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韵图与等韵学(1 / 1)

等韵图最初是用来分析韵书反切的,其实质是分析韵书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声、韵、调配合表或音节总表。我们看《切韵指掌图》(图53)。最上边一行是用三十六字母表示的声母;最左边一列是用《广韵》206韵目表示的韵母,最右边一列是声调。每个声调的四个韵母,从上到下分别叫一、二、三、四等,用以区分韵母的差异。

图53 《切韵指掌图》(局部)

四等的区别在于声音的洪细。清江永《音学辨微》说:“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用现代语音学术语来说,一二等韵没有介音[i],所以声音“大”,三四等韵有介音[i],所以声音“细”;二等韵主要元音的发音部位比一等韵稍前稍高,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间稍小,所以是“次大”;四等韵的主要元音比三等韵更前更高,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间最小,所以“尤细”。等与声母也有关系。(参考唐作藩《音韵学教程》56~59页)

现存最早的等韵图是宋代无名氏的《韵镜》,郑樵的《七音略》,传为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无名氏的《四声等子》。前两部体现《广韵》系韵书的语音系统,后两部根据当时的语音对《广韵》系韵书的语音系统加以调整。后来出现的等韵图,绝大多数都是表现当时实际语音的。

等韵学即是基于等韵图的系统分析汉语语音结构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等韵学分析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分析韵母的结构,归纳韵母的类别,通过等韵图表示声韵配合关系。等韵学约始于唐代中叶,是汉语语音研究的进一步系统化、精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