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迫感是一种正向的“压力连锁反应”(1 / 1)

每个人都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因为它能将我们的不确定性、匮乏感和紧迫感都降到最低,并且让我们“自以为”拥有足够多的爱、食物以及时间……

只要人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会感到不舒服、不习惯、不安全。

一个人长时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就会像温水煮青蛙里的那只青蛙一样,对自身的能力、状况和环境产生错误的认知,更无法识破被美化、被掩盖的生活真相;不再敏感于时间的流逝,对未来没有任何展望,安于现状并且自我满足;渐渐有了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式,越来越缺乏紧迫感……久而久之,人的意志也会被消磨,最终走向颓废、灰暗的人生。

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在《紧迫感》一书中写道:“紧迫感是多变经济形势下的核心生存能力!做得出色的组织无疑都具备一种宝贵的要素——紧迫感。真正的紧迫感是领导变革和应对危机的关键,却没有人发现它。”

紧迫感可能会让人感觉不适,甚至给人带来压力,它却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正向的“压力连锁反应”。正如哈佛“幸福学”导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积极心理学”课堂上所说的那样:“压力本身并不是问题,适当的压力对我们甚至有益处。”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明确指出,适当的压力可以培养我们的忍耐力,让我们学会调整作息,从而更好地应对危机。比如我们在健身过程中,肌肉也在承受一定的压力,甚至会让肌肉纤维在一定时间内被撕裂,然后通过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让撕裂的肌肉再生长出来,并且比以前更加强壮。这便是肌肉承受压力后的变化,长时间撕裂、补充和生长,让我们获得更加强壮的肌肉,以及更加完美的身材。

压力作用于我们精神的时候,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压力让我们的大脑去应对问题,再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更强的能力。但是去过健身房的人都知道,天天练习只会造成肌肉拉伤,反倒是隔天一练或隔两天一练才能获得效果。只有过大、过频的压力才会压垮我们,没有时间恢复,才是造成我们抑郁、焦虑、心理不适的罪魁祸首。

可见,紧迫感带来的适当压力,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能力,让人不断进步。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的主角是一位少年。在一次海难中,他的家人全部丧生,而他只能依靠一条救生船在大海上漂流。生存的紧迫感萦绕在他的心头,并且他愕然发现,救生船上居然还有一头凶猛的孟加拉虎。少年与老虎之间发生过冲突,也有过妥协,斗志又斗勇。少年的生命时刻处于危机中,只要一个不小心,他便会葬身于虎口。然而,正因为老虎带来的紧迫感与危机感,才让少年时刻保持警惕和斗志,他在大海上漂泊了227天,并最终获救。

如果没有老虎的威胁,或许少年早就淹没在茫茫的大海之中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而不愿走出舒适区,去面对改变、挑战和紧迫感。虽然人人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但更多人更喜欢待在自己舒适而安全的小世界里。如果不愿承受紧迫感带来的压力,又如何战胜自我,一步步迈向成功呢?

每到开学季,哈佛大学的校报都会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一次详细的问卷调查,主题不拘一格,从科学、政治、历史,到文学、艺术、兴趣日常。

2019年秋季入学期间,哈佛校报便收集了1064名新生的资料以及问卷回答,约有65%的新生接受了调查,从中所获取的数据能够充分显示出新生的各种特点和心理倾向。除了老生常谈的时间管理、学习计划等主题,问卷调查还专门提出了学生的“自我要求”,结果显示有近八成的哈佛新生“自我要求极高”,78.3%的同学压力来源是自我期望,来自外界的压力只占了12.6%。这意味着,学生的自我要求带来的压力远高于外界给的压力!

虽然哈佛学子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自我要求”带来的紧迫感,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倦怠,反而获得了一种正向的“压力连锁反应”。适当的压力,让他们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对学习从不掉以轻心。

这也是哈佛人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学好,哪怕有一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