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小强是一名理工科男研究生,家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偏远农村。他身材单薄,厚厚的眼镜片后面隐藏着一双忧郁的眼睛,眼睛里有我们平时很少会见到的悲伤和忧郁。
通过了解得知,小强出生那天家里发生火灾,父母觉得他出生不吉利,于是把他放在奶奶家寄养。后来父母又生下了妹妹,从此几乎对他不闻不问。在我的安排下,他成为学院的取报员,导师还在原本就不宽敞的办公室里给小强摆了张电脑桌。入学一段时间后,在大家的关怀下,小强的脸上出现了一些明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好了很多,他也开始主动和大家交流了。他的生活开始在宿舍、教室、导师办公室、学院办公室间有规律地展开。
给学生机会去发挥和体现自我价值,并在生活中给予特定的物质支持,这些都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消极状态。
关注家庭关系特殊的学生的恋爱状况有助于在学生恋爱受挫时及时预警。
研二到来了,小强不再负责学院取报工作。这时我发现他和学院一个小才女总是形影不离。果不其然,他开始谈恋爱了。在一次班级真心话大冒险游戏中,同学们让小强找个女生表白,他当时的表现特别真诚,但那位被表白的女生并没有被打动,旁观的小才女小琪却被打动了,于是就有了他们的恋爱故事。然而交往一段时间后小琪开始退却,这其中可能有性格、志向、家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小琪本科毕业于名牌大学,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立志出国读博,家境也非常殷实。与小强疏远后,小琪和学院另外一名“高富帅”的学生交往密切。女友的离开使小强开始消沉。与此同时,小强久卧病榻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也因白内障还要接受治疗,家里为此负债累累。
他的这些情况让我的内心非常不踏实。我已跟小强联络多次,可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于是,我立刻开始向小强的导师、舍友和同学们了解情况。导师反映这学期一直联系不上小强,很为他的毕业论文着急,让同学叫他面谈他也不来。舍友反映,小强这学期基本不出宿舍,白天睡觉或者打游戏,晚上11点左右出去买些食物,睡得很晚,睡觉的时候还会经常惊叫,宿舍的同学听着很害怕。同学反映,小强开始变得少言寡语,足不出户,好像很害怕见到其他同学。
积极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对了解学生状态、进行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辅导员通过自我表露可缩小与学生的距离,展现真诚。
由于小强的手机关机,联系不上他,于是我和班主任来到小强宿舍。敲门敲了很久,最终小强的舍友帮助我们从外打开房门,小强这才被迫应声。他头发凌乱,脸色苍白,对我们的到来有些不知所措。在交流中他透露,母亲最近的白内障手术没有成功,有可能失明,看得出他为了这个事情很焦虑。我们鼓励他要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只有顺利毕业才能更好地给母亲治病,过上安定的生活。整个谈话过程中都是我和班主任说得很多,讲以前我们上学的奋斗经历和遇到的困难,现在走过来了,一切都会改变,等等。小强不怎么吭声,低着头。我们总是绕很大的圈子,才能把话题绕到他的身上,担心话说得太直接会伤害他。就这样,第一次谈话进行得很辛苦,得到的反馈信息也很少,但至少让小强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
小强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女友的离开一定是拨动了他敏感的神经。从小窘迫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内向、自卑的性格,失恋是他这次走入低谷的导火线,父亲去世和母亲的眼病对他来说更是火上浇油。
二、问题分析
(一)产生原因
经过综合分析,我认为小强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如下两个原因。
1.心理原因
小强从小在缺乏爱护的环境中长大,性格内向、自卑、敏感,属于典型的抑郁气质类型。这种心理特质使他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合理排解,极度缺乏安全感。
出生便被认为不吉利因此被放到奶奶家寄养。任何早期寄养的经历都会给孩子带来被抛弃的感觉,很容易在恋爱关系结束时触发这个问题,让学生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自我价值的贬损感。
2.社会原因
女友的离开可能只是导火索,或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早期的创伤、父亲去世等因素都会增加他的痛苦。
小强遇到了明显的负**事件,如与女友分手、父亲去世、母亲得眼病、家庭经济困难等。我认为,小强虽未承认,但分手一定是他逃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点可以从他不愿意走出宿舍、担心碰到女友和那名男学生等行为表现上看出。
(二)诊断依据
根据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小强被诊断为患有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有如下五点:第一,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负**事件(失恋、父亲去世和母亲生病)有直接关联,且刺激比较强烈;第二,持续时间为半年;第三,封闭在宿舍内,不与他人交往,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第四,出现泛化,不良情绪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第五,排除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等问题。
需要请精神科医生排除抑郁症的诊断。从描述来看,尚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可能性。
三、处理策略与过程
