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历史观(1 / 1)

漫步遐思 陈先达 492 字 1个月前

毛泽东非常喜爱读史,尤其重视唯物主义历史观。他在读了陕北民主人士李健侯作的《永昌演义》即关于李自成起义的小说后,曾致信李鼎铭先生大加赞扬,但提出要用新的历史观来总结李自成起义的问题。他说:“此书赞美李自成个人品德,但贬抑其整个运动。实则吾国自秦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两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健侯先生们的光荣。此书如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

毛泽东在读了吴晗的《朱元璋传》后,在肯定其专著“用力甚勤,掘发甚广”外也提出了历史观的问题。他说:“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在读章士钊的《柳文指要》时,毛泽东除了肯定作者成就外,提出的也是历史观问题。他说:“惟作者不懂唯物史观,于文史哲诸方面仍止于以作者观点解柳,他日可能引起历史学家用唯物史观对此书作批判。”还说:“大问题是唯物史观问题,即主要是阶级斗争问题。”1950年毛泽东还专门写信给一位研究少数民族史的专家,非常明确地指出:“惟觉中国的历史学,若不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研究,势将徒费精力,不能有良好结果。”

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当然不能停留在历史的表层,说历史是人创造的所以历史是人的历史,应该用人的观点看待历史之类的空话。弗洛姆就是这样曲解唯物史观的。他在《人的概念》中说:“如果想避免使用唯物主义的和经济的这些模棱两可的字眼,可以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叫作人类学的历史观,他把历史的理解建立在人是自己历史的创造者和行动者这些事实的基础之上。”把马克思主义曲解为人本主义已经是时尚。其实这对于历史的认识一点也没有提供更多的东西。不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理解阶级社会中生产方式的矛盾如何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重复一千遍历史是人创造的仍然对历史一无所知。有的人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把阶级分析方法也反掉了,认为不仅现在不能用阶级分析方法,连用这种方法考察历史都是错误的,认为人类历史是生产发展史,说是阶级斗争史就是错误的。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不懂得阶级社会中生产方式的变革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