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西奥 王成兵 编译
圣智学习出版集团2007年出版
序言:哲学和追寻智慧[1]
无论你了解与否,哲学总是你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哲学”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语词根,意思是“爱智慧”。最早的哲学家们被看成是聪明的男人和女人,或圣贤,因为他们致力于追问“大问题”: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万事万物来自何处?实在的本性是什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哲学家是寻求智慧的业余爱好者。“业余爱好者”的原初意义就是那些受到爱的驱使而不是被利润所驱动的人们。就是说,对这些人来说,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谋生的方式。
我们将一个人的基本的哲学考虑成他所生活的价值和信念的规范,我们是在相似的意义上使用“哲学”这个术语的。有的时候,我们讨论艾比的烹饪哲学或米基的赌马哲学。在这样的例子中,我们把哲学视为涉及了一般的原则或指导。从技术上说,这可以被称为“有一种哲学”。它与“成为一个哲学家”不是一回事。
你不必像一个哲学家那样去问问题,你成为一个有着自然而然的好奇心和有思想的人就可以了。下面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那些问题的样本:
上帝存在吗?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无辜者要受苦?
所有的事物都是与想法有关的事情?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真的平等?如果是,在什么意义上?
政府的最好形式是什么?
以少数人为代价让大多数人幸福,或者以多数人为代价让少数人幸福,哪个更好?
心灵是如何与身体联系起来的?
有没有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正确或错误的标准,或者说道德标准是相对的吗?
美是来自美的主体的眼睛吗?
强权即公理吗?
客观性是可能的和合乎愿望的吗?
尽管学习从几乎长达三千年的哲学活动(大部分是西方哲学)中挑选出来的突出部分的想法似乎是使人筋疲力尽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说,它穷尽了哲学的历史或所有哲学话题的探究。也就是说,本教材不打算“完全”包含每一个重要的哲学家或者该书包括的哲学家们所做的每一个重要的贡献。其实,本书力图成为价值、意义、知识和导致它们的文化条件问题的表现和引导性的介绍。
如果你把这本书作为学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来阅读,我推荐你把哲学的导论当成一次对哲学上成熟的东西和实际上哲学化的东西进行区分的机会。仅仅是谈论哲学观念和对哲学观念的实际上的哲学化之间的主要区分可能牵涉到严谨的程度和一些你运用你反思的能力的规范。
这样,我们可以说,哲学一般而言是由对特定种类问题的小心翼翼的推理工作所构成的。哲学的思考活动包括对术语的认真的评估、逻辑推理工作的评价、作出精妙区分的意愿,等等。哲学尤其对为我们的观念提供支持的论证(推论)感兴趣。
哲学的论题涉及终极价值、一般原则、实在的本性、知识、正义、幸福、真理、上帝、美和德性问题。哲学讨论其他学科根本不讨论的问题,而且它以一个更彻底的方式进行讨论。
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仅仅通过对某人的工作的描述就可以分辨出他是不是哲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学家、文学批评家、艺术家、诗人、小说家、士兵、家庭主妇——各种各样的人——都参与了哲学的反思而不必被打上哲学家的标签。我们最关心的应当是哲学推理活动的质量而非“哲学家”这个标签。
鉴于哲学的本性,回答哲学问题的方式要有别于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4”或“1066年”。)某些问题的差异来自于文化和每一个人觉悟到了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哲学的诧异感。确实,那些有思想的个人一辈子纠结于哲学问题。
一、哲学的领域
在实践中,哲学由对某些聚焦于意义、解释、评价、逻辑或理性的连贯性的问题的系统性的和综合性的研究所构成。哲学基本的领域由如下方面所构成:
(1)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包括了对有时被称为“终极实在”东西的研究。因此,形而上学对超越感觉经验和日常科学的实在提出追问。形而上学的问题涉及自由意志、身—心关系、超自然的存在、个人的非道德性以及存在的本性等。某些哲学家对超越人类经验的实在的可能性提出疑问,而其他哲学家则将他们的哲学建立在形而上学的观念上。
