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关注听众反应(1 / 1)

心理学与说服力 谢岚 433 字 3个月前

心理学家认为,使听众专心倾听的要点,就是随时注意听众的反应。听众是演说者的上帝,所以你对于身边听众的举动一定要敏感,尽可能和听众站在同一战线上,完全以听众的立场为出发点,这是利用听众心理诱导其听讲的技巧之一。

处于放映中的电影的内容是无法改变的,就算观众对电影不感兴趣而打哈欠、打瞌睡,它还是得继续放映。但是演讲就不同了,只要你发现身边的听众出现类似厌倦的神情或动作,或者压根儿不听你讲话,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时,你就得立刻巧妙地收住你的话头,随机应变地另外起个话头。

日常生活的谈话中,许多人都会不经意地冒出不着边际、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可是作为一个演讲者却不行。听众的欲望是你谈话的动机,听众的反应是你谈话的目的。听众的反应热烈时,他们的脸和视线都会集中在演讲者身上,并会流露出善意的微笑和欣赏、鼓励的表情,有时还会点头、鼓掌以示共鸣。

与之相反的情形是,会场角落开始**,听众不但视线不集中,而且一片喧哗。遇到这种场面,一定要提高声音或突然放低声音,就像演奏家演奏乐曲变换声调一样,以吸引听众注意力。

在演讲时,如果你最初的讲话并没有被听众接受,那么就不要立即做深入发挥,应视情形结束你的演讲。还有,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让听众参与你的谈话。你可以适当用一些提问式、反问式的句子与听众进行交流,或者假装说错话,引起听众的哄笑。不过这时千万别忘了,一定要等笑声停止,再继续开始演讲。

如果你尽了很大的努力,在想尽各种办法和措施后仍有听众在你演讲时打盹,你该怎么办?

千万不要放松自己的精神,对演讲失去信心,你可说些自嘲的话语,再度吸引听众的兴趣。“在座的各位似乎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仅仅是因听了我的话才感到疲倦,那么就请大家安心入睡,并请各位做个好梦!”听众听了一定不好意思继续打盹。

如果你在演讲时因用语高雅、文学性强而得不到听众的反应,那么就要立刻将内容口语化。如“此举迫不得已”可以改作“实在没有办法”。听众无法领悟时,就得将叙述的形式改作浅显易懂的会话式,使听众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