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重支持系统,让生命重放光彩(1 / 1)

一、基本情况介绍

近年来,博士研究生积劳成疾的问题很常见。在日常教育中,应多多鼓励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传播爱护身体的健康理念。

暑假前夕,李老师向我反映课题组学生小成的情况,希望给予帮助。小成是个个性温和,略显腼腆的男生,博士二年级就快要结束了,博士论文写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

夏天以来,小成腰疼的老毛病越来越厉害,不能长时间坐卧,不仅正常的生活学习常常被打断,更严重的是情绪也经常失控。身心状态不佳的小成在导师的多次劝说下,终于到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原本以为是一般的骨关节劳损疾病,经过医生诊断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很难彻底治愈,快速发展会带来瘫痪及多种并发症。根据小成的回忆和病理检查结果,医生推断其已患病多年,近期症状加重,要求其住院治疗并配合长期服药,同时必须注意改变生活习惯。小成获悉自己的疾病情况后,情绪非常低落,对未来充满不安,甚至流露出放弃学业的想法。发现这些情况后,李老师第一时间向我反映了情况。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以及与小成、同实验室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谈话,我对小成的基本情况和问题有了大致了解。

小成是独生子,家在小城市,父母非常疼爱他。小成自小成绩优秀,成长一直顺风顺水。腰疼的毛病从初中就发现了,但一直未重视,长期按照普通关节病进行物理和药物治疗。读博以后,学业压力逐渐增大,加上生活不规律,病情不断加重。近半年,由于博士论文开题,实验工作和数据处理等科研任务不断增加,研究过程也遇到不少问题,个人心理压力加大。小成经常睡不好觉,情绪失控,向身边的人发脾气,论文工作难以推进。尤其是被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之后,小成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发展,想要医治,但医院排不上床位,使用进口药物价格昂贵。小成不想父母为自己担忧,尚未将实情告知家人。另外,身体情况要求他必须调整作息,保证充分的休息和情绪稳定,但科研任务显得更加艰巨,两者如何协调让他不知所措。

博士生在博士论文写作的攻坚阶段又出现了身体问题,双重压力引发了应激状态,确实容易出现类似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合情合理的,要慢慢渡过难关。这除了自己要努力调整外,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导师、课题组成员、辅导员、亲朋好友都是很好的支持资源。

小成如何应对面临的问题,核心就是如何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疾病和博士期间的科研压力,并进行正确、有效的决策和行动。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一是尽快接受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二是处理好治病和博士论文工作的矛盾,制订可行的工作方案。

二、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小成的成长都比较顺利,成绩优秀,升学顺利,父母疼爱,没有经历过坎坷、波折,也很少自己做主。导师评价他成绩好,知识面也比较宽,熟人面前侃侃而谈,人长得儒雅标致,很受女孩子青睐,但不能吃苦,依赖性比较强,遇到困难容易退却,心智不够成熟,责任感稍显不足。

一方面,小成在准备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已经不断地感到压力,出现畏难情绪。突然得知自己患上非常难治的疾病,并且目前病情发展无法预估,这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从小顺风顺水的他缺乏克服困难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此时又需要他独立承担责任。身心的双重挑战让小成倍感压力,情绪经常失控,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并开展行动。另一方面,治病所需的医疗资源和物质支持也是现实问题,同时,博士论文必须有较多的精力投入和平日的工作积累。因此,我认为小成的问题需要调动家庭、学校,导师、同学、家人甚至朋友等多种资源进行支持,而问题的核心又在于小成本人不够成熟,对小成来说这次事件既是危机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机遇。

这个阶段,辅导员发挥好资源调配的作用对处于困难中、无法自行决策和行动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富有实践推动意义。

我认为,辅导员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把握好角色定位至关重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本人,辅导员则扮演着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在情感上接纳学生及其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面对的问题,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并辅助学生争取各种资源,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陪伴学生。

三、处理策略与过程

基于对整个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我确定了以争取全方位支持为原则的三步处理策略:一是争取学校和社会资源,尽快解决小成就医的问题;二是调动家人、朋友、师生资源,帮助小成建构多元情感支持系统;三是调动研究生院和导师团队资源,协助小成顺利完成科研任务。

