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潇湘师生情(1 / 1)

自湘赴浙已是一年多了。故乡亲朋的音容笑貌、故乡山水的奇姿异态无不时刻萦绕心际。元旦前后,收到不少自潇湘故土飞来的贺年片,每一张都饱含家乡亲人的深情厚谊。这些日子,每天都像过节似的沉浸在甜蜜、激动、幸福的海洋里。

这是四位学生给我寄来的贺年片,显然,这些贺年片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贺年片原就印有令每一位教师甜蜜得心酸的话:“我是一棵沐浴您智慧阳光的小树,在您知识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在每年的今天,您都会接到我——您的学生的问候。”

这四位学生是我来浙大任教后培养的湖南青年,去年都分回家乡。他们中一个党员,三个团员。从他们来信看,都工作得不错。其中有两个下乡搞社教去了,都很高兴去。一位回到湘西的学生写信告诉我,他已去一个贫穷的地区搞社教。那个地方重峦叠嶂连汽车都不通。当地的农民,年人均收入300元。去这样的地方工作,艰苦是可以想见的,可你听他说:“我不怕苦,越是艰苦越锻炼人。我本是湘西人,在外念了四年大学,又回到湘西,我并不感到亏,反而感到应该,感到踏实。家乡人民哺育了我,我理当将自己的知识、才华奉献给家乡。”说得多朴素,多实在啊!你不要以为写信的人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不,他虽是一个男青年,却腼腆得像个姑娘,连名字都带脂粉香,班上同学都叫他“湘云妹妹”。

这是谁的贺卡?卡上的题词多么娟秀。啊,她可是一位称得上“湘云妹妹”的女孩子。她分回家乡,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秘书。毕业才一年,进步可不小。她说她逐步适应了社会,逐步变得坚强,不再胆怯,不会让老师担心泪珠儿太容易掉下来。看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件事:毕业论文答辩会上,她坐在大厅中间,面对一排主持答辩的老师,背后是同学,紧张得什么似的。老师多问了几个问题,她慌了,一时答不上来。还好,老师笑了,停止了追问,那泪珠儿也就缩了回去。毕业离校前,她拿来纪念册让我题词。我先取笑了她的泪珠儿,然后写道:“长大了,要飞了,迎接你的不只是风和日丽,也许还有风云雷电。记住,面对这一切,第一是坚强勇敢,第二才是聪明机智。”

不必一一介绍学生们的情况了,他们都干得不错。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成长更欣慰的呢?由此,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师,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脑海中出现。首先,是一位已经去世的中学老师。他姓聂,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语文教师。1957年一夜之间变成了“右派”,后来又突然离开了我们。多少年、多少年过去了,他的形象在我心中仍十分清晰,甚至他的腔调我今日还能描述出来,可是后来我一直未见到他,也不知他在哪里。记得是1977年的春节,自长沙回邵阳过春节,听一位中学同学说他见到了聂老师,说聂老师很想念我,我在报刊上发的东西他都看过,甚为我高兴,让我有时间去看看他。我一听激动得不行。多好的老师,身处逆境,仍时时关注着他学生的成长。我按照那同学提供的地址,赶到聂老师家。可是,晚了,聂老师已于春节前病故了。我扑倒在老师的灵前,忍不住放声痛哭……

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小草怎能报告得了太阳的赐予?学生怎能报答得了老师的恩惠?回顾自己成长,教过我的老师总有上百了吧(包括虽未上过他的课但受过他教益的),我现在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包括我的每一部著作、每一篇论文、每一行字都有他们的心血。没有他们,哪有我的今日?而我又报答了他们什么呢?我只觉得欠老师的情太多,太多!

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就像父母对儿女,最无私最严厉也最仁慈最宽厚。记得有一次,一位我最尊敬的老师严厉地批评我,我委屈得什么似的,竟哭了。老师见我哭了,反过来安慰我,说他理解我的,不怪我了。亲爱的老师,您总是最能原谅您的学生的,您的心中**漾的是一片爱的海洋。

1989的初夏,我告别长沙,告别我原来的工作也去做教师时,教过我多年的湖南师大的魏竞江教授特地送我一首诗,诗云:“湘灵弦韵彻钱塘,十指功深意态扬。惯就人天穷美秘,漫随云水换新场。濒来沧海涛生腕,奏向青岚曲绕梁。自是东南佳丽地,一觞一咏足徜徉。”

谢谢您,尊敬的魏老师,谢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您的学生永远铭记你们的恩德,他会将你们教给他的一切知识、将你们给予过他的一腔厚爱转过来奉献给他的学生,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

原载《湖南日报》1991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