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稿件处理(上)——选择(1 / 1)

报纸编辑学 邓利平 948 字 27天前

第一节 稿件选择意义与稿源分类

一、稿件选择的必要

新闻稿件林林总总、良莠不齐,既涉及大千世界的种种变动,也隐含着作者的立场态度和审美情趣。每家报纸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会从各自的利益诉求、编辑方针、对象需要来对稿件进行选择,以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功能。由此来看编辑对稿件的选择,既是一种被动性,也是强制性的选择。曾任《纽约时报》编辑部主任的埃德温·詹姆斯说过:“我们每天收到100万字的新闻,而只能用12.5万字……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施拉姆更直截了当地指出:媒体的职责是“广泛、迅速而方便地提供信息……它们从社会上所能获取的一切信息中选择它们愿意广为发布的内容。它们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与扩大以提供给广大的传播对象……筛选艺术也许是它们运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

报纸是一个封闭系统,版面篇幅在一定时期内总是相对固定的,即便一再扩版也容纳不下浩如烟海的新闻信息。编辑必须舍弃其中部分甚至是大量的稿件,从众多稿件中选择出质量上乘的、能满足读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需求的稿件,以适于新闻市场竞争的环境。稿件选择的工作做好了,也便于后面的稿件修改、标题制作、版面编排。此外,各家报纸的读者对象、任务目的不尽相同,各自的风格特色也有差异,都希望自己所传播的内容,既满足读者的需求,又尽可能实现自己的传播目的,编辑需要有侧重点地来选择稿件。从这点来看,编辑对稿件的选择带有一种需要的主动性,要从众多的来稿中,选出能体现出本报特色的稿件。

选择稿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外学界与业界都提出过一些标准,各种见解大同小异。美国一位学者曾提出10条意见:有关杰出人物与社会闲人的事;稀罕的事;对本地和本国有巨大影响的事;有关钱财的事;不平的事;惨案;会影响一般性后果的事;能影响人的情绪的事;为多数人关心的事;各种新发现、新成就。无独有偶,美国一家娱乐性小报对稿件的要求也是10条:离婚;卷逃;遇灾害;意外事故;成为暴发户;被捕;偷邻居妻子;自杀;私奔;其他。以此来看,学者的意见比较正规严肃,表现出有影响的主流媒体的选稿要求,而小报选稿重在追求娱乐消遣。可见,西方的严肃性报纸与娱乐性报纸在选稿的价值取向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稿件来源分类

选择稿件是编辑最基础性的业务活动,也是编辑日常性工作的第一个环节。选稿做得好有助于后面的编辑程序,正如农民种庄稼先要筛选良种一样,是秋天丰收的前提。好种出好粮,好稿出好报,选稿是报纸质量的保证,任何一家报纸概莫如此。

大千世界变幻无穷,瞬息发生变动的信息都浩如烟海,数量庞大的消息经过通讯社、互联网、记者、通讯员、自由撰稿人、市民等渠道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编辑部,敲打着报纸的大门,期待着能与读者见面。具体来讲,报纸的稿件来源基本有以下这些渠道。

本报记者采写的稿件:这是报纸选用的主体稿件,它们构成报纸内容的最主要部分。

通讯社发布的稿件:占报纸选用量的相当篇幅,特别是国内国际时事新闻、重大消息,各家媒体都要及时借助通讯社这个“消息总汇”。

通讯员采写的稿件:与报纸有联系的一些单位从事文宣的人写的稿件,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采用较多。

约请社外相关人士的稿件:主要是约请社会上相关专家或专业人士、特点人物等,就一些特定的问题撰写的稿件。

读者来稿:包括来自社会大众的投稿、征文或向报纸的“报料”。

各类转载稿:包括兄弟媒体、网络(包括自媒体微博等)发布的内容。

各类简报、宣传品、文件资料:主要来自一些单位、部门的各种资料、文件等,编辑从中筛选发现有新闻价值的进行编辑。

上述稿件不管来自何方的,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也是有所差异。如果对所有的稿件按内容与形式来衡量的话,可以细分为以下层次类别:

第1类:内容好、形式表现好;

第2类:内容好、形式表现一般;

第3类:内容好、形式表现差;

第4类:内容一般、形式表现好;

第5类:内容一般、形式表现一般;

第6类:内容一般、形式表现差;

第7类:内容不好、形式表现好;

第8类:内容不好、形式表现一般;

第9类:内容不好、形式表现差。

在这些质量类别的稿件中,第1类稿件是最理想的,但这类稿件不多。第2类稿件编辑适当修改就可以刊发,第3类稿件因其内容可取,编辑要花费相当的精力修改以完善其形式。第4到第5类甚至6类稿件会适当选一部分备用,编辑也要在费些工夫修改。第7类到第9类稿件因其内容问题,编辑通常不会将之入选,因为内容总是放在首位的,内容不可取,形式再好也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