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种近年流行版式
一个时期流行的版面样式,代表了这个时期的版面的审美时尚。版面样式有相对的稳定性,如传统报纸的版式就保持了较长时间,也有随科技发展进步带来的快速嬗变性,如模块式版面的出现并流行。根据我国报纸版式的实际状况和风格特点,版面近年常用版式主要可见几种。
1.平实端庄型
这种版式保持了传统报纸编排的朴实、端庄等特点,也融入了现代报纸中的模块形式等因素,通常版面上标题实在,较少使用色块、底纹等装饰,强调空白的作用,文稿之间色彩对比并不刻意突出而显缓和。版面不夸张,不强调追求感官刺激性,看上去显得爽朗大方、淡雅简约。这种版式常见于各级党报及专业型报纸(见图6-40)。
图6-40 平实端庄型版式
图6-41 两纵分割型版式
2.两纵分割型
也称两列分割式或两分式,将版面纵向分割为两部分,可以是以中线分为左右两边宽度相等,也可以是左右宽带不等重点经营较宽的区域,后者更为常见。如头条遇重要稿件或长标题,可以突破界限打通左边或右边部分来置放标题。这种版式看上去整齐干净、规矩严谨,两纵列的文稿与照片安排方便,由上而下似层层抽屉,标题、稿件基本一律横排,阅读便利、清爽,一般四开小报运用较多(见图6-41)。由于这种版式呈固定的框架,没有什么变化,时间长了可能会给人呆滞之感。
3.三纵分割型
也称三列分割式或三分式,将版面固定纵向分割为宽度不等三部分,中间最宽部分,是重点经营区域。同两纵分割型版面一样,如上部遇重要长稿件或长标题,可以随时突破界限,打通左边或右边部分来置放标题以及稿件(见图6-42)。这种版式的特点和两纵分割型基本相同,借鉴了西方模块式版面特点,现已为许多报纸采用流行,通常对开大报运用较多。
4.横向分割型
与纵向分割型相反,是将版面横向分割为两部分或三部分,以标题或用线条区隔,上下两部分的也可以从版面横向中线平分,也可以各部分高度不相等。各区域可以是一篇稿件,也可以是多篇稿件,数量不等。这种版式简约不复杂,有点类似西方的模块式横向版面(见图6-43、图6-44)。
图6-42 三纵分割型版式
图6-43 横向分割型版式
5.纵横混合型
版面兼有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的特点,纵横的高度可等不等。比较多的是上部分横卧一篇长稿,下部分纵向分割为两部分或三部分安排稿件。也可以是上下为横向型,中部呈纵向型的结合(见图6-45)。
图6-44 横向三分版式
图6-45 纵横混合型
6.杂志封面型
版面设计类似杂志封面的编排,比较多的是在头版或各叠的首页,每日除刊登一幅主题大照片外,版面其他地方是当日报纸重要或有趣的新闻与文章导读,没有一篇完整的文字稿,有的甚至就突出一幅图片,如同杂志的封面,基本是图片加导读(或再加广告),色彩艳丽明快抢眼,颇能吸引读者眼光。目前这种版式特别是在四开报型的都市报、晚报流行,它颠覆了传统的以文字信息为主的样式,这种版式大约源于20世纪90年代报纸的“周末版”旋风,盛行于21世纪初的厚报热潮。一些娱乐性的报纸更是在首页大登巨幅影视明星、粉领丽人,并配以煽情的标题。目前有的报纸内页也用这种方法编排版面,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常见杂志封面型版式。
二、版面图文组合多样式
从19世纪后期图片陆续在报纸上出现以来,长期的版面图文组合,是图片视情况放置在版面各个地方,且基本上是矩形的样式。计算机的普及,电脑技术对图片的剪接、绘制较为方便,使图文编排的组合打破常态,出现多样式的态式,版面更加刺激读者视觉感官而引人入胜。
1.阶梯型组合
多张图片按对角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或右上角到左下角)编排,呈阶梯形状,与之相邻的标题、文字稿也分别呈阶梯形。这样的图文组合富有节奏,版面动感性强,显得波澜起伏,读者眼光也成对角线流动感到轻松(见图6-46)。
图6-46 阶梯型组合
图6-47 围墙型组合
2.围墙型组合
版面上图片从四周将文字稿包围在中间,形似围墙式的院落显得别致。图片的直观性让读者先睹为快,视线跟着图片进行一圈“圆周”运动后,再驻足文字阅读,这种组合也使版面产生一种动感(见图6-47)。
3.半月型组合
图6-48 半月型组合
多张图片相连在版面上好似半月形状,一头从左上角起,再落脚在左下角(或相反);而被圈在里面的稿件也呈半月状,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新奇的印象,熟悉的是月亮的圆形妇孺皆知,新奇的是这种组合别具一格,给人新鲜感(见图6-48)。
4.门联型组合
这种图文组合的特点是,图片或装饰图案分别置于文字稿的左右两侧和上方,其形状酷似一幅门联,有的还直接在其中嵌入对联式的语言。这种组合的形状让人感到十分熟悉,很容易想起过年时家家贴对联的欢乐情景,给人一种亲切感。一些文体娱乐版也常用这种组合(见图6-49)。
