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破壳而出(1 / 1)

很多年轻人无法早起,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习惯如此,难以改变;二是没有早起的意识,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早起;三是缺少早起的方法,想早起,却又做不到。

尤其是冬天,被窝里又暖和、又舒适,谁不想多睡一会儿呢?

哈佛校训中有这样一句话:“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如果你不想每次考试成绩都落于人后,不想每次绩效考核都垫底,就要从暖和的被子里爬起来,哪怕它是你的“保护壳”,你也必须破壳而出,踏上学习之路、奋斗之路。

谁不想一直待在舒服、温暖的“壳”里,不用学习,不用努力,不用吃苦呢?

但年轻人还没有到应该“享受”生活的年纪。如果在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放弃了努力,那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现在吃的苦,终将变成未来的甜;而现在选择了安逸,未来必然会吃苦。这不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吗?

很多人喜欢待在自己的“壳”里,而不愿意做出改变,也是有原因的。

“壳”里温暖又舒适,不用面对挑战与压力,不用费力学习或工作,不用与人竞争,也不用面对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样的“躺平”人生,难道不好吗?

如果非要破壳而出,就意味着要去学习或工作,要去面对竞争与压力,要去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对很多人来说,破壳而出就等于放弃原有的思维模式与生存模式,并且需要去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与生存思维,这一过程本来就是难以忍受的煎熬。

但是,对任何人来说,心理的重大改变和跃升,任何放弃“旧模式”建立“新模式”的过程,都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都会产生各种“不安全感”。

如果能够战胜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就不会害怕并且抗拒改变了。相反,这种改变还会带来“新生”——每个人破壳而出之后,都会进入全新的状态中……

抗拒改变是人性的弱点,人性中的恐惧和懒惰决定了人们安于现状。改变包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包括思维方式的改变。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许还算容易,思维上的改变却很困难,因为思维的改变意味着质疑甚至否定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再逐渐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像给自己的思维做了一次手术,是痛苦而又孤独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将“不变”当成一种美德、一种约定俗成的褒奖,然而“不变”也会成为一种束缚。安于现状,保持原有的生活模式,能让我们感觉“熟悉”和“安全”,但同时也意味着不思进取、因循守旧,渐渐失去创新的能力。

苹果的CEO蒂姆·库克在母校杜克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对学弟学妹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们这一代人比以往任何人掌握的知识力量都强大,这能够让世界快速发生改变。得益于科技的发展,每个人现在都有让改变发生的工具和潜力,因此我们可以让这个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

生命中最严苛的挑战,就是知道何时突破传统,做出改变。每一位年轻人都应该如此,破壳而出,不再墨守成规,不再安于现状,不再抗拒改变。当你真正破壳而出的那一天,当你离开温暖、舒适的被窝,勇敢踏出第一步之后,翻天覆地的改变将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