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个整体,它是由人化自然和非人化自然两个部分组成的。人所面对的世界,是无限的客观世界;而人直接涉及的世界,是包括人和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这两个世界的关系,既要唯物辩证地把握整个世界,又要着重考察人与人化世界的关系。
对人化世界的理解,当然离不开主体的需要。没有屁股,不会出现凳子。没有眼睛,不会出现电视机。人不会创造与人的需要无关的东西。可为什么出现这种需要?不能单从主体自身得到解释,而必须研究引发这种需要的社会原因。比如说,人任何时候都有眼睛,可电视的出现则是当代科学和工业的产物。没有眼睛不会产生对电视的需要,但不能用眼睛解释电视的产生。因此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层次上是不行的,而必须弄清为什么要对象化和如何对象化,即研究制约对象化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各种关系。
人的对象化世界是人的世界,当然不能离开人和人的实践活动。但我们从人化世界中不仅要看到人,而且要看到客观世界自身的规律。人的卓有成效的活动本质上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统一的活动。客观世界要满足人,可人也要满足客观世界,即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客观世界不仅不满足人还要惩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