在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安排下,我院师生与心理咨询中心教师进行了交流。中心教师考虑到小强敏感、不愿直接面对的情况,帮助我们详细制定了帮扶策略,并初步制订了学院范围内的帮扶方案。一方面,要在经济上保障他一日三餐的费用,为他申请学校困难补助,学院也给予经济援助,导师每个月发放一些补助;另一方面,为他欠费的手机充了话费,提醒他要注意开机,与外界保持联络。经判断,我们认为他的心理问题暂时不会威胁到自身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我们也感到立刻劝他走出宿舍、面对现实、接受心理咨询确实存在困难。由于小强现在的人际交流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中心教师建议宿舍同学从陪他一起玩电子游戏开始,与他交流,然后慢慢地在吃饭、锻炼的时候尽量与他一起,要提醒他注意作息时间,不要让他有被大家孤立和遗忘的感觉,要让他感觉到温暖和支持。针对我们不知是否可以与小强进行正面交流的疑问,我们也得到了明确的指导。中心教师建议我们主动地、正面地与他交流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必有畏惧感,总是兜着圈子说话,只有真诚地与他一起正视问题,才能正确面对并有效解决问题。
了解困难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来带动他,帮扶的阻力就会小很多。规律的作息对于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与谈话的内容相比,谈话的态度是否真诚,是否是出于对学生的考虑而不是教师为了逃避责任,是更重要的。
就这样,我们开始行动了。我们把让小强的生活规律起来,与宿舍同学能够进行交流和互动作为近期目标。同学们很配合,按指导开始一点点地进入他的世界,然后督促他恢复正常生活规律,从开始的玩游戏、提醒他按时睡觉慢慢发展为一起去食堂吃饭,晚上一同到操场散步。这个过程虽然比较艰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强确实有所改变了。教师们也行动起来了。导师和他探讨毕业论文的相关事宜,副书记和班主任每周轮流和他见面,和他一起吃饭。这个过程大家做得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师和同学的温暖下,小强慢慢地恢复了正常生活。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终于顺利毕业,并且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辅导员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有清晰的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这个目标如果是与学生共同协商确定的,像本案例中一样具有积极、正向的特点,就更好了。如果可能,还可以有近期、中期、远期的不同目标,一步一步解决心理问题。
教师节到了,小强给教师们寄来一箱家乡特产。由于他在单位实验技术过硬,因此受到重用,单位还派他去外地挂职锻炼。小强现在每个月给母亲寄生活费,母亲的眼睛也得到了进一步治疗。他前些日子来电话说一切都很好,他的挂职生活要结束了。在挂职期间,他目睹了在野外的惊险和死亡,感到生命的脆弱,他说回到城市要好好地生活。他还说,新谈的女朋友又分手了,不过这次他的情绪还好,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在学生功能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有机会通过一定的生命教育受到触动,可能会有更强的力量去面对挫折,出现自杀危机的可能性更少。
四、结果与思考
第一,危机情况早发现、早干预。学院和班级要注意日常对学生的关注,积极了解每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排查,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危机问题做到早知早觉,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第二,正确鉴别,形成合力。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积极向心理咨询专业教师请教,获得专业的指导,正确鉴别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别。在没有危及生命或者没有精神障碍表现的情况,应多方讨论制订方案,学院上下齐行动是较有实效的方式。学院要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情况下调动相关人员,如班主任、导师、舍友和老乡,多方全力相助,形成合力。
第三,用真心对待学生。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拿出一颗真心去帮助、引导他们渡过难关。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一朵小花都有向着阳光绽开的动力。处理心理危机问题时,一定要以真诚的态度去温暖、感化学生,不可表现出指责和不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
以真心换真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资源,是辅导员用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
回顾处理小强心理危机问题的经历,首先要感谢小强可亲可爱的同学们,是他们给予小强兄弟般无私的支持,还要感谢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们,他们以专业的知识、敬业的态度,让我们有了正确的帮扶思路。
五、点评
原生家庭(与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家庭)的关系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入学之初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评估学生的危机可能性有很大的帮助。案例中辅导员了解到小强的家庭情况后,通过安排他在学院工作来提升学生的价值感,也将学生纳入重点关注的范围,同时关注他的恋爱状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可能的危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可以调动整个学校系统的力量,而不只是由辅导员一个人来承担。在与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只要是出于真心为学生考虑,有意识地避免直接指责学生、施加压力,一定会对学生有所帮助。在改变较为严重的问题行为时,可以从改变生活习惯等小的行为开始,带动认知和观念的改变,进而带动心理和更多行为的改变。
(案例撰写:吕晓慧 点评:申子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