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普西曾说:“如何区别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创造力。”哈佛大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开设有创新思维课堂,还放弃“投食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就连许多课外活动都是以“创新”为主题。
2019年3月1日,第22届哈佛商学院全球商业创新大赛决赛在上海哈佛中心举行。这也是最能够代表哈佛创新精神的“课外比赛”。它由哈佛商学院主办,从1997年设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是全球已知历史最悠久的创新大赛。虽然比赛将创新的重点放在哈佛校友的创业上,但是其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是跨领域、跨国籍的。
创新是哈佛大学最重视的品质之一。创新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尤其当行为或思想陷入死循环之后,创新便成了最好的“解药”。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比如一个人习惯了每天赖床,想让他某天早起,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想让他养成早起的好习惯,更加难上加难了。因为行为习惯已经让他陷入了死循环中,想要打破这种死循环,就要从完成一次“创新”做起……
比如,你可以给自己制订一个“早起目标”。对那些很少早起的年轻人来说,能够制订一个“早起目标”,就已经算是一种“创新”了。为增加仪式感,还可以设定一个闹钟。第二天,当闹钟响起的时候,就要马上起床,绝不能拖延!
再比如,你也可以去结交一些有早起习惯的朋友,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一个“早起群”,每天到点就在群里签到,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督促……
此外,你可以每天早起定时发朋友圈,在大家的“关注”下坚持早起……
这些方法很多人都没有尝试过,算是行为上的“创新”。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去做,逐步地就能养成早起的习惯了。
当然,打破死循环,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习惯上,更体现在思维习惯上。也就是说,某些思维定式也必须被打破,这样才能迎来真正的重生。因为,思想才是行为的根源。
当一个人的思维陷入死循环之后,行为就会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也不行;不能前进一步,也不能退后一步。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有悖于思维定式,头脑中就会有声音跳出来说:你错了!你不行!不能这样子!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所有的事物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发生着变化。想要在这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时代脱颖而出,就不能用陈旧的思想去理解和看待身边的一切,而应该学会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运用创新发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创新是人类进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定式。创意意味着突破常规,走寻常人不曾走过的路,因而需要极大的勇气。哈佛大学鼓励学生自我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很多人会陷入到常规思维的死循环中,因为在人类的普遍认知中,前人所实践过的东西定然是经历过反复检验,属于最基础的知识。但是因为发展的局限和思维的局限,认识不可能完美,总是存在着缺陷,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能产生新的思路。
创新必须在充分掌握和理解前人知识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如果没有弄清楚前人的总结,那么就不可能有创新。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创新思维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财富。
年轻人更应该拥有创新思维,要敢于突破,跳出原有的圈子来思考。无论你想打破行为习惯的死循环还是思维习惯的死循环,都要从完成一次“创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