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语罗马字(1 / 1)

赵元任(1892~1982)在1923年《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上发表的《国语罗马字的研究》一文,探讨了许多重要问题和技术细节,并提出了国际化、体系完整的国语罗马字草案,对后来国语罗马字以至于汉语拼音方案,都有深远的影响。比如他提出的原则中:“第十原则:限于二十六个老字母,不造新字形。”“第十二原则:一个字可以有两种或几种读法。”“第二十三条原则:字形要醒目不易混淆”中的“‘幺’不写au而作ao,免同an相混。”“第二十四原则:词头连写。”这些原则,后来汉语拼音方案都遵循了。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根据钱玄同等人提案,决定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指定钱玄同、黎锦熙、黎锦晖、赵元任、周辨明、林玉堂(语堂)、汪怡、叶谷虚、易作霖、朱文熊、张远荫为委员。后因时局影响无法开展工作。1925年9月,刘复(1891~1934,字半农)在赵元任家发起“数人会”,成员还有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林玉堂、汪怡(五人都是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委员)。“数人”当取自《切韵序》中魏彦渊鼓励陆法言的话:“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为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在这表面平淡的词语里,暗含着力挽狂澜的壮志。经过一年22次聚会和朋友间通信(大多用讨论中的罗马字书写),议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后于1926年经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议决通过。再呈请教育部公布,没有批准,只得先行以图书出版方式非正式公布。“数人会”此后没有再开会。

国语罗马字(简称国罗)只用26个拉丁字母,不添改字母,不加符号。不够用时采取变读法,比如j、ch、sh同时代表后来汉语拼音的j、q、x和zh、ch、sh两组声母。参见图71、图72。国罗一开始就是作为拼音文字设计的,为解决汉语同音词众多的问题,很注重分词连写;又为了符合西文习惯且美观,用变化拼法而不是附加符号来表示声调。比如上声的标调说明是:

(1)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字母的,把它双写,如guu古、leeng冷。(2)韵母中有两个或三个元音字母的,改其中的i和u为e和o(韵头和韵尾都有i和u的,改头不改尾),如hae海、dean点、goa寡、sheu许、cheau巧,但ie、ei、uo、ou四韵,则不改i和u,而把其中的e和o双写,如meei美、guoo果。(3)结合韵母独用时,在它的前面加y和w,如yea雅、yiin尹、wuu五、yeu雨,但iee和uoo两韵,则改韵头的i和u为y和w,如yee也、woo我。(1931年订正的《国音字母》单张,载《国语运动史纲》)

国语罗马字设计精巧、严密,也因拼调规则过于繁琐等问题,被批评过于“书斋气”。又加上汉语词语界限不明确,分词较为困难,致使日后推行困难重重。其拼调规则,据说只有赵元任本人能用得随心应手。黎锦熙先生多年使用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写日记,效果似乎也没有预想的好:

我用注音字母写日记,是一九二二年一月开始的,后来改用国语罗马字写日记,是一九二七年一月开始的,一直到现在,前后近三十年,每天总有十分钟多则到半小时的工作——脱离汉字以练习一种国语新文字的工作。结果是:写是写得很纯熟了(从前测验过:写“完全形式”的国语罗马字,比写那“行楷”体的汉字要快些),看起来可就慢得多(看汉字的书,要快时,普通可以“一目三行”;看这个,必须“一目一行”,逐字认读,时间至少加两倍。也曾于最短时期先后试写不标调符的注音字母和拼法上不分声调的拉丁化新文字,写是更快,读则更慢,因为日记内容是繁杂的,许多词儿更要从句子的上下文猜想出意义来,所以读的时间比读汉字有时多到十倍。)这是很坦白的报告,可算是心理学上的问题,主要是受了社会上汉字环境的影响,请付专家讨论。(《国语新文字论》,1949。载《汉字改革论丛》,1957)

等到1928年北伐成功,9月国语罗马字才得以由大学院正式公布:“可以为《国音字母》第二式,以便一切注音之用,实于统一国语有甚大之助力。”稍早有土耳其国会通过《新文字法》,计划用15年时间,改阿拉伯字母为罗马字母的消息传来。这样,公布后引起学术圈子里的一些讨论,但在民间几乎没有响应。同年底北平大学请示教育部(即先前的大学院)“北京”的罗马字写法。按《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应写作Beeipyng,而教育部的回电却仍写作Peiping。于是钱玄同、黎锦熙致函部长蒋梦麟,表示抗议。但教育部并没有收回成命。

图71 国音字母单张(一式:注音符号/注音字母;二式:国语罗马字)

1922年土耳其开始文字改革运动。在凯末尔总统的强力推动下,1928年11月,安哥拉国民议会通过了废止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化“土耳其新字母”的议案,规定次年起公用领域一律实行;个别手写领域宽限至1930年6月1日,以后再用将受刑事处分(科学研究、古籍再版等除外)。当时,一些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者对土耳其决绝的文字改革举措欣羡不已,并盼望出现中国的“凯末尔”。

图72 黎锦熙《一百年也可以》(局部),国语罗马字与汉字对照

1932年出版《国音常用字汇》时,加注了国语罗马字拼音(图66)。1934年之后,国语罗马字的大时代的理想光芒几乎完全暗淡了。实际上,它只取得了“注音符号第二式”的名义(图71),不仅没有做成文字,也远远比不上注音符号那样通行;后来二者的分工是注音符号对内为主,国语罗马字对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