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出现了直音法。直音的格式是“某音某”。比如《汉书·高帝纪》:“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单音善,父音甫。”《康熙字典》引《经典释文》:“单音蝉,又音丹,或音善。”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用常用字音注明生僻字音。直音法的局限是有时找不到同音的常用字,有些音节根本就没有同音字;还有就是不同时代、不同方言区的人就同一个字,读音可能不同。
后来又出现了改变注音字声调的直音法,这样就灵活多了。如唐代唐玄度《九经字样》:“控音空去。”意思是“控”读“空”字的去声。
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之前,直音法有时包含释义的功能。如《汉书·高帝纪》:“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如淳注:“跳音逃,谓走也。《史记》作逃。”这里既注音,也表示假借关系。
直音法简便明了,又比譬况法准确,所以至今还有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