(2)认识论。它来自希腊语“知识”,是追问关于知识、其本性和起源以及它甚至是否可能的问题的哲学分支。知识论问题涉及证据的标准、真理、信念、知识的根源、知识的等级、记忆和感知问题。知识论论题贯穿于所有其他的哲学分支中。
(3)伦理学。伦理学来自希腊语词汇“社会的精神气质”。它包括对道德问题、实际推论、正确与错误、好与坏、美德和邪恶、品格、道德义务以及涉及道德价值的本性、起源和范围等问题。当今,伦理学家们对医学伦理、商业伦理、环境伦理、学术伦理、人种和性别问题以及好的生活的本性等问题的研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伦理学论题包括说真话、相对主义和普遍性等。
(4)社会和政治哲学。它关注国家(政府)的本性和起源、主权、权力的运行、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影响、种族、性别、社会地位、不同社会类型的强弱之处。
哲学的其他重要领域包括逻辑学,即对正确推理规则的研究;价值学,对价值的研究;美学,对知觉、感受、判断、与审美相关的观念、艺术、一般性的客体的研究;以及本体论,对存在和“存在”意味着什么的研究。
有的时候,哲学只集中在这些基础领域中的一个。当今,一些哲学家走得太远,他们将整个哲学领域都作为不适合进行研究的东西而加以抛弃。比如,逻辑学家可能把形而上学看作过于抽象和混乱;道德学家可能把对符号逻辑的研究归于数学而不是哲学。然而,无论何时,只要哲学家关注生活的意义或一般性的探究智慧,他们就要涉及所有这些基础性的领域,即便某些人并没有清楚地处理这些问题。
当代学术型的哲学家往往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专门化,他们更关注历史的分期。也有某些特定的哲学家,如音乐哲学家、宗教哲学家、法律哲学家,或者特定的哲学问题,诸如什么是正义?客观性可能吗?美国“哲学文献中心”这家致力于编纂和传播有关哲学研究数据和文章的专业机构对这些纷繁的景象进行了反映——该中心目前列举的哲学专业领域超过两千个。
二、哲学的范型
在古代世界,有智慧的人被称为圣贤。在亚洲,有菩萨、瑜伽大师或教派领袖;在非洲,有巫医;在土著美洲人和亚洲游牧部落中,有巫师。在圣经中,预言家是有智慧的人。在许多文化中,“祖母”或“祖父”或某些其他的年长者代表着智慧者的基本形象。在西方,“智慧者”经常被描绘为一名男性,但不是总是如此。在卡通画中,“智慧者”经常被夸张地表现为一个古怪的人或者一个身穿长袍、手持拐棍、白髯飘动的隐士。
这种基本的影像有时被称为一种范型。根据心理学家C.G.荣格(1875—1961)的看法,一种范型就是一种从最早时候的所有人种起都分有的影像。在其最传统的意义上,一种范型代表着对特定种类的人的本质的看法。一种范型是某种类型的基础性的、原初性的类型形态:母亲、武士、恶作剧的精灵、愤世嫉俗者、圣徒、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无神论者、理性主义者和观念论者,等等。一种哲学的范型就是一个以一种对后来的哲学家和非哲学家产生重要影响的方式表达一个原初的或有影响的见解的哲学家。
一种范型和一种理想之间的差异在于,范型不必是好的或完美的。一种范型和一个成见之间的差异在于它们的深度。成见是一种类型的人的最简单的歪曲。相反,一种范型是普遍经验的基本反应的有力表达。范型以不同寻常的纯粹方法示例了处理生活的普遍方面(遭遇、死亡、丧失、社会、财富、知识、爱、目的)的本质方法。存在着邪恶的范型以及聪明人的愚蠢的和好的范型。
这本哲学导论是围绕哲学典范组织起来的。即便那些没有研修过哲学的人也会承认许多哲学范型的基本特质。很可能你已经邂逅了与某些这样的范型相像的个体。我用两个简要的例子来给你示范我的意旨:
一种哲学范型是怀疑论。怀疑论者相信,对知识的任何断言必须得到人们用自己的感官经验进行的个人性验证。他们要看到、触及、品尝或度量一切事物。新约在“多疑的托马斯”这个人身上体现了这个范型的一个出色的例子,这个门徒直到自己仔细观察耶稣的伤口才相信耶稣是从坟墓中升起来的。
另一个哲学范型是功利主义者。功利主义者相信疼痛是固有的坏,愉快是固有的好,所有的动物都力图尽可能得到幸福。因此,功利主义者争辩说,我们私人的和集体性的行为应当总是让愉快最大化,让疼痛最小化。人们应当承认他们著名的公式:总是去行动,以便为最大多数人产生最大可能的幸福。你们可能还将承认所有的“多数规则”推论中的功利主义思维方式。
我们将要研究的哲学家包括这两种范型以及其他重要的哲学派别和倾向的范例。哲学的范型经常是它们所表现的学派的奠基者,但并非总是如此。有的时候,哲学的范型性的代表是那些精炼和发展其他观念的个人。除了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之外,范型以继续有兴趣和迷人的方式遭遇着普遍重要的哲学问题。
