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康斯坦丁诺夫 刘丕坤等 译
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
总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1]
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过程的一般规律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特殊研究对象。例如,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法学研究历史上一定的国家形式和法权形式的发展;语言学研究语言这一特殊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规律,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等。那么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那些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语言学),研究社会生活的某些个别方面,即一定的社会关系现象和社会关系形态。历史唯物主义和这些科学不同,它研究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研究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相互作用。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什么决定社会的发展,决定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例如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过程的一般规律,因此它的任务不同于局部的社会科学和通史的任务;通史虽然也研究社会历史的一切方面,但它是按年代顺序研究个别国家和个别时代的具体事件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科学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提供唯一正确和唯一科学的解答,如果不弄清这些问题,就不可能正确说明整个社会生活的发展及其任何个别方面的发展。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看到经济现象、政治现象和思想现象。这些现象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联系呢?这种联系的性质又是怎样的呢?在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和复杂矛盾的历史事件更替中,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是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呢,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和自然界不同,是偶然性、一团混乱和任意妄为统治着一切呢?这就是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之一。
人类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道路:从原始公社制度,经过奴隶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前进(这社会主义,在占地面六分之一的苏联已经获得胜利,在各人民民主国家则正在建设着)。这种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呢?
历史唯物主义破天荒第一次给予这些问题以科学的解答,指出了把社会历史当作具有全部多面性和矛盾性的、统一的合乎规律的过程来加以认识的道路,提供了正确认识现在和预见未来的可能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解释社会发展,解释一种社会制度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制度的完整的、严密的科学理论。同时,它也是研究一切社会现象,研究个别国家和个别民族的全部历史的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作为一切社会知识部门的科学方法。经济学家、法学家、艺术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如果不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就不能够了解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现象和历史事件,就不能够看见偶然事件后面的历史规律性、局部后面的整体、树木后面的森林。历史唯物主义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研究工作的指导线索,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历史事件的迷宫中自由地、自觉地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共产主义的科学—历史基础,是工人阶级及其革命先锋队共产党的政策、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公式,不是那些只需要死记的抽象原理、原则的堆砌;不是的,它是永远创造性地发展着的活生生的社会理论,同时它也是认识社会生活和指导行动的方法。
要做一个争取和平、民主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斗争的自觉参加者,就必须通晓历史事件的真实原因和动力,就必须通晓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提供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使人们能够在当前历史事件中正确判明方向,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看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历史的前景。
要创立科学的历史观、社会生活观,必须从各方面批判唯心主义,把它从最后一个避难所即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这一点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
唯心主义对社会生活、对历史的看法有如下一些根本的缺陷。
第一,唯心主义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研究历史、社会生活时,只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不管引起和决定这些动机的东西。因而,唯心主义者只停留在社会生活现象表面、历史过程表面,他们不能深入现象的本质,揭示所研究的现象的深刻物质原因。
第二,唯心主义者把社会和自然界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抹杀这样—个事实:就是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虽然是特殊的一部分;不仅是自然现象,就是社会现象也要服从不以人们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作用。
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只看到和描述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的偶然的外部的联系。至多,他们也只能描述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积累片断的事实材料,但是他们不能提供关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真正科学。
第三,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学理论和历史学的特征,是它们忽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把社会的历史归结为伟人、帝王、将相的历史。唯心主义者蔑视群众、人民,把他们看成仿佛只有在“精神”、观念、杰出人物的推动下才能动作起来的被动、保守、惰性的“物质”。
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以前所存在的错误的唯心主义社会观、历史观,是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阶级地位、阶级局限性决定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代表本阶级的利益,用唯心主义的诡计迷惑群众。他们曲解社会生活,曲解事件,曲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的贫困和其他苦难。唯心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争取改变社会生活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阶级斗争,力图制造幻想,使人相信仿佛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便可以改变生活条件。唯心主义使社会进步力量、劳动者、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藉以替剥削阶级效劳。对唯心主义作全面的、歼灭性的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中所完成的革命变革的必要条件。
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不能创立真正的社会科学。但是,其中一些最有远见的人,在历史事件进程和历史事实的影响下,也不得不批判地对待幼稚肤浅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及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提出过许多科学的论点和推测。这些论点和推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可以依据并且事实上已经依据了的。例如,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学者和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便曾提出过关于周围环境对于人的教育的意义的论点。卢梭提出过铁制劳动工具和农业在产生人们之间的不平等中的作用的天才推测。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说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是第三等级反对封建贵族的阶级斗争的结果。十九世纪第一个二十五年的一些法国和英国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封建主义时代的历史事件以及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时,曾试图从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加以说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曾做过分析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划分的经济基础的尝试。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则曾试图把人类历史说成必然的、日益发展的、进步的和矛盾的过程;在他看来,虚构的“宇宙精神”的发展是这一过程的基础。黑格尔用搬自他的哲学的杜撰的联系,来顶替历史现象的真实的联系;他把现实的规律性神秘化了。虽然如此,黑格尔却批判了主观主义的历史观,试图找出较之某些历史人物的意见、目的和意志更为深刻的历史事件的原因。
列宁在考察社会科学产生的复杂而合于规律的过程时写道:既然这门科学首先是由古典派经济学家在发现价值规律和社会基本阶级划分时建立的,——既然这门科学为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和古典派经济学者一起,以反对封建主义和僧侣主义的斗争所进一步丰富,——既然这门科学为十九世纪初那些尽管具有反动观点,但却进一步阐明了阶级斗争问题、发展了辩证方法并应用或开始应用辩证方法来说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推向前进,——那么,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了很远的马克思主义,自然是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高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
