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据说它们是官方在民间广泛采集整理诗的结集,也有部分为官方仪式歌舞的创作,是口传转向书写阶段的产物。诗当时都是乐歌,分风、雅、颂三类,古乐失传,它们的音乐特色无从了解。颂是宗庙祭祀乐歌,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颂词。风是音乐曲调,国风是各地乐调。《国风》情感朴素流露,被认为是普通民众的声音。情爱、劳作、政治讽刺与抗议都在其中。汉代之后,《国风》地位越来越高。今本《诗经》,传说出自公元前2世纪的毛亨,就是所谓的毛诗。另外还有三家——鲁诗、齐诗、韩诗,均已失传,仅剩《韩诗外传》。毛诗从东汉起成为权威版本。孔子整理过《诗经》,而汉儒将它的阐释体系完成,赋予它浓厚的教化意味。我们今天接触到的许多上古文献、思想,都经过秦汉王朝文化人的整合改造。
赋比兴是后人从作品中归纳出的创作手法,它们也成为古诗的创作纲领。赋即铺陈,把感情有关的事物直接表达。比是从主题之外的事物说起,以彼比此,二者之间,经过理智的经营,发生了关联。兴是直面事物,触发感情,感情未经过反省,或只经过最低限度的反省,只含有最低限度的理智。(徐复观语)《文心雕龙》里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义。说的就是比中有理,而兴是直接的,由具体和微妙之处所引起。六朝人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也是在说,中国诗学中诗的情感跟具体事物密切相关,主客交汇之中显出神妙。拿西方的抒情诗理论套用在中国古诗上,非常狭隘,真正的探究还要回到赋比兴这里。《诗经》句式四言为主,杂有二言至八言,重章叠句,双声叠韵,造成一种庄重舒缓,便于咏唱的效果。
《毛诗大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逑:匹配;荇菜:水生植物;芼:择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