范型图像所具有的一个特别的美德体现在它们的哲学信念的纯洁性和强度上。哲学范型是对哲学世界观或哲学方法的严格的拥护。它们对它们所持观点的热烈,与它们额外的哲学深度和严谨一起,几乎总是挑战我们自己的、经常是不清晰的信念——无论我们想被挑战与否。你自己总是对你所选择相信、拒绝或修正的东西负责。
学会关于哲学范型的东西是一种获得关于哲学倾向性和那些从中而来的哲学家的基本图像的良好方法,学会关于哲学范型的东西也可能给你一个更好的关于你自己目前的生活哲学的感觉,或至少是这个感觉的某些方面。
三、哲学和寻求真理
即便有其文化的局限和偏见,哲学可能是所有学科中最开放的。它的首要目标是表达和思想的净化,它的主要成分是理性、洞见、沉思和经验。在哲学中,没有任何问题或者观点是人们不可以讨论的。
最好的哲学家们——无论其个人信念如何——服从于最有说服力的论证而不顾它们的起源。我们随便列举几位,像柏拉图、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克尔凯郭尔、弗里德里希·尼采、马丁·海德格尔那样的哲学家,在他们生命的路途上激进地质疑和修正自己的思想,他们对他们所见到的东西作为有说服力的证据加以回应。
当今,由女性和其他哲学的“圈外人士”提出的哲学论辩已经扩展了不断增加的哲学共同体。用沃特·考夫曼的话来说,哲学史就是异端的历史。
总有对现状提出挑战和对社会制度不满的有力量的哲学传统。最近的时代中,这个传统已经在关注环境、动物权利、家庭结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哲学家那里找到有效的和有力的表达。
由于范型人物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人们难以预言我们中的谁有确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我们不能单独把范型地位赋予一个人——无论我们受到多大**让我们那么做。在这个方面,哲学与其他领域没有什么不同。历史学教会我们,大多数给定的时代的重要和流行的人物的影响力通常在他们去世后就云消雾散了。因此,要小心翼翼地预言范型式哲学家的出现。在本书中,我们会考察某些重要的20世纪哲学家并反思哲学问题的恒久性。
哲学史是一个鲜活的东西。它在续写之中。你也可能给它做出一份贡献。最终,智慧的所有方面都会得到同等的欢迎——而且未来的教科书将不会具有像现在这样的章节。就像你们很快看到的那样,终极的问题不是谁说了什么或谁第一个说,而在于它是否真实和有价值。智慧似乎应当超越肤色、性别、社会阶级和种族。
(1)“这不都是一个想法的事情吗?”
你是否曾经想过,我们没有解决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那种哲学论题,因为它们只是关于信念和想法?你可能会相信“对别人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我来说可能不一定对。最好让别人相信他们想要的东西,而我相信我所需要的东西。”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形式的“温和的”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信念,它相信知识是由观察者的特殊的品质所决定的。换言之,关于真理的绝对的(普遍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一个想法与另外一个想法同样好。
那些自认为是成熟的人有时在诸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或民主是最好的政府形式等“哲学”问题上采纳一种相对主义态度。这些人提出理由说,人们之所以对这些问题形成如此众多的答案,是因为有如此众多的生活方式、宗教、文化和个体存在。
这样,相对主义也可以被指向关于堕胎、死亡的权利、死刑、上帝的存在和本性、决定性的行为、移民政策、总统或历史上最伟大的摇滚、滚石歌星或篮球明星的道德特征等具有无限差异的想法上。在如下问题上,我们甚至没有多少共识:进化与智慧的设计、尸体解剖、男人是不是来自火星而女性来自金星、是否一种人种或性别要优越于另外一种人种或性别、同性恋是否适合养育孩子。由于这个看法上的差异,相对主义者甚至怀疑我们如何在我们到底谁更聪明问题上得到共识。
我们会听到非专业的相对主义者说:“哎,我们没有办法去决定这个特别的决定性的行动政策是否比那个政策更好。非洲裔美国人、妇女和其他被保护的阶级支持这项政策,是因为他们享受到了最好的工作、政府课题和奖学金。而中年白人男性不喜欢它,是因为现在轮到他们待在社会汽车的后部了。这总是一个视角的问题。”相对主义者会说:“教授,我认为我论文成绩不公平。这只是你的想法。我的意思是,它不应当像科学或数学那样去打分。这是哲学课,没有办法去决定哪种关于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想法是真实的。你有博士学位并不意味着你就对。你仍然要给出你的想法。”
