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1%的人能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1 / 1)

如果有人问你:明天会发生什么,你会如何回答?

明天,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未知。谁都无法完全、绝对、确切地说出明天会发生什么,因为很多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变数”,而任何一点改变都会影响到“明天”。

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1%的人能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这源于他们自身的能力,源于他们对事物、对时间的掌控感;剩下99%的人,对“明天”则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他们能够预测明天会发生一些事情,但“不确定”的事情更多。

美国作家布洛克曼写过一本名为《未来50年》的畅销书。书中汇集了世界上最有远见的科学家们未曾发表的25篇文章,文章的内容包含对未来50年的天体物理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技术的预测。关于未来50年,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能想象得出来吗?

《未来50年》中有一篇文章“预言”:未来50年可能会诞生“非生物智能”,也就是肉体与机器的结合体,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却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而非天方夜谭。

关于未来,人们只能去想象、去推测,却难以给出确切的定论。因为不可定论,所以就有了各种可能性。什么是可能性呢?就是事物发生的概率,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是客观论证,而非主观验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未来存在各种可能性,甚至连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都不敢轻易断言。

“明天”既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又是残酷而充满不确定性的。

我们可以抱着对明天的憧憬,早早起床,努力奋斗;我们又不得不做好“万全的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有句话说得很好: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来临。

这不是一种杞人忧天的想法,而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危机管理能力。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未雨绸缪”,它说的是一只云雀和一只鸱鸮的故事:

夏至的一天,阳光从树叶间洒落下来,鸱鸮躺在树枝上晒太阳,云雀却在补巢。鸱鸮觉得很好奇,便问云雀:“今天的天气多好啊!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你不来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干什么呢?”

云雀说:“我也很喜欢这样温暖的阳光,也希望以后每天都是这样的好天气,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夏季多雨,如果突然下雨了怎么办呢?所以,在晴天我也想先巩固我的巢穴,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鸱鸮认为云雀完全是想多了,外面天气这么好,又怎么会下雨呢?

傍晚时分,天空中突然涌来许多乌云,不一会儿便是狂风暴雨。

鸱鸮慌乱地回到自己的窝里,发现巢中到处都是破洞,到处都在漏雨,自己的孩子也被淋成了落汤鸡。云雀却不慌不忙,因为自己的巢穴十分稳固地挂在树枝间,滴水不漏。

由于雨势越来越大,鸱鸮的巢很快被洪水冲走了。

它哭丧着脸对云雀说:“我现在无家可归了!”

云雀回答:“谁让你不知道未雨绸缪呢?”

现实生活中,几乎人人都听过这个关于云雀和鸱鸮的故事,可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云雀那样的忧患意识。当“明天”变成一个未知数的时候,如果像鸱鸮一样,只懂得享受当前的安逸而看不到事物的长远发展,只看到希望而看不到危机,最后只会一败涂地。

相反,如果能够在“明天”的各种不确定性中保持“未雨绸缪”的心态,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有备无患,积极地面对每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明天”。

诗人海子曾说:“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对于明天,我们应该像海子一样充满希望、充满憧憬,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同时,也要懂得未雨绸缪,在抱着最大的希望的同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样,当“意外”发生时,我们才能不慌不忙、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