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之道:贤明、严格与慈爱(1 / 1)

从韩愈的《马说》告诉我们父母可以满怀信心当自己孩子的伯乐,而一个想当伯乐的父母,确实需要三种特质:贤明、严格与慈爱。我曾以唐朝柳宗元所写的《桐叶封弟辩》跟父母们讨论大家对这三种特质的想法。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大家不要害怕原文,为了帮助妈妈们更快地自己读懂原文,我也会为她们重分段落,增加或调整几个字,再形成新的阅读格式。当然,未经改动的原文过后也鼓励她们重读一次。

之所以改动格式或补上一两个字,为的是不用花太多时间摸索古文的语法,但又不采用跳过原文只听取故事大意的读法,这对时间有限但心意深刻的母亲们,似乎有一些帮助。只要不主动抛弃古文的资产继承,在阅读中自然会发现语言古今的变化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大,修辞的工作不是在孩子的考题中才出现的,而是在日常说话为文早已存在的事实。

例如这一篇,调整过后的格式如下: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王之)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封地)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耶!

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三千多年前,周公以叔叔的亲属关系教育周成王,柳宗元所要辩证的议题,作为读者当然可以放眼于不同的角度,选择想要站在历史考据、政治观察、修辞或其他的论点上各自收获。

我读这一篇,看到的是贤明父母不可能放任孩子犯下可能影响他人的错误,同意孩子不当的决定;贤明的长辈更不会为要完成某种狭义的美德而不顾大局,将错就错。严格要基于真正的慈爱才有立身之处,周公既是辅君之臣,又身兼代父之职,眼光与格局都不可能如故事中所述,把一个封地子民的未来,放在成就“君无戏言”的教条中。

我跟妈妈班的同学强调,这篇文章无论她们同不同意柳宗元的看法,都值得以讨论写作与表达意见的眼光来阅读。除此之外,更不要遗漏作者归纳出的周公如何把幼年成王养大为人君的教方: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虽然在这些字句中,柳宗元说的是一个他想象中君王被养成的原则,但我认为这些原则同样是一般父母对待孩子应有的心情。

教导孩子无论工作或休闲都要正当、中庸。孩子错了,不为他们找借口;不会给予不应该的约束;也不会忽快忽慢,不顾反应地操控他们。不会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有经验的生活者知道即使是牛马,过急的驱使也只会败事。

也许柳宗元要说的是:智慧如周公者是不会对成熟有不合理的期待。陪孩子长大,我们大可充满希望,但不能有不合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