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需要技巧(1 / 1)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不许伤害我的小鸡!放下它!”我气昏了头,哭喊着。

“偏不!”她回头瞪着我。

我看见那只黑色的小母鸡扇着翅膀,极力想挣脱詹妮丝的魔爪。爸妈在后院里养了一些鸡,此刻詹妮丝正抓住一只黑母鸡的脖子,就是不肯撒手。

“詹妮丝,放开我的小鸡!否则,你一定会后悔的!”我大吼。

“它是我的小鸡!”她一边说,一边攥得更紧了。

4岁的我坚定地跺着脚,说:“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冲进屋里,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在詹妮丝掐死小鸡之前,非得让她放手不可,我一定要保护我的小鸡!

我径直跑到妈妈的房间,找到一根给弟弟小萨米别纸尿裤的别针,又冲进后院。

“放下我的小鸡,詹妮丝,要不我就用别针扎你。”

“不!”她尖叫。然后我就一针扎了过去。

最棒的就是,她终于放下了那只小鸡;可糟糕的是,我一点都不后悔扎了她。3岁的她跑到屋里,一边用最高的音量哭嚎,一边揉着她那只被别针扎伤的小胳膊。

谢天谢地,我的小鸡安全了。我心满意足地走进屋子,可哪知这事儿还没完呢。

梅迪——就是我们的妈妈,准是詹妮丝向妈妈告了状,反正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我被妈妈用一根桃树枝结结实实地抽了一顿。

如果你没挨过打,肯定想象不出那个滋味儿。我才4岁,就学到了重要的一课,知道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桃树枝抽起人来更疼的了!桃树枝使我记忆深刻,我很快就懂得了这个道理。

妈妈想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法子让我明白,伤害别人的行为是不对的!以小小的皮肉之苦来教育一个孩子不要伤害别人,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似乎太严厉了,但我的经历证明它的确管用——我可不想再重上那一课。

我一边哭,一边说对不起,我不该伤害詹妮丝。

妈妈说:“等你爸回来,我会告诉他这件事。用那根尿裤别针扎人,你可能会把詹妮丝伤得很重呢!苏珊,即便别人做错了事,你也仍然应该尊重她。两个错误加起来,永远不可能制造出一个正确!”

我从没闯过这么大的祸,而且也没想到这会让妈妈难过。我只是想救我的小鸡。

第二天,爸爸回来过周末。我坐在走廊上,爸爸出来坐在我身边,手里拿着一根尿裤别针。

“你妈说你昨天用这根旧别针扎了詹妮丝。这是真的吗,苏珊?”

“是的,爸爸。谁让她掐我的小鸡呢!”

“我知道那只小鸡的事,苏珊,我想让你摸一摸这根别针的针尖,你就知道它有多尖了。来,轻轻摸一下,小心点。”

我摇摇头,哭了起来。

“它真的很尖,”爸爸接着说,“想想看,你要是被这根针扎了,会不会很痛?”

“会痛的,爸爸。”我羞愧地低声说道。

“你不可以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你必须学会动脑筋想出其他解决办法。如果你除了伤人以外,找不到别的解决办法,那就什么也不要做,等到有人帮你想出好办法后再说。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是的,爸爸,我本来应该去告诉妈妈的。”

“这就对了,苏珊。即使面对做错了事的人,你也总要问问自己:如果别人也这样对我,我会高兴吗?如果你不乐意别人这样对待你,你就不应该这样对待别人。在生活中如果能遵循这条黄金规则,你就不会做错了。”

数十年的记忆一起涌现在脑海中。朦胧中,时间会变得模糊,那些思想却仍然清晰如初。从最早的印象直到如今,我都知道爸爸是一个以道德规范为中心的人,而这种道德规范是从《圣经》中的“人生戒律”而来的。

对于爸爸而言,事情不是黑就是白,一个选择不是对就是错。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似是而非的“灰色”决定。

黄金规则是爸爸生活中最重要的准则。从他那里,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

除了“你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条黄金规则以外,留面子效应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伟大法则,需要每个人仔细揣摩后给予恰当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查尔迪尼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实验,他要求20名大学生花两年时间担任一个少年管教所的义务辅导员。这是一件很费神的工作,大学生们断然谢绝了。

随后,他又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让这些大学生带领少年管教所的少年们去动物园玩一次,结果50%的人接受下来。而当他直接向另一些大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时,只有16.7%的人同意。

其实,带领少年们去动物园玩也是一件很费神的工作,这从被直接提要求的大学生中只有16.7%的人表示同意便可以看出来。但为什么把这个要求放在另外一个较困难的要求之后,就会有50%的人接受呢?

那些拒绝了第一个要求的大学生都认为,这样做损害了自己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形象。为恢复他们的利他形象,便欣然接受了第二个要求。再者说,当实验者提出一个要求遭拒绝后,接着再提出另一个小一点的要求,这可以看作是某种让步,那么出于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礼貌,另一方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让步。

也就是说,如果对某个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后,接着再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就比直接向他提出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种现象被称为留面子效应,也叫门面效应。

许多人正是利用这种策略去影响他人的,在他们想让别人为自己处理某件事情之前,往往会提出一个别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要求,待别人拒绝且怀有一定的歉意时,再提出自己真正要对方办的事情。由于前面的拒绝,人们往往会为了留住面子而接受随后的要求。

当然,留面子效应能否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别人是否有义务对你提供帮助。如果既无责任,又无义务,双方素昧平生,你却想让别人答应你做有损自身利益的事情,这时候采用“留面子效应”也是徒劳的。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父母为你买一台收音机,你可以先提出买一台电视机。但如果你以为对一个陌生人也可以用这一招的话,就有点异想天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