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1 / 1)

衣俊卿[1]

《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7期全文转载

近年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又一次构成哲学界的重点问题域和理论热点之一,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种十分积极的现象。目前的讨论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问题;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面对全球化、风险社会、中国发展经验等问题的当代视野问题;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以及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一些表述或称谓的比较问题;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问题,以及它同当代的解释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融等问题;当然,还可以概括出其他一些重要的争论问题。毫无疑问,这些讨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认为,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所有讨论和争论中,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同今天的社会历史现实的关系问题,它应当成为当今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研究特别的着力点。具体说来,马克思学说具有强烈的实践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革命的和实践的社会历史理论,它不仅致力于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性规律,更是注重在直面每一时代的社会历史现实中彰显自己的创造力和价值。而今天的人类社会历史现实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历史理论的时代相比,在内在结构、运行方式、发展内涵和问题困境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社会历史现实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自觉地完善、丰富或者转换自己的研究视角、研究方式或者理论范式,以更加积极有效地面对和应对今天的社会历史现实。

概而言之,我们可以这样来简要地概括我们的基本推论:马克思创立社会历史理论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凭借宏大的经济力量而得以展开的,在这种语境中,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理论设计更多地关注宏大的经济要素,更多地采用宏观解读和宏大叙事的研究范式,这实际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思想与对象的真实关系。而今天的社会现实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要素的界限开始模糊,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种社会要素,内在的宏观与微观、中心与边缘的结构也被打破,在这种语境中,如果我们不以多样化的微观解读和微观叙事来补充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理论范式,那么,这一社会理论就很难同今天的社会现实建立起真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