图6-49 门联型组合
图6-50 反常型组合
5.反常型组合
图片在版面上的样式,打破常规的与版面水平线平行的矩形状态,而是呈不规则的斜形排列,与之相邻的文字稿也呈不规则的形状。这种组合打破了既往的平衡,显得随意潇洒,不拘一格,给人一种别样的新鲜感。更有甚者是将图片在版面上倒置,令人惊奇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但它和文稿内容又是联系密切的(见图6-50),当然,这种组合只是偶尔为之不可常用,特别是图片倒置的情形,否则真的“乾坤颠倒”,正常与反常就会混淆不清了。
6.多类型组合
这种组合的特点是版面将与新闻相关的文字、照片、绘画、地图、数字、线条等多种类型的符号样式,统摄到一幅直观的图形中,版面上的符号种类虽多但丰而不杂,简洁明了,给人印象深刻。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首访大陆的“破冰之旅”,《中国青年报》运用了这种组合,让人对这起重大的连续性新闻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清晰,饶有兴味。
7.钉子型组合
图6-51 T字型组合
也可称T字型组合,特点是图片在版面上部横贯左右,又在中分线向下延伸与文字结合(也可叫做丁字形的组合),像人们熟悉的“钉子”形状镶嵌在版面上,而会英语的读者则容易想起英语的字母“T”。这种组合突出显眼,给人以熟悉而又别致的感觉(见图6-51)。
8.立体型组合
这种组合的特点,是版面上的图片没有背景的四边框架,直接是人物自身的形象矗立或作为某种动作形态,或是人物的某一部分越出背景的框架,看上去它们与文字不在一个平面,似乎人物向读者款款走来,或在你面前摆出某种造型,给人一种很强的立体感。通常的图片在版面上,背景基本上是呈四边形或多边形,人物没有越出背后四周的框架,与文字在同一平面。而立体型组合打破这种惯有的编排,使版面动感很强,一些体育类、文艺类的图文报道,常用此组合。
版面上的上述图片与文字的一些组合样式,是报纸编辑近年来的创新表现。为了使版面别出心裁,编辑们常常编排中新意迭出,使版面的图文组合别具一格,让读者眼前一亮即刻被版面的新奇别致所吸引,必然深入到版面去阅读具体的内容。一些版面的出奇制胜,看似另类却又酷似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形态,给人十分熟悉的感觉,自然引人入胜,它们都充分表现出了编辑的创造性的发挥,如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上,在中国获得第200枚奥运金牌这天,《扬子晚报》在奥运专刊的首页,刊出摘得第200枚金牌的陈若琳领奖的图片,并在硕大的200数字中,将中国200位获奥运冠军者的名字都按序镶入其中,并把有特别突出意义的11人的名字再放大(见图6-52)。版面这样的组合既切合内容,形式上也很有创意。下面另一幅《中超裁判几乎全黑哨》组合图(见图6-53),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西方报纸的类似图文组合同样花样百出、不拘一格,有时更让人意想不到,如下面两个版面,更可谓匠心独运的组合(见图6-54、图6-55)。
图6-52 《扬子晚报》的奥运专刊首页
图6-53 《中超裁判几乎全黑哨》的图文组合
图6-54 西方报纸的创意性组合(一)
图6-55 西方报纸的创意性组合(二)
图6-56 版面复杂不清晰的版面
需注意的是,版面各种组合都是为了吸引读者注意,但也应避免版面堆砌的形式因素过多,这样反而有可能使版面显得复杂不清晰。如下面这个版面,给人看了有些眼花缭乱,就是上面的色彩、图画、图示等过多(见图6-56)。
三、版面编排失误举凡
为了在新闻市场竞争,近些年报纸内容更趋向多样化,版面也越来越厚,特别是晚报都市报都增加了数倍。版面的增多也意味着编辑工作量的加大,报纸上出现的某些失误也较过去频繁,特别是在版面的形式方面,打开报纸一眼就瞥见,不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阅读心情,这是版面编排中应注意的。
1.形式偏重
