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传散文源头(1 / 1)

散文源头从甲骨卜辞、商代铜器铭文开始。《尚书》作为商周史官记录的汇编,其中的《盘庚》是可靠的商代作品,被称为记言文之祖。《尚书》文字古奥晦涩,但当时应该是口语的书写。春秋时,经孔子编订《春秋》是鲁国编年史(前722年~前481年),按时间排列历史时间,保持史官的体例。例如,庄公八年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杀罪人为诛,下杀上为弑。所谓一字褒贬。这种叙事中体现伦理道义之审判的做法,被后来史传作者继承。

《左传》记事时间和春秋重合,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早期。它不再是庄重的官方规格,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大量戏剧性情节出现,以对话、行动体现人物个性。钱锺书说过,史书中有很多东西是生无旁证,死无对证。史家要追叙真人实事,每每需要遥体人情,悬想世事,设身居中,潜心腔内。史家要有和小说家一样的用心。《左传》虽是记言,实际上是用拟言跟代言的方式来书写。

战国初还有各国史料汇编的《国语》。还有《战国策》,记录东周到秦灭六国时的历史,但主要是谋臣策士的主张策略,反映“士”阶层崛起。其文风铺张凌厉,是纵横家思想,政治修辞游说之术激**的成果,记事记言的忠实性被大量的虚构置换。后来小说的许多技巧,在这些史传散文中已经具备。该书是汉代刘向编订,有的文章作者应该是秦汉时人。今天看到的许多先秦经典都是经过汉代整理的面貌,内容往往被整理者的思想渗透。秦汉的政论、辞赋跟《战国策》的风格多有相通。

文学作品选录:

《尚书·盘庚》(节选)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有条不紊,今天还在作为成语沿用。)

《左传·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作为史实不可信,更像故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