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最重要的韵书是周德清(1277~1365)的《中原音韵》(1341),它是当时北曲用韵的规范。
《中原音韵》彻底摆脱《切韵》至平水韵的传统,而基于当时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方言的语音实际。比如传统的平、上、去、入四声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反映了隋唐到元代最重要的语音系统变化:全浊声母和塞音韵尾消失。《中原音韵》音系已经很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系。
《中原音韵》在历史上一直受轻视,直到20世纪国语运动兴起后才逐步得到重视。1913年国音统一会审音,最初还是按《切韵》至平水韵的“读书音”(国音)传统,后因东南各省教育界极力反对,才改成《中原音韵》的“京音”传统,这就是著名的“国音京音”之争。
如今《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共时研究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