这种相对主义的推论工作的更加成熟的版本是由某些社会科学家提出来的。他们争辩说,一种文化不可能去判断另外一种文化。比如,在美国,大多数人认为把妇女当作服从父辈、兄弟和丈夫的二等公民是错误的。但是,在一些中东国家中,妇女应当享有社会平等的观点被视为是绝对错误的。相对主义者提出,我们以何种身份去判断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相对主义和非相对主义之间的冲突贯穿于整个哲学史。确实,苏格拉底这位哲学家是作为一个公共人物出现的,部分原因在于他与早期的相对主义者,即智者学派的斗争。相对主义者和非相对主义者之间的斗争是观念史上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之一。
无论我们是不是相对主义者,让我们在接受或拒绝哲学家的观点之前尽力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展现他们的观点。
(2)智慧、知识和信念
智慧的主要目标是将实在理解成与过一个好的生活相关的东西。就其核心而言,智慧是合理的和实际的,它聚焦于真实的环境和每一个人的品格。这样,我们可以说,智慧是关于复杂情境的良好判断。因此,智慧涉及反思、洞察力、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人类状况中某种合理性的解释。与要求规范的教育和专业化的理智能力的知识不一样,智慧以一种理论和理智知识都不使用的方式与经验发生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智慧经常与一个部落或氏族的年长者有关的原因。当然,年岁本身不能够确保智慧和理智。与知识相比,智慧与个人美德有着更多的关系。
一般而言,哲学家们认可知识是某种形式的真信念。这样马上会提出如何区分真实的信念和错误的信念的问题,而且就像你可能指望的那样,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它涉及理性、知觉、经验、直觉和社会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问题。一些哲学家走得太远,他们甚至全然否定知识的可能性。
哲学家们也区分了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知识。理论的知识涉及精确编排、评估事实和系统的信息及关系。实际的知识是由人们做事情所需要的技巧构成的,比如,弹钢琴、使用带锯、消肿或烤面包。
与其性质相关,对知识断言的评估涉及逻辑论证、科学试验和预测或某种熟练表演的演示。这样,了解X意味着:首先,X实际上是真实的;其次,我相信X是真实的;最后,我可以通过提供精确的证据证明或确定我对X的信念。
知识的断言提出了某些有趣的和棘手的问题。比如,强烈的个人感受是不是充分的证据?多少证明是足够的?标准何在?哲学家要求我们提供证明我们自己的知识断言的理由。
与知识相反,信念关涉到主体心灵上接受某种断言是真实的——与知识不一样——但它不必真实。由于信念是主体的心灵状态,很可能在一个信念是错误的时候还被坚定地相信为正确的。另一方面,有时我们的信念是真实的,但是我们无法为此提供充分的证据。
尽管信念可真可假,但是,用专业的话说,“假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这个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日常语言反映了我们对这个重要区别的理解。我们很少说“我过去有一个虚假的知识:桃仁提高智力。”实际上,我们这样说:“我过去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桃仁提高智力,但是现在我明白我的想法不对”,或者说:“我曾经相信桃仁提高智力,但是现在我了解得更全面一些。”换言之,有的时候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东西被证明是错误的。
有些信念比其他信念更合理,而且在有信息量的信念和纯粹信念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后者指称确信某种东西是真实的,而这个确信的唯一证据是确信自身。如果这听上去有一点循环论证,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循环论证。单纯信念以自己来证明有效——或者力图这样做。大多数哲学家和科学家都相信,真理不能还原到单纯相信某个东西上去。比如,把可靠的信念与有问题的信念区分开来的最好办法是让重要的观念服从细致的观察。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够而且必须为我们自己这样做。
(3)无知不是一个选项
由于我们受制于我们的经验、能力和偏好,我们不能只依靠我们自己未经检验的思维活动。我们需要考虑他人的观念,我们需要让我们的信念服从于他人的考察。在哲学领域中,聪明的做法是利用经历了时间和重要性考验的思想家和观念。当然,我们并不是因为那些哲学家被认为是伟大的或重要的就去接受他们的论辩。
