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先生的《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以下简称《潮流图》)初版于1926年(不包括蓝字部分),是为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准备的,展示中国教育的陈列品。初版是给外国人看的,注意体现“外**流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时代思想的主潮—突出“民间文艺的势力”。
图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文字与语言,下部是文学与文体,整体构成广义的“国语”概念。纵向是红线的时间线。中间的蓝色示意图表示汉语在四千年中的源流变迁、融会贯通,以及在20世纪的预期的前途。
1929年,此图再版则是给国内初学者准备的“思维导图”,用蓝字补充了上部的小学要籍和下部的文学典籍、作家作品、文体与流派等信息,以方便初学者“执简驭繁,随时稽检”。
正如图注所说,“我的主旨,还在图中二十世纪一栏,轩然巨波,冲破文言之界,汇成大泽”,即各种潮流通过官话字母与简字(音标文字)运动、注音字母(国音统一)运动、白话文运动(民众文艺运动、文学革命)等,在20世纪融汇激**,最终形成言文一致的国语—这是《潮流图》的基本精神,也是“五四”以来国语运动的基本精神。
黎锦熙先生还预期,将来会留下“六道安流”:国语标准语、国语罗马字(注音字母将与之暂时并行)、各体汉字(在文字史中)、各种古体文(在文学史中)、国语应用文、国语文学(以及一定地域的方言文学)。
在本书中,我们将大致按黎锦熙先生图示的脉络、开列的线索,汇集与“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相关的资料,为业余爱好者提供一本概览性的、手册式的汉语言文学史普及读物,把有史以来直至现代的汉语言文学演变潮流的概貌呈现给读者。
本书编者并无创见,一般只取学界通行的观点,主要参考书开列在篇末,不一一标注来源。直接引文、重要数据和图片等材料,以及独特的观点等则标记出处,以便读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