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有多大呢?一个人只要养成了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习以为常”的轨道上运行。无论这个习惯是好是坏,都将给人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人类长期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它就像不断转动的车轮一样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好的习惯能够让你脱颖而出,帮助你站在成功者的行列中;坏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困顿,就像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中一样难以自拔。
当你习惯做一件事,就会切身体会到这种习惯所蕴藏的巨大力量。
比如有的年轻人习惯睡懒觉,很多年早就习以为常——或许也想过做出改变,但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没有成功;或许从来没有想过改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那样过去了,根本没有意识到“睡懒觉”这件事情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坏处。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亚里士多德说:“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也想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但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一次次重复的行为中被塑造出来。
现代心理学中的观点是:人之所以会产生某种习惯,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一种最“省力”的方式,而习惯能够让大脑得到更多、更大的好处。
每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按照以往的经验或固定的、模式性的思维去做出判断,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思维定式”。尽管思维定式有助于大脑的思考,但更多时候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能力,让我们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认定为“正确”的。
一个人拥有思维定式也是正常的,这几乎是人人都会犯的“通病”。可是过于单一,或者教条式的思维定式,会让自己陷入不自觉的僵局之中。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思维定式”呢?
1.不要被“习以为常”的东西所欺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都有自己的判断力。但并不是说,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确的。因为人的认知会有局限,很多自以为正确的事情,不一定正确。所以,知识不等于智慧。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如果过于单一、固化,便很容易变成思维定式的牺牲品,将无法实现创新和突破,更无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对于“习以为常”的东西,也要有批判性思维
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怀疑精神,既要批评,也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为了批评而盲目批评。在接触到一个事件时,首先要产生怀疑。怀疑的前提是思考,通过思考对事件进行准确的判断。但是人总是过于倾向审视他人,而忽略了思考应有的意义。当人因为抵触外界而产生批评时,基本上很少有自己的想法,所维护的不过是一种假的正义罢了。
除了思维定式,压力也会促进习惯行为的形成。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杜克大学的最新发现:人在巨大的压力下,更容易信赖惯性行为。也就是说,当人们感到有压力时,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意志力也会随之减弱,让人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候,惯性就会成为行为的“指控官”。这种状态下,人们在做事情时不会在意采取行动的正确与否,而只会做出习惯性的行为。
总之,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或改变,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由人的大脑与心理所决定,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力不够坚定,不仅难以养成好的习惯,还容易养成更多坏的习惯。
现在,你已经知道一个人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了。那么,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养成每天“早起”的好习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