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字源流(1 / 1)

一、汉字的产生与字体演变

1.汉字的起源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不过在真正的文字产生之始,只是记录个别概念。比如捕获一头鹿,就“画”一头鹿;遇到一只老虎,就“画”一只虎。这种“文字”和图画很难区分。又如,要表达一、二、三、四这样的数目,可能用相应个数的横道表示;这与原始社会用结绳、刻画道道或点点记事是一脉相承的。早期汉字称为“书契”,“书”起源于图画,这是绝大多数汉字的来源;“契”起源于结绳、契刻以记事的传统,这类字是很少的。又有汉字起源于八卦的说法,则不可信。

最初的原始文字不是基于词语语音造出来的,而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等方法表示某种概念,这些字可统称为表意字。很多概念难以造出表意字。如果只有表意字,就无法完整地记录语言。为了表达没有字的词语,人们有时借用现成的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这就是六书中的“假借”。

假借记音造字方法会形成很多一字多用的现象,造成字义混乱。这时就加上表意的符号加以区别。这就是六书中的“形声”。有了这种记音方法后就有可能表达完整的语句,真正的文字即将出现了。不过一个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是很漫长的,字形复杂、不稳定,字序与语序不完全一致等原始的残余、缺陷长期存在。

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如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汉字,都兼用意符和音符,可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简称意音文字。楔形文字成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后已不再使用。圣书字成熟期比楔形文字略晚,公元后5世纪停止使用。约成熟于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00年)的汉字,至今仍在使用。(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