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成为一个“立即行动”的人,因为“行动比思考更重要”“实践永远大于思考”。但人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行动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思考足够充分。想要克敌制胜,就要预判他人的预判,在行动之前有周密的计划。
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是大脑思考过的。哪怕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也是大脑发出行动指令,通过神经传导给四肢的。
只不过,思考有深浅之分——有的行动简单而机械化,不需要我们过多思考;有的行动则十分复杂,需要我们再三思考。如果在进行一些复杂的行动之前,缺乏深度思考,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很糟糕。因为思考是行动的指南,缺乏思考便立刻付诸行动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立刻失去方向,四处乱撞。
“立刻付诸行动”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思想做好了准备,否则就会显得冲动、鲁莽、有勇无谋。相反,如果在付诸行动之前,进行深度思考,才能保证行动不容易出错。
行动固然重要,但是在出发之前,我们更应该找准前进的方向,在脑海中绘制好行动的“路线图”,真正地做到胸有成竹。想要做到这一点,精准的判断力必不可少。
哈佛“核心课程”的设计者亨利·罗索夫斯曾说:“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和抉择力;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世界各种文化及时代有深刻的认识。”
在亨利·罗索夫斯看来,培养学生精准的判断力十分重要,它能够帮我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让我们正确地辨别事物的真假,做出最科学、合理的决策。
什么是判断力呢?就是一个人对某个事物的真假、好坏、善恶的分析和抉择的能力。它也是人面对现实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方式的决定因素。比如我们在学习中需要判断力,对某个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和抉择,通过判断来选择最正确的答案。
如果判断力不足,则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比如判断力不足导致我们无法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在学习中遗漏或偏信某些知识信息,在生活和工作中分不清轻重缓急,甚至不分青红皂白,更无法对事物做出准确的预判等等。
我们在对某个事物进行判断之前,需要搜集信息,信息足够多了以后再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做出判断:一是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二是通过以往的经历做出判断;三是随着事物的变化,不断修正信息做出判断。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判断,都离不开三大要素,那就是大脑、知识和信息。有的人判断力不足,无法预测事物的发展,无法预判他人的预判,往往就是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抑或信息不足导致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扩大大脑的认知,同时也要培养大脑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拥有精准的判断力,对事物发展也有一个更精准的预判。
如学习设计的朋友都知道,现在行业内比较盛行的观点就是:在产品设计研发之前,最重要的是做出“快速原型”。也就是说,不用思考太多,而应该先把“样品”做出来,这样更有利于灵感获取。
如果仅仅是图省事而放弃思考,或者因为“在某本书里看到这样的观点”“某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而贸然采取行动,可能会渐渐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及精准的判断力。
在行动之前,先要学会预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