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视角中的自由(1 / 1)

漫步遐思 陈先达 602 字 1个月前

对究竟什么是自由,一直争论不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区分自由的含义,忽视了对自由考察的不同角度。

依我看,对自由问题可以从三种角度来考察。

从本体论的角度看,自由是人的本性,涉及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的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的活动是不自由的,因为这是一种本能的活动。动物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它不能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这两者是同一的。人不同。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成为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因而人的活动具有自由的可选择的性质。从这个角度说,人的活动的自由的丧失,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即所谓人的本性与人相分离。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涉及的是主客体的关系。自由是借助对必然性的把握和利用,使主体具有正确决断和行动的能力。在这里,自由的获得不能离开客体及其规律。

从社会观的角度看,自由是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它涉及的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因而在阶级社会中自由是有阶级性的。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权利不同于本体论和认识论中的自由概念的地方。正因为政治自由是一种由法律来规定和保证的自由,因而这种自由就包含着不自由。对于被压迫者来说,通过服从统治者法律所得到的自由,其实就是一种以自由名义出现的奴役。如果被统治者一旦反对这种法律,不俯首帖耳服从统治,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镇压。所以在社会领域中争取自由的斗争是一种政治斗争。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处处都处于被奴役之中,就是把两种自由即本体论的自由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自由混为一谈。其实在社会领域中不能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不仅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奴隶和农奴生下来就没有自由,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法律规定人人平等,生而自由,可由于阶级区别,贫富对立,这种生而自由是口头的,实际的生活状况使这种所谓自由化为乌有。至于有的论者批评恩格斯关于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的论断是否定人的自由,没有强调自由的自主性的含义,实际上是用本体论的自由来反对认识论的自由。用自由的本质是由自(由自己)而不是由彼(必然性)来批评恩格斯的定义正是这种混淆。

我们可以从三种角度来考察自由,但不能把它们绝对分开。如果人不具备自主活动的本性,那第二、第三种自由都无从谈起。人正因为是人,才产生实践活动中的自由和政治自由问题。如果人在与外在世界及其客观规律的问题上没有自由,即人受规律的奴役,那人的自主本性也不能实现。而且从人的活动环境说,第三种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自由,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来从事实践,有助于他们更多地在第一、第二种自由的含义上获得自由。由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过渡就包含着这三种自由的统一:在本体论上由被迫的异化劳动转化为自觉的自主劳动,在认识论上由盲目地为必然性所支配转化为认识和利用必然性,在社会中由残缺不全的少数人的自由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