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我们一起迎头赶上(1 / 1)

一、基本情况介绍

旦某和贵某是某高校理科专业的大一学生,藏族,家庭比较贫困。因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西部某些城市的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所以在入学时,一些少数民族师范生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相对于非师范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学第一学期课程密集,一些科目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对于一些来自教育水平较落后地区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并且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同学来说,语言也是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如果这些同学一开始不能获得以往在学习上的成就感,他们就很容易对大学学习产生厌烦、抵触心理,出现恶性循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更难进行矫正。

及时发现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初就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会大大提升改变的希望。

旦某与贵某就遭遇了这样的问题,相较于高中及预科学习,本科学习强度很大。他们在第一学期就要接触难度较大的科目,除此之外,还要在语言比较陌生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等更加陌生的科目,所以学习负担对他们来说就更加繁重。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旦某和贵某在数学、化学等科目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许多科目没有及格。但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学习有问题,对学业成绩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自发地产生改变现状的迫切愿望,也很少与教师、师兄、师姐或者是同学交流学习方面的事情。与学习相比,他们在生活中还是比较活跃的。两位藏族同学运动能力特别出色,在学院的足球队还是主力,在全校比赛中多次为院队增光添彩,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与同学打成一片,活泼开朗的性格颇受同学们喜欢。

学生是否有自我改变的意愿,直接影响着帮助他们的方法。对改变意愿较低的学生,如果辅导员找不到问题中的积极因素,可以从学生比较擅长的其他方面寻找资源。

二、问题分析

旦某与贵某在大学第一学年结束后,多门课程不及格,学业困难明显。这样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具有惰性心理,自主能力较差。

(一)学习基础薄弱

旦某与贵某都来自于西部地区,尤其是旦某所在地区的生活条件比贵某家乡的生活条件更加艰苦,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我与这些同学聊天得知,当地的教育质量较差,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一些必修内容教师讲解得也不清楚甚至讲解错误。同时汉语并非他们的母语,当地学生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汉语,英语学习就很受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甚至都没接触过英语。除了师资条件外,计算机、实验设备等硬件条件在西部地区也十分落后,影响了少数民族同学对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学习,学习基础薄弱。大学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十分抽象,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且英语课程较多,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英语的理解。

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对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困难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容易以辅导员的自身经验去评估学生当前的困难,导致阻抗。

(二)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积极性不高既体现为不关心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成绩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没有焦虑的感觉,也体现为不关心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不伴随着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在生活中,他们热爱运动,喜欢与同学开玩笑,人缘很好,也乐于与他人交流,但是上课不愿意认真听课,在课间或者课下也不与同学进行交流,不参加课程的答疑,甚至逃课。我曾经旁听他们的专业课等课程,发现旦某和贵某常在课上玩手机,趴在桌子上用手机上网或者睡觉。课下作业也不想着主动完成,自己的成绩退步了或者是同学成绩进步了也没有紧迫感,学习动力不足。

评估发现学生对学业的消极态度没有出现泛化,有助于了解当前困难的严重程度。

这里的惰性心理和自主能力较差其实仅仅体现在学业上,并不意味着学生个人懒惰、不能自主。在球队活动等方面,这两位同学很积极,很自主,这就是他们的资源。辅导员要看到,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只是在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并不是整个人都出现了问题,要区别看待。

(三)具有惰性心理,自主能力较差

相较于其他同学,旦某与贵某的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在课下更加投入才能弥补差距,但是旦某与贵某不但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也几乎不在学习上花费时间。他们的课下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与同学外出游玩或者是上网玩游戏上,这就造成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距离学院要求越来越远,成绩越来越差,这个问题虽然是表象问题,但也是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改变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处理策略与过程

(一)第一阶段:了解情况,分析诊断

当得知旦某和贵某出现高数、化学等多门课程不及格的情况后,我先是向他们的同班同学及球队队友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同学们反映,在生活中,旦某和贵某热爱运动,体育方面天赋极高,人缘很好,也乐于与他人交流,但是上课不愿意认真听讲,在课间或者课下也不与同学进行交流,不参加课程的答疑,甚至逃课。我找来他们,先对他们给球队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和表扬,进而询问他们在学习上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想法。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基础较为薄弱,但并不觉得自己的学习存在很大问题,对学业成就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自发地产生改变现状的迫切愿望。

与学生谈话时,先谈积极、正向的事情,有助于更好地建立关系,带动改变。

虽然两人在较多课程不及格后并没有出现过度焦虑等心理危机,但两人对学习的无所谓态度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心理问题。

功课不及格却十分淡定,两位同学是如何做到的呢?这背后可能有很强的自我调节的力量,可以运用在学习困难的应对上。

(二)第二阶段:建设球队氛围,引导其重视学业问题

语言有不同,体育无障碍。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同学的运动能力往往比较强,他们也乐于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此时,球队不仅承担了锻炼身体、准备比赛、团结同学的责任,还可通过队员间的交流引导学困生重视学业问题,进而促进学业进步。