为了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曾经必须粉碎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片面性、不彻底性和消极性,创立更高的、彻底科学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这个任务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全部成就的概括,通过对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类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概括而实现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时,依据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十八世纪法国人的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保存了它的基本内核,即精神对自然界、意识对物质的关系问题的唯物主义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展了旧唯物主义的基本论点,创立了新的哲学学说——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跟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直接对立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利用了黑格尔辩证法中那个包在神秘主义外壳里面的合理内核。唯物主义辩证法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是具有彻底批判性和彻底革命性的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认识社会,应用这些原理研究社会生活,说明社会历史,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认识社会,使人们能够正确解决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而首先是经济关系)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能够把历史作为具有严格规律的过程加以说明。
跟一切用社会意识来说明社会存在的唯心主义学说相反,历史唯物主义用社会存在、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说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社会,可以了解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性,了解它们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使人们能够把人类历史了解为低级社会形态通过矛盾的产生和解决,通过新的先进的社会力量反对旧的反动的衰朽的社会力量的斗争,通过社会革命而走向高级社会形态的一往直前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科学思想的最伟大的成就,是科学中和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的一个革命变革。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著名“序言”中,给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基本原理一个天才的表述。他说: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彼此间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本身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与他们当时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组成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所赖以树立起来而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和它们向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现存生产关系,或不过是现存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的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在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中也就会或迟或速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种变革时,必须时刻把经济生产条件方面所发生的那些可用自然科学精确眼光指明出来的物质变革,去与人们所藉以意识到这种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形式,——简言之,思想形式,——分别清楚。正如我们评判一个人时不能以他对于自己的揣度为根据一样,我们评判这样一个变革时代时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恰恰相反,这种意识正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现存的冲突中求得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当它所给以充分发展余地的那一切生产力还没有展开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当它们所藉以存在的那些物质条件还没有在旧社会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会提出自己所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我们仔细去看时总可看出,任务本身,只有当它所能藉以得到解决的那些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已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发生的。”[2]
总体框架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科学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科学中的一个最伟大的革命
三、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客观性
四、历史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自由和必然性
五、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性及其创造性
六、资产阶级社会学的破产
第二章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地理环境
二、人口增长
三、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三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律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三、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辩证法
四、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辩证法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六、生产发展的动力
七、从旧生产方式向新生产方式过渡的规律性
第四章 社会的基础和上层建筑
一、问题的意义
二、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定义;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和更替的规律
三、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
四、生活和家庭及其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五、文化及其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六、语言是社会生活现象
第五章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一、社会划分为阶级的原因。阶级的定义
二、阶级斗争是对抗性社会的历史的动力
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是劳动者和被压迫者的领袖和领导者
四、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五、阶级和政党
六、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七、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八、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六章 国家和法权
一、国家和法权是经济基础上面的政治和法律上层建筑
二、国家和法权的起源
三、国家的职能
四、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五、无产阶级专政是新的国家类型
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
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指导力量
八、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阶段和职能
九、尽力加强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建设新社会和保卫新社会、抵御资本主义包围的工具
第七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一、社会革命的本质和原因
二、革命的历史类型
三、列宁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四、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五、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国家内胜利和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内胜利的道路的学说
第八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二、民族运动和民族殖民的问题
三、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的历史意义
四、世界分裂为两个体系和民族解放运动
第九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唯心主义见解及此种见解之毫无根据
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四、工人阶级领袖的作用
第十章 社会意义及其形态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
二、阶级社会中思想体系的阶级性
三、社会意义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在苏维埃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
六、社会主义意识的基本特征。苏联人的精神面貌
七、社会意义的各种形态
(一)政治思想和法权思想
(二)道德
(三)宗教
(四)科学
(五)哲学
(六)艺术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和苏维埃爱国主义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社会领导的和指导的力量
第十二章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律性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二、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三、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主义建设的主要工具
[1] 本章内容选自《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章第一、二节,并作了删节。文中标题由编者所加。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1卷,340~341页,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