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着灯笼的盲人(1 / 1)

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常常会面临舍与得的考验。

一位旅行者在茫茫沙漠中迷了路,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没有水喝,死亡时刻在向他逼近。

他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水!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找到水源。

凭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本能,他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着。找啊找啊,他终于发现了一块小石板。在小石板旁边,他又发现了一个汲水机。他迫不及待地使劲儿抽水,却怎么也抽不上来。

就在他心灰意冷、懊丧不已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旁边还有一个水壶,水壶上塞着塞子。他拿起水壶,准备一饮而尽时,突然看到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旅行者,在你发现这个水壶时,它也许只剩下半壶水了。你把这半壶水灌进汲水机中,井里才能抽出水来。记住,走之前把水壶灌满。”

他小心拔开塞子,果然看到半壶清水。望着水,他犹豫起来:是马上倒进干渴的喉咙,还是照纸条上所写倒进汲水机?如果倒进汲水机而抽不出水来,自己岂不是要渴死?

经过一番思想挣扎之后,他勇敢地拿起水壶,将水倒进了汲水机。果然抽出了源源不断的、清清的泉水。旅行者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一种由衷的幸福从心里洋溢出来。

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塞子。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得半壶水,才能抽出满壶的水来。

给予和接受存在于人们的每一次交往之中。给予产生接受,接受又产生给予。上升之物必会降落,输出的也必定会回归。

每一颗种子都蕴涵着千木成林的诺言,但是不能把种子储存起来,必须将它还之于肥沃的土地。你给予越多,收获就越丰。

事实上,生命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会在给予时才能变出万千种。在给予中没有变化的东西既不值得给予,也不值得接受。

如果在给予别人时你若有所失,那么这种给予就不是真正的给予,因而也就不会有所提升。如果你勉为其难地给予,这种给予便失去了意义。你在给予和接受当中所怀的意愿是最为重要的,你的意愿应该是为给予者和接受者都创造出快乐。

当给予是无条件和真诚的时候,回报也是成正比的,所以给予过程必须是充满快乐的——你的精神务必在给予时产生快乐的感觉。这样在给予背后的能量就会成倍地增长。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僧人看见巷子深处有个小灯笼在晃动,身旁的人说:“瞎子过来了。”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问那个盲人:“既然您什么也看不见,为何要挑一个灯笼呢?”

盲人说:“在黑夜里,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见,所以我就点了一个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呀!”

盲人却说:“不,也是为我自己。虽然我是盲人,但我挑了这个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在黑暗中碰撞我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给予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得。只想“借光”而不挑灯,那么你的人生将永远在黑暗中穿行。

练习给予法则易如反掌:如果你需要快乐,就给予别人快乐;如果你需要爱,就学会付出爱;如果你需要别人的关注和欣赏,就先学会对别人关注和欣赏;如果你想物质上富有,就先帮助别人富有起来。

这一原则除了适用于个人之外,同样适用于集体。如果你想幸福地拥有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那就学会祝福每个人都如意吧!

哪怕仅仅是有给予的想法,有祝福的想法,哪怕仅仅是简单的祈祷,都会影响到他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大千世界里的一束能量和承载信息的个体。

有给予的意识也是一种给予,意识是像思想一样鲜活的能量和信息,思想具有转化的力量。生命是意识的永恒之舞,它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人世和宇宙之间、人类思想和宇宙之间不停地交换生机勃勃的智慧能量,并由此表现自己。

当你学着付出时,你同时也在编排一出优雅生动、活力十足的舞蹈,它构成了永恒的生命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