学院的足球队、篮球队有一个共同的传统,就是足球队、篮球队成员的学习成绩不能差,不能因为体育或其他事情阻碍了学习的发展与进步。在每一年球队招新的宣讲中,师兄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向每位新生灌输这个理念。在每一届的球队毕业生中,都有众多成功保研或是出国的师兄作为正面榜样。在平时的训练之中,所有的队员都一视同仁,在球队内创造一个平等、团结、自由的气氛。在这个环境中,队员不但对与足球、篮球有关的事情可以畅所欲言,也乐于开口,相互聊聊生活中、学习上的苦恼或者心得。这样,少数民族同学也不会有被迫帮助的感觉。而且在球队建设、训练、比赛布置方面,他们也能提供自己的建议,进行良好的沟通。每次训练或者比赛结束后,球队成员都会围坐在一起聊天。

我特意找来球队队长和队里成绩较好的高年级学长,让他们重点关注旦某和贵某的动态,引导其重视学业问题。在高年级学长的引导下,他们经常在训练之余聊聊生活,聊聊学业,聊聊未来的规划。在轻松的氛围中,两位同学慢慢地从听到聊再到主动倾诉自己的困惑,不再觉得学习是与自己无关的一件事情了。他们慢慢融入了球队的氛围中,开始乐于向球队里的同学、师兄询问学业问题,让所有人帮助自己解答心中的困惑。通过球队的力量,旦某和贵某对学业重视度慢慢提高。

改变对学习的态度是进行现实帮扶(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的帮扶)的基础。

(三)第三阶段:学业辅导室帮扶

在对学困生的心理帮扶中,仅仅引导其对学业的重视是不够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学业的帮扶,帮助其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虽然球队中爱学习的氛围能够促使旦某与贵某转变自己的观念,从内心接受学业帮扶,改正自己的问题,但是因为球队内的师兄与他们并不是一个专业,所以在专业学习上无法提供更多帮助,此时球队作为跳板,主动帮助旦某和贵某联系学业辅导室的杜某为他们补习功课。

学院学业辅导室针对我院课程密集等特点,设定了结对辅导、自由安排的帮扶模式。不仅从学习方法上,而且从心理学角度,通过科学的分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学习观。杜某与旦某和贵某结成了对子,每周商量特定的时间与他们见面,解决他们不会的题目。除此之外,我院学业辅导室为帮扶者进行培训的时候还强调了教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杜某不仅会讲解知识,还会为旦某与贵某进行学习方法的讲解,希望能够通过教授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之余,我院学业辅导室从两个方面帮助他们建设良好的心理。一方面,结合藏族同学索某和维吾尔族同学凯某的例子,帮助其更好地融入我院的学习和生活中;另一方面,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经历和言传身教让其走出少数民族同学与其他同学在学习上难于沟通、羞于沟通的心理误区,让他们体会到朋辈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与朋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也是心理健康的体现。

榜样与问题学生自身的背景越相似,鼓励的作用就会越强。

四、结果与思考

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困难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一个最大的障碍是语言。很多学生是到大学才开始接触英语,因此,他们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上与其他同学具有明显的差距。如果专业课再多一些,难度更大一些,这些学生的学业压力就会很大,要顺利完成学业比较困难。

尽管旦某与贵某目前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学习问题,但是他们已经不再将学习看成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了,而是积极地参与、对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我想这有赖于我们一开始就制定了正确的帮扶策略,即发挥朋辈积极性,从心理上找到问题,从生活上改变态度,再从学习上改正错误。

许多对学困生的帮扶一开始就从学习甚至是具体科目、具体题目入手,这样做实际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困生的帮扶要从心理建设出发。我们需要进入这些同学的内心,看他们喜欢什么,在什么方面能够投入,能够做到真实的自己。只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体会他们的生活,才有可能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体验他们的生活,其中比较有效果的就是参与他们喜爱的体育运动。体育能够使人开朗,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球队又是体育活动中凝聚力最强的组织。在这种能够使人完全放松身心的组织内,我们可以先改变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然后再从方法上改变他们学习的不足。最好的教师永远是学生最好的朋友。

借助体育运动来调节和管理不良情绪是非常好的思路。

学困生的辅导需要深入学生心理,深入学生生活,一点一滴的关心与帮助最终可以让需要帮助的同学的汗水结出甘甜的果实。

五、点评

很多院系的辅导员对本院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可能并不擅长,直接给予相关的学业指导非常困难,这个时候,充分利用优秀朋辈的力量就是非常好的选择。案例中的辅导员准确地意识到,给予针对性学业辅导的前提是改变学困生对学习困难的态度,进而改变对学习的态度。有一技之长的学困生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成就感,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要想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可以利用与他们有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很擅长学习的朋友,这样能够更正向地给予他们支持,减少抵触情绪,并树立榜样。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对学困生的特长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而不是唯学业为重。

(案例撰写:严帅 点评:申子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