会变革或急剧转变时期,都会产生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究竟从传统中抛弃什么,继承什么,这取决于现实变革的需要。

文化保守主义的口号是守旧的口号。因为文化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它必须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在文化上取保守主义态度,本质上是不主张社会变革的。不可能设想整个经济基础变了而文化仍保持原状。事实上全部社会发展史,就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变化的历史,也是文化变化的历史。文化有扬弃才能发展。文化有自己的历史即文化史。历史,就是意味着过程,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增减。保守主义文化观连文化史也给冻结了。其实文化保守主义观点的实质并不是仅仅针对文化,而是针对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问题。我们毫不奇怪,文化保守主义的倡导者在反对过激主义的名义下,公然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辛亥革命,批评“五四”运动,至于对1949年革命的态度当然是不言自明的。

传统具有两重性。它的积极因素是历史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的消极因素是发展的惰力。把“五四”运动说成是反传统是不准确的。“五四”运动反对的只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而不是全部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就儒家而言,它的矛头针对的是儒家糟粕,是维护封建制度的纲常名教,而不是儒家学说的全部。陈独秀曾非常明确地宣称:“破坏礼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旧伦理,以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赛西斯两位先生。”“五四”运动的勇将们的矛头所向大抵如此。

在辛亥革命之后兴起的“五四”运动是必然的。这说明,封建王朝的覆灭还只是政权的易手,并不表明新的意识形态,例如德先生和赛先生已处于主导地位。事实上封建的意识形态,形形色色的遗老遗少们仍然有很大的势力和地盘。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是势所必然。即使在全国胜利之后,反对封建残余的斗争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怎么能说“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错了呢?怎么能说“五四”运动过激了呢?应该说不是过激而是不彻底。之所以不彻底并不是因为救亡压倒启蒙,而主要是因为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政权并不是民族资产阶级执掌的政权,而是封建官僚买办阶级当权,他们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提倡殖民文化与封建文化,决不会提倡新文化,决不会彻底启蒙。彻底启蒙对他们的统治不利。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本身就是一次推翻旧制度的革命,又是一次破坏旧文化旧思想的新的启蒙运动。鼓吹文化保守主义又批评救亡压倒启蒙,两个拳头打人,一手抓着启蒙,一手抓着维护传统,除了名家,普通人是决没有这种把自相矛盾的观点粘在一起的本领的。

在对待传统的基本立场问题上,我们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既反对保守主义,也反对虚无主义。保守不是继承,批判不等于虚无,它们之间形似而实异,千万注意,以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