过分追求“视觉冲击力”的版式,往往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如大标题、厚标题、大图片、粗线条、粗黑框、多色彩的突出使用,读者打开报纸就遭遇形式因素的狂轰滥炸而感到眼花缭乱。有的报纸平常图片多,篇幅大且不少是明星、消闲等内容的,文字偏于不起眼的一隅。如果以图像传播为主的报纸无可非议,但以文字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也这样,文字成了陪衬就值得商榷。毕竟,读者大量信息的获得与留下的印象,还是以文字新闻为主,即使是电视报道仍然要有语言文字的配合。在版面上多图片、大图片带来的结果,必然挤掉文字的容量,弱化了报纸传播信息的功能,也会造成版面资源浪费。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北京青年报》为代表的粗犷豪放型版式(也称浓眉大眼型),惯用大标题、大照片,多厚题薄文,稿件分别用粗直线分割或加框,版面一瞥之下耀眼醒目,给读者视觉冲击力较强。这种新潮版式受人青睐,逐渐被其他报纸借鉴流行。但由于这种版面过于突出形式,色彩对比太过强烈,目前这种版式又趋淡化,如自2006年《北京青年报》的版面也回归到比较清淡的方面了。
2.百无禁忌
版面的基本设计要求,是自报纸诞生以来无数编辑心血与经验的结晶,它渗透着历代报人的智慧与创造,也融合了新闻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当然,版面编排需要与时俱进常变常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种变化不可违背基本规则。如并题、逆转、跳栏等情形都被视为编排中禁忌的“行规”。眼下有的报纸满不在乎,犯忌仿佛成了版面编排的时尚。如图6-57,明明稿件的顺序都有“1、2、3、4、5”,但编排中却将“2”和“3”跳开两栏,加进去“4”和“5”,且又是逆转,这使得阅读不便。图6-58中出现的并题,也总让人感到是将版面给硬生生拦腰分割了。
图6-57 跳栏与逆转
图6-58 并题
3.组合不当
图6-59 图文组合失当
版面上图文组合要和谐,相得益彰,配合不当则出现“拉郎配”的尴尬情形,这种状况近年在报上已不鲜见。一家大报登了一篇通讯报道,讲述某民航公司青年人的工作与爱情,标题是《三对空中恋人》,并配了一幅较大的压题照片。但画中人却是六位在谈笑风生的空中小姐!如果读者只看了图片与标题,大约会疑为这是一篇关于“同性恋”的报道了,而新闻的内容却并非如此(见图6-59)。这种情形在一些娱乐版上并不少见,常常是标题旁边的照片,与内容无甚联系。
4.色彩失衡
目前彩色报纸流行,由于编排经验以及色彩知识的欠缺,色彩运用往往不尽如人意。
第一,色彩过于花哨。版面上色彩的运用在于锦上添花而非多多益善,同一个版面堆砌了众多的色相会令人眼花缭乱,造成版面复杂、无序的视觉效果。南京一家大报常在内页的新闻版上将各个标题套上不同颜色,让人分不清它们到底在表示什么。色彩过多实际上是人为增加了版面的视觉“噪音”,容易造成视觉和理解混乱。单从形式因素来看过于花花绿绿也让人感到缺少落落大气。一个版面应当有一个主色调,或白或黑、或红或绿,或暖或冷、或浓或淡,以此来传达某种明朗的情感态度。如红色给人一种感奋的气氛,烘托喜事的版面大都以暖色调为主;绿色使人感到生命的活力,这类冷色调适合于有关农业、环保的版面。有的报纸版面将冷暖色都用上表面“看上去很美”,细察没有色彩主调,缺乏层次感反而显得有些混浊。
第二,色彩显得孤单。版面色彩的运用不论多寡都要和谐,这涉及色彩的合理搭配而避免各自为政。如版面某处孤零零地一种色块,没有与之相近或相反的色块呼应,就显得给人“散兵游勇”般感觉,最好有两种以上色块在适当的地方形成彼此关照的联系,使版面产生一种节奏感,避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版面色彩的纯色太多也显得过分艳丽,大红、翠绿、鲜蓝等纯色鲜明强烈,用得好可以画龙点睛突出主题与感情,给读者印象较深,用得不好则显得或是对比太强烈刺眼,或是太突兀生硬与报道内容不符。南京一家报纸某段时间整个摄影版全用黑色衬底,背景太单调,读者屡见一片黑底色也会觉得压抑,影响阅读情绪。
第三,色彩内容不符。形式为内容服务,色彩于版面亦然。版面的色彩没有顾及内容,与新闻失衡乃至冲突,是画蛇添足乃至适得其反。如釜山亚运会上我运动员摘金夺银,有家报纸在刊登照片时版面用了黑底色,便与照片的气氛不符,喜庆之事也变得黯然失色。几年前有位学者收集南京大屠杀材料,发现了当年德国驻华人员沙尔芬格的一本日记里记录有大屠杀史实,当地报纸纷纷报道这条很有价值的新闻。有家报纸详细摘录了几例令人发指的暴行,标题《继〈拉贝日记〉之后又一记录日军暴行的史料(引)〈沙尔芬格日记〉找到了(主)》却用了红色,色彩与新闻严肃的内容严重不相符。
在彩色报纸最先兴起的西方,其主流报纸也不主张明显通过彩色来强化信息、反映情绪,认为彩色增多会导致报纸的易读性下降。美国等已制定限制彩色在版面上出现频率的要求,他们通常将彩色用于报头、照片、图表及导读上,色块也用浅色调小面积的,并在报纸的版面设计竞赛评比中遵循与提倡这些要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权威性报纸仍以黑白为主。其有限利用色彩、突出文字内容的版面编排方法,值得借鉴。
5.轻重不匀
图6-60 版面轻重不匀
