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我是谁”,开启全新的进化之旅
哲学家说,我们穷尽一生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无法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又如何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生活、去工作、去学习呢?很多人都以为很了解自己,其实对自己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我是谁”。
古希腊圣地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入口处镌刻着一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一位哲学家告诉自己的学生,无论是谁都必须明白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虽然这三个问题很简单,却不容易回答。
在心理学上,认识自己又被称为“自我知觉”,这是一个人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与外界关系的过程。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在自己的著作《自我与本我》中说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简单来说,本我是指人类原始的欲望,自我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而超我是约束人类行为的道德评判。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会受到主观意志的影响,也就是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由“我”做出来的,而不是别人。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和了解自己,以“自己”为出发点,去制订目标,实施计划。毕竟,你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最终的掌控权还是在你自己手中。
认识自己的第一步是给自己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我是谁?
每个人在家庭中、在学校里、在社会中、在人际圈子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定角色,比如你是学生、班干部、职员、朋友、消费者等。有的人能够在各种角色间自由转换,有的人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角色转换。比如有的年轻人进入学校后,还当自己是家中的“小霸王”;还有的年轻人已经步入社会了,还当自己是学生党……
在你的一生中,你必须面对和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你可能是两个孩子的爸爸、父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同时又是哥哥的弟弟、妹妹的哥哥等。
面对不同的对象,你必须把自己放在不同的角色中。比如,面对长辈你可能是恭敬的,但在小辈面前,你又可能需要表现出身为长辈的威严。
假如你只知道用一种既定的态度与行动去面对不同的社会角色的话,最后只会造成角色混乱不清,而你的人生也会随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让你无比纠结。而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这种角色效应会一直存在,当一个阶段结束之后,你必须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抽离出来,再进入另一个角色。比如你读书的时候是学生,工作后就是一名“社会人”。
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固定的社会衡量标准:当你能够用这些衡量标准来观察自己,同时将自己在每一时期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对比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某一阶段的表现如何、在某一角色中的表现如何。此外,你还必须了解另外一个事实,就是你会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人的一生在不断变化,所以你必须不断地认清自己,不断给自己新的定位。
为什么有的人很难认清自己呢?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别人给予的正面评价通常采取接纳的态度,而对别人给予的负面评价——包括意见、建议等,通常采取拒绝的态度。这样一来,便只是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对于自己也没有客观的认识。
还有一类人恰恰相反,他们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在自卑中无法自拔。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学会遵从自己的内心,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找到出路。
2016年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说:“无论做什么选择,都要听从内心、追随直觉,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定义每个人的角色。”他认为,不论你的父母或社会压力怎么安排你的未来,只有做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才有意义。
在演讲中,斯皮尔伯格围绕着“遵从内心”提出了几个令人深省的问题:
1.你清楚自己要什么吗?
2.想一想: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3.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4.你是否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定义你的角色?
5.你有逃避现实和痛苦吗?
6.你是否珍惜家人和伙伴?
这些问题确实“直击内心”,值得每一位年轻人思考。
当你真正知道“我是谁”的时候,便能走在自己的路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自己想完成的目标,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这时候的你,将开启全新的进化之旅——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你自己,而不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