我先与小成的导师、班主任和李老师就各自的看法、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对事件的处理建议等内容进行交流。经过多次交流,把小成及其家庭情况、病情发展和治疗情况、博士论文的进展、现有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基本摸查清楚。小成的导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教授,人非常善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特别关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地对待,在整个事件的处理中也非常积极。她主动提出每月给小成增加500元生活补助,并且主要负责小成后期科研学习和博士论文写作的支持工作。小成的班主任主要负责调动班级同学的力量,在生活上和学习工作中多关心和支持小成。李老师与小成亦师亦友,他负责联系小成的家人,协调其朋友及导师组其他学生,并全程跟踪治疗和后期恢复过程。我则负责协调学校和学院资源,为小成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并为小成以及周围学生和教师提供支持,全面跟踪和协调整个事件的处理。

当辅导员遇到学生危机事件或者应对困难的个案时,积极争取自己的工作资源对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学生有学生自身的资源,辅导员也有自己的工作资源:学院领导、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等。团队作战胜过单打独斗。

分工明确之后,我们分头开展工作。我向书记、院长汇报了小成的整体情况,争取得到院里的全面支持,两位领导动员各方关系,帮助联系医院,预约到最快的入院床位,并同意以生活补助的形式补贴学生部分超额医药费。之后,我又分别向研究生工作处、校医院反映了学生的情况,并协助其申请到学校研究生临时困难补助,办理好转院手续以便报销医药费。其他三位教师也从各自角度积极推进工作:导师为小成重新设计了暑期工作计划,李老师和小成一起向家人说明了情况并商量进一步的措施,班主任动员小成的同学在生活上照顾小成。

住院治疗的实际困难初步解决之后,我找小成进行了深入谈话,核心是如何看待自己面临的挑战。此时的小成对教师及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非常感动,但内心仍然充满了不安,因为疾病的发展未知,治疗需要的进口药物非常昂贵,博士论文的撰写工作也很艰巨。我和小成的谈话便从未来说起,他期待博士毕业之后能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希望和女朋友一起开启新生活,希望离父母近一点儿,他的期待中还有很多美好的理想。但是一回到现实,小成便有些不知所措,我启发他,幸福地在一起是否意味着从此一帆风顺?看看熟悉的教师们,他们的科研工作是否轻松自如?小成似乎有所觉察,我进一步引导他,面对和克服困难才是生活中的常态,越是成功的人肩负的责任越重大,经历的磨难越多。爱读历史的小成开始滔滔不绝,也举出了不少典故来证实这个结论。最终我们一致认识到,应对这次事件虽是危机,却也蕴含着成长的机遇,接纳已经发生的,一步步走过去定能战胜困难,迎来成长,蜕变,成熟。

当面对困难时,把看问题的视角从当下推向未来,再来俯瞰现在的困难和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在调动学生的内在资源,让学生启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关照自己的内心。

暑假期间,小成住院近一个月,接受集中治疗。非常幸运的是治疗效果很明显,小成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出院,但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发展并定期复查。秋季学期开学后,针对小成的情况,我与几位教师和小成又在一起进行了交流。此时的小成已经非常积极,希望尽快开始正常学习,按时毕业,但实际上他的身体仍然处于恢复阶段,不能够久坐久卧,甚至在宿舍的上床、下床都是挑战,同时,其实验工作已经耽误了很长时间,很难在预期时间内完成。鉴于这些客观情况,我们认为小成应该回家休养,延期毕业。小成开始并不接受现实,于是我们建议小成在保证休息的情况下在校试读一段时间,和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这之后,我和小成的导师也多次商议,并细化了小成博士论文的相关工作计划,导师还找来已经毕业到某大学工作的学生协助小成开展实验。经过几周的尝试,小成感觉身体确实吃不消,家人也到学校劝说其回家休养,最终小成才决定延期毕业,先回家休养,同时利用在家的时间阅读文献和构思论文,为博士毕业做准备。年底,小成身体恢复良好,复查后恢复了学校生活和实验工作,同时长期服用药物,已基本适应校园生活。小成返校之后,我也定期找他聊天,掌握身体情况和科研工作进展,并与小成的导师经常交流,从不同角度继续给予他支持。导师团队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课题组的同学和教师对小成一直特别关心和照顾,在他恢复学习工作之后,师弟师妹都协助小成进行野外调研和数据收集,已经毕业的学姐指导实验并提供条件,小成也取得了不少进步,更加体谅团队成员,更加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先后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最终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对高关注同学的支持有辅导员持续的关注、研究团队的关心和导师的鼓励。困难时期的关照如同雪中送炭,对学生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结果与思考

