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字与语言(1 / 1)

《潮流图》的文字与语言部分,体现了黎锦熙先生个人的、同时也是当时知识界的普遍倾向:汉语的统一规范,汉字的简化、拼音化直至与世界文字接轨——拉丁化,是世界语文现代化大潮的一个分支;这种前途是确定无疑的。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不同人的预期差异很大。比如有人问国语罗马字多久才能代替汉字,黎锦熙先生认为至少要五百年,而“疑古先生”(钱玄同自号“疑古”)以为只要一百年,吴稚晖先生则说要一千年。(黎锦熙:《一百年也可以》,载《国语运动史纲》,213页)

黎锦熙先生在《潮流图》中为我们勾画了汉语言文字的发展脉络:

一、在图画文、甲骨文以前,言、文没有完全分化;

二、后来语言、文字分化,如同河流分成两股:

(一)其一是文字。汉字经历大篆、战国文字、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到唐代稳定下来。

(二)其二是语言。大概从东汉后期开始,人们有了语音分析的自觉。这体现在反切的发明上。在其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又逐步出现了韵书、四声、三十六字母、等韵学、韵摄、反切改良。在此过程中,梵语、鲜卑语、蒙古语、西洋语、满语、罗马字、语音学等外来因素各有作用。

三、到20世纪此图绘制的时代,出现官话字母与简字(音标文字)运动、注音字母(国音统一)运动、白话文运动等,语言与文字再次合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发展,最终将实现语言文字层面的言文一致的目标。

他预计,将来通行的将是国语标准语、国语罗马字,注音字母将与国语罗马字并行一段时间后退出历史舞台。而各体汉字将成为历史——文字史。

再加上文学、文体领域整体而言,即构成图注所说的:“我的主旨,还在图中二十世纪一栏,轩然巨波,冲破文言之界,汇成大泽;将来疏导,必成最后的六道安流,这就是国语前途的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