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史实的客观性何以可能(1 / 1)

漫步遐思 陈先达 644 字 1个月前

这是一个难题。历史认识的确不同于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历史认识是一种追溯性认识。正如马克思说的:“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1]这种认识的追溯性,往往导致人们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产生怀疑。因为这种历史史实是经过历史学家选择、描绘、剪裁过的史实,而且每代人都可以重修历史。因为每代人都站在新的起点审视以往,视角不同,结论自然不同。美国史学家李德说:“对过去的解释经常变更,整个说来,主要不是由于发现了新事实,而是由于对旧事实有了新的解说。”的确,历史事实有价值性,如南京大屠杀,日本某些政治家至今不承认这一事实。太平天国,我们称为农民革命,有的人称为发匪;义和团我们视为爱国,有的人称为拳匪。如此等等,俯拾即是。

因此,从狄尔泰和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开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思潮,都否认历史事实的客观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在《什么是历史史实》中嘲笑把历史事实看成硬邦邦的如同砖头一样的客观实在的看法。在他看来,历史学家不可能与事件本身打交道,因为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谓历史事实,仅仅是在人们头脑中重建的过去的模模糊糊的印象。所以贝克尔宣称,历史事实“仅仅是一个象征”。法国的雷蒙·阿隆说,历史事实“本身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通过意识并为了意识”,“独立于科学之外而又能被科学真实再现的历史现实是不存在的”。

卡西尔在他的名著《人论》中,也是片面夸大历史事实的独特性而否认它的客观性,强调历史事实不同于物理事实,具有不可观察性和重复性。他说:“我们所做到的一切就是回忆——给它一种新的理想的存在,理想的重建,而不是经验的观察——乃是历史知识的第一步。”历史学家面对的“不是一个物理对象的世界,而是一个符号宇宙——一个由各种符号组成的世界”,“一切历史事实,不管它看上去显得多么简单,都只有借着各种符号的这种事先分析才能被规定和理解”,“我们在历史学中所寻找的并不是关于外部事物的知识,而是关于我们自身的知识”。

历史包括客观过程和对过程的描述。后者属于史学。史学家当然有立场,有自己的评价尺度。但任何被称为科学的学科,都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没有事实根据的猜测甚至瞎说不可能是科学。但历史事实的确不同于自然界的事实。自然事实的客观性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同一的可直接验证的。历史事实不同。它是包括事件、人物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的相互矛盾的运动过程。在阶级社会中,整个过程包含着利益矛盾和对抗,因而人们对历史事实有不同的看法是很自然的,但不能由此否认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因为历史是既成事实,对任何个人而言,它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人们能改变的是评价的标准和尺度,而不是事实本身。事实作为一种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人们通过考证发掘可以发现某些新事实,纠正某些错误的讹传的所谓事实。这本身以双重的理由表明,历史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伪造是对历史的亵渎。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3卷,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