小成的事件解决得比较顺利。尽管过程中也有波折,但小成的疾病得到了及时治疗并且疗效较好,保障了学生经过半年住院治疗和休养恢复到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水平。同时,其导师及科研团队非常团结,在之后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不遗余力地帮助小成,陪伴他渡过最艰难的时光,最终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并找到满意的工作。工作之后,小成也与导师和我保持着联系,他和女朋友步入了婚姻殿堂,工作也很顺利,身体状况也有了改善,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回顾事件的整个过程,分析、总结经验,我有以下思考。

第一,小成遭遇的这次身心危机绝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彻底解决的。身体上的疾病有幸找到了有效药物得以控制,但仍旧会长期困扰学生,那么学生该如何面对?怎么应对疾病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博士论文写作对身心健康的人亦是重大挑战,怎么切实推进完成工作?如何突破自我,实现创新?年轻的大学生们往往在遇到危机时不断向自己索求,他们不敢或者不愿牵累家人、朋友。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社会支持系统,每个人都需要得到朋友和亲人的支持,渡过难关,分享快乐,同时我们也是别人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辅导员应该协助学生梳理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适当地寻求帮助,并学会感恩和宽容,还应该积极调动多方资源,扩展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在小成的案例中,家庭温暖,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和支持小成,提供基本的物质和经济保障,允许学生延后毕业,恢复身体优先,同学和朋友也在精神上和实际工作中关心他,帮助他,导师团队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因素,及早发现并将情况反映到学院,全程陪伴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总之,是全方位的爱和支持使得小成渡过生命中的难关,进入新的发展平台,让生命重放光彩。

对高关怀学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辅导员调动可以调动的资源共同发力。协调与对接资源是重要一环。

第二,本案例中,辅导员在事件发生初期对自己和各方力量进行正确定位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危机事件发生之后,辅导员很容易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做决定,但这样做往往出力不讨好,甚至越来越糟。辅导员无法替学生本人面对问题和承担后果,无法替代亲人、朋友与学生本人的情感联系和角色关系。辅导员往往对危机事件处理有更多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在心理辅导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在校院两级资源调配上有责任和义务。因此辅导员的角色应当是引导当事人和他的支持系统正确认识分析面对的问题,各尽其责,提供精神支持、具体事务咨询和有关资源调动,协调各方关系并把握事件进展,做整个问题应对系统的推动者。

第三,“危”中见“机”,尊重成长中的弯路。小成事件的解决总体顺利,但结果未知的过程中很多选择是艰难的。比如,小成刚出院时,回家休养和延期毕业的决定对他来说是痛苦的,对参与的教师们来说也很难面对。非常感谢小成的导师和父母,他们没有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做到了尊重学生本人的选择。无论学生坚持回归学校生活还是尝试失败后回家专心休养,导师和父母在精神上都无条件地接纳、支持,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全力提供帮助。从这个过程中,我有一种领悟,成长中弯路才是最近的道路。正是在面对危机时的各种尝试中,小成才得到了真正的领悟和成长,既了解到自己的界限,也充分体会了亲人朋友的情感,摸索中的失败和成功都是最宝贵的经验,帮助小成在今后的成长中面对和最终战胜困难。

辅导员职业的价值感就体现在影响人、帮助人的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

小成的事件看起来结果很完美,过程也很顺利,但必须认识到有些事情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如小成的疾病发展、毕业的工作去向、社会支持系统等。因此结果的完美是无法追求的,它不能被当成危机事件处理的唯一目标。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应该是过程中能做的部分,比如,当事人和周围人面对危机的态度和行动方式、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方法等。成长就是一次次对极限的突破,就是解决危机的过程,愿我们每个人都从容地面对,在危机中学习、成长,不断绽放生命的光彩。

五、点评

每个人在应对压力和困难时,都有一个倒U形的身心应对过程。当压力已经超出个人应对的正常范畴时候,就会出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身心应激状态,身体会快速临时调动潜能应对压力;第二阶段为抵抗阶段,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快速觉察和应对,身心状态就会滑向身心枯竭的第三阶段;在第三阶段,会发生免疫系统紊乱、心力交瘁甚至绝望的身心反应。对压力状态的察觉以及调动各方支持资源积极应对困难和压力,尽早主动调整内在状态,才能很好地应对压力。

面对学生的危机事件,辅导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寻找资源、使用资源、应对困难。在本案例处理过程中,辅导员很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主动构建起学生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调动有利资源,共同应对困难。并且,明晰自己的定位,努力搭建和推动危机应对系统,使得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运转。尤其是在对危机处理的工作效果评估方面,很冷静地看到了个人以及团队资源的有限性,每个环节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在努力做到理解、共情、支持、尊重学生决定等方面的同时还有理性的思考,难能可贵。

(案例撰写:王颖 点评:胡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