即便我们是为我们自己着想,在真正考虑那些哲学的论证之前冲动地或排他性地拒斥它们,也是愚蠢的和傲慢的。说其愚蠢,是因为如果我们不公正地倾听某个立场,我们不可能了解这个立场的真正价值。说其傲慢,是因为总体性地拒绝(甚至嘲弄)那些对过去和现在的认真的思想家们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家意味着,与那些多年倾心研究这些问题的哲学家、科学家和神学家相比,我们没有掌握任何背景知识。
最微妙的是,由于我们对它们的偏见,由于对它们的漫不经心和厌倦,或者由于没有探究而嘲笑某些见解,我们会关上对它们的问题进行挑战的智慧之门。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让自己停留在一种信念而不顾事实的立场上。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对错误的可能或启蒙的可能都无动于衷。有意志力的无知是这个夜郎自大式的态度的名称。它是与我能够想到的爱智慧的态度格格不入的。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无知不是一个严肃的选项。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的选择不是在哲学的冷漠和哲学的探究之间,而是在一种有意识地和充分地过的生活与一个刚刚发生的生活之间。由于生活易碎和有限,生活太重要了,必须要进行哲学思考。我们要了解这种哲学思考。
总体框架
第一章 哲学和追寻智慧
一、哲学的领域
二、哲学的范型
三、哲学和寻求真理
第二章 亚洲圣贤: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
一、天人合一
二、圣贤
三、“无为”的圣人:老子
四、社会的圣人:孔子
五、庄子的范例
六、释迦牟尼
第三章 智者:普罗泰戈拉
一、从智慧者到哲学家
二、实用主义者普罗泰戈拉
第四章 智慧者:苏格拉底
一、苏格拉底的品格
二、教师及其教义
三、辩证法
四、苏格拉底之死
第五章 哲学王:柏拉图
一、生平和著作
二、柏拉图的认识论
三、智慧的规则
四、民主的起源
第六章 自然主义者:亚里士多德
一、生平和著作
二、自然的变化
三、亚里士多德解释的等级
四、四因
五、灵魂的等级
第七章 斯多亚学派: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
一、享乐主义
二、爱比克泰德主义
三、斯多亚主义的犬儒派根源
四、马可奥勒留:哲学王
五、命中注定的生活
六、斯多亚学派的智慧
第八章 托马斯·阿奎那
一、以上帝为中心的宇宙
二、奥古斯丁:两个世界之间
三、托马斯·阿奎那的生平
四、经院主义者的智慧
五、上帝存在的证明
六、自然目的论的完善
第九章 理性主义者:笛卡儿
一、权威问题
二、笛卡儿:寂寞的知识分子
三、理性主义
四、怀疑的方法
五、笛卡儿思想的生成
六、上帝的天赋观念
七、笛卡儿的桥梁
第十章 怀疑论者:大卫·休谟
一、约翰·阿奎那
二、乔治·贝克莱
三、大卫·休谟:苏格兰怀疑论者
四、休谟的怀疑主义经验论
第十一章 普遍主义者:康德
一、康德的生平
二、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三、道德的形而上学
四、道德责任
五、康德的正义观
第十二章 功利主义者: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一、社会享乐主义
二、哲学和社会改造
三、功用原则
四、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第十三章 唯物主义者:卡尔·马克思
一、预言家
二、辩证唯物主义
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十四章 存在主义者:克尔恺郭尔
一、生平和著作
二、作为主体性的真理
三、成为一个主体
四、生活方式的阶段
第十五章 实用主义者:威廉·詹姆士
一、生平
二、实用主义
三、实用主义的宗教
四、真理总是个人性的
第十六章 反哲学家:尼采
一、生平
二、真理是视角的问题
三、对客观性的攻击
四、现代性的病态
五、上帝死了
六、超人
七、主人的道德性
第十七章 20世纪: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一、生平
二、维特根斯坦的早期思想
三、维特根斯坦的转变
四、马丁·海德格尔
五、现象学:存在的科学
第十八章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一、其他声音的出现
二、彼得·辛格尔:“危险的哲学家”
三、玛莎·C·努斯鲍姆:“为人性服务的律师”
四、哲学和人类的发展
五、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1] 本章选自《哲学导论》第一章,并略作删节。文中标题由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