标题,图片、线条、装饰在版面上属于“重”、“黑”,文字和空白属于“轻”“白”,在版面中的“重”“黑”最好均匀分散在各处,避免都集中在某一区域,不然会显得轻重不匀,常说某个版面有些失重,就是指的这种情形。如2013年8月12日《人民日报》的一个版面(见图6-60),两处的刊头和装饰以及几幅照片包括大标题和几个插题,都集中在了版面的上端,版面的下半版中间和左边偌大的地方都是文字,就显得版面这一区域偏“轻”而上部过“重”。
如果将上边的照片一两张安排到这一区域,版面才显得大体均匀。
6.分行歧义
指标题在版面上分行不当,造成读者的误解。看报读标题一般养成按行断句的习惯,理解一行是完整的意思。标题在版面上分行不当,容易使得原本是一气连贯、意义完整的语句拆散,弄得句子语气不顺、概念不明或造成歧义。如一家报社把“欢迎出走人才归来”这个评论标题好端端地分为两行,让人读成“欢迎出走”、“人才归来”,觉得逻辑不通。再看下面的标题(见图6-61)。
图6-61 标题分行歧义
这个标题猛一看让人匪夷所思,不理解广东为什么那样热衷开展“性文化活动”。其实这个标题是连贯的“今年广东群众性文化活动两大盛事”,编辑将“性”字提到上行或把“群众”放到下行来,意思就清楚不会造成歧义了。
7.导读偏颇
导读提示当天主要的新闻,不应过多向读者提示低俗的负面新闻。如灾祸和犯罪或是明星的炒作和绯闻。让一些天灾人祸新闻进入导读完全有必要,它们可引导读者关注现实环境。娱乐新闻也可出现,它们本身也是体现新闻功能的一个方面。但这两者过多地采用会影响到报纸的品位,读者往往就从导读上来给报纸定位。负面新闻是现实自身的反映,导读将读者视点过多集中在污点上总是不雅,还是应该多给读者一些亮色,振奋精神。恐怕哪家报纸都不希望听到读者说自己品位低下的议论。而且,质量不高而低下的导读,也恰恰暴露出报纸的缺陷、降低了报纸的品位,其中原本具有的优秀的内容,有可能因此而被埋没,也容易对读者造成信任危机,影响报纸的形象使自身处于竞争的劣势。
8.转版过多
头版是整个报纸的“橱窗”,各家报纸在这方寸天地之中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形象,向读者推销新闻产品。然而版面是封闭的,容量有限无法刊登大量的新闻。特别是当今厚报时代一份报纸每天通常都是几百篇稿件,而值得重视的又不少。不少报纸采取转版的方式,即在头版刊登稿件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转到其他版面上,照顾了重点,又适当缓解了矛盾。有的报纸转版过多,给读者阅读造成麻烦。如《解放日报》头版,除了图片完整外,其他稿件大多转到不同的版面。如此多的转版会令读者在阅读兴头上实然中断,被迫决定是继续寻找下文还是中途放弃。事实上,读者看到这么多的转版,都不愿费力地来回翻动厚厚的一叠报纸去查看内页。如此一来,那么多篇稿件的转版内容未与读者谋面岂不可惜?倘若其中有精彩的内容与读者“擦肩而过”,岂不枉费记者采写的一片苦心?
[1] [古希腊]柏拉图:《斐列布斯篇》,见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3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仇春霖主编:《简明美学原理》,141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 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27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 仇春霖主编:《简明美学原理》,14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5] 赵鼎生:《西方报纸编辑学》,18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美]达里尔·莫恩:《美国报纸组版和设计》,陈炳麟、江和平译,271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卷,1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8] 陈力丹:《精神交往论》,3页,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
[9]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202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10]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11] 赵鼎生:《西方报纸编辑学》,17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