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与“能做的事”之间隔着什么(1 / 1)

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但守着梦想无所作为,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当一群人谈论自己的梦想时,总会有人站出来,向全世界宣告: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定要努力赚钱,以后去环游世界,开一家咖啡厅,建一座美丽的花园……

可时间一年年过去了,梦想仍旧只是梦想,而怀抱梦想的人一点进步也没有。

这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呢?你“想做的事”与你“能做的事”之间还隔着什么?

“想做的事”是你的目标、追求和梦想。无论“想做的事”是什么,都代表了你未来的方向,都是你一步一步想要到达的地方。“想做的事”可以有很多,也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因为它们只是你“想做的事”——哪怕它们无法实现,但你要敢想。

“能做的事”则是你能力范围之内,可以真正做到的事情。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同时每个人的能力又可以不断提高。今天你能赚到两百块钱,这是你今天的能力;明天你可以赚到五百块钱,这是你明天的能力……那么后天呢?大后天呢?很久以后的未来呢?

如果一个人“想做的事”太大,而“能做的事”太小,可能会被别人说成眼高手低,或者好高骛远,但也可能会被别人说成志向远大。

无论“想做的事”有多大,它和“能做的事”之间都隔着一种叫“进步”的东西。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努力进取,才能将“想做的事”变成“能做的事”。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人类没有大象那样庞大的身躯,不能像猎豹一样快速奔跑,不能像飞鸟一样翱翔于天际,也不能像鱼儿一样畅游大海……那么,人类又是如何成为地球的统治者的呢?

这是因为人类拥有智慧,而智慧可以让人类不断超越自我,在超越中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的潜能也是在一次次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所谓的成功也不是多么深奥的大学问,仅仅是不断超越上一次的表现,让明天比今天更好而已!

2018年10月5日,哈佛新任校长劳伦斯·S.巴考走上哈佛校园的演讲台,发表了自己的就职演讲,而演讲的主题为“就此启航,追求卓越”。

劳伦斯·S.巴考说:“哈佛就是卓越的代名词。我们所追求的卓越只有通过不懈追求才能实现。学术成就好似冲入黑暗的甬道,我们不断接受失望,并再次出发。这无疑是混乱和费力的。我们喜欢庆祝‘尤里卡’的时刻(即灵感突现的时刻),而这些瞬间诞生于长年累月的早出晚归之后。”

劳伦斯·S.巴考校长所提出的教育理念,不仅得到了广泛认同与遵行,还引领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追求卓越,不断进步”也成为当今教育界最为推崇的理念!

无论你的梦想有多么远大,想要实现它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时间地坚持与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正如劳伦斯·S.巴考校长所说:“我们所追求的卓越只有通过不懈追求才能实现。”

同样地,只有“追求卓越,不断进步”,才能让“想做的事”变成“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