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意识到人们对酷吏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她为了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开始实行缓和的酷吏政策。对于酷吏产生的冤案,她开始一反常态地放过一马。宰相韦方质与宰相苏良嗣不合,韦方质被诬告入狱时诬蔑苏良嗣谋反,苏良嗣便被抓入大牢。苏良嗣为人刚烈耿直,注重法制,高宗在世时非常欣赏他。据《旧唐书·苏良嗣传》记载:“王时年少,举事不法,良嗣正色匡谏,甚见敬惮。王府官属多非其人,良嗣守文检括,莫敢有犯,深为高宗所称。”苏良嗣担任皇子李显的司马,对李显严加看管,李显一直顽劣难以看管,但是对苏良嗣却非常敬畏。高宗看到苏良嗣对李显尽心教育,对苏良嗣非常满意。
高宗曾让人在长江沿岸采办奇异竹木,把竹木移植到御花园里面赏玩,而内侍滥用职权,欺压当地百姓,当他们路过荆州时,苏良嗣抓捕了他们。苏良嗣上奏高宗,说不能因为采办竹木就影响百姓的生活。高宗看后,很赞同苏良嗣的观点,并且进行了自我反省,将竹子扔到了长江。“高宗使宦者缘江采异竹,将于苑中植之。宦者科舟载竹,所在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制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旧唐书·苏良嗣传》。高宗跟武则天谈起此事,武则天对苏良嗣的印象非常好,也正是凭借着这种好印象,苏良嗣在关中大闹饥荒之时,惩罚了盗贼,武则天将他升到工部尚书。“时关中大饥,人相食,盗贼纵横。良嗣为政严明,盗发三日内无不擒擿。则天临朝,迁工部尚书。”——《旧唐书·苏良嗣传》
武则天对苏良嗣是非常宠爱的,武则天的面首(男宠)薛怀义曾在南门进出时碰到了苏良嗣,苏良嗣勉强跟他行礼,可是薛怀义仗着武则天对自己的宠爱,竟然置之不理。苏良嗣心里恼火,厉声责问薛怀义,为何这样无理。薛怀义便与苏良嗣大吵起来。苏良嗣命令手下人将薛怀义抓起来,将他痛打一顿。薛怀义仿佛受了奇耻大辱,他马上将这个事情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听后,哈哈大笑说:“南门是宰相走的地方,你跑到那里去做什么,以后走北门就是了。”
武则天对苏良嗣的宠爱并没能救苏良嗣一命,苏良嗣被韦方质诬陷下狱后,武则天马上站出来表示相信苏良嗣不会谋反。据《旧唐书·苏良嗣传》记载:“与地官尚书韦方质不协,及方质坐事当诛,辞引良嗣,则天特保明之。良嗣谢恩拜伏,便不能复起,舆归其家,诏御医张文仲、韦慈藏往视疾。其日薨,年八十五。则天辍朝三日,举哀于观风门,敕百官就宅赴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赐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硕,兼降玺书吊祭。”苏良嗣被牵连下狱,但武则天却一反常态,没有听酷吏的话,仍然将苏良嗣放出来,由于已年迈,苏良嗣身体多病,武则天请太医为他医治,但终究病故了,在苏良嗣去世后,武则天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这个特殊的事件也给了酷吏极大的震撼,他们隐隐约约感受到武则天不再像之前那样听信他们的话了。而只有武则天自己知道,酷吏是她手中的棋子,只有她可以摆布他们,给予他们权力。
苏良嗣去世后,他的儿子苏践言也被告谋反,武则天对苏践言不甚了解,也没有什么感情,可是她依旧选择给苏践言一条生路。“故左相苏良嗣亡后被告反,男践言、践忠、践义,推事使、金吾将军丘神积奏称请准法绞刑者,奉敕依。顷又有敕:‘苏良嗣往者频被言告,指验非虚。朕以其年迫桑榆,情敦簪履,掩其恶迹,竟不发扬。洎乎归壤之辰,爰备饰终之礼。不谓因子重发逆踪,所司执法论科,请申毁柩之罚。朕念劳志切,惟旧情深,是于囚赦之科,特降非常之霈。式延恩于朽骼,俾流渥于幽魂。特免斲棺之刑,宽其籍没之典者。' ”。——《杜佑通典载唐人慎刑案》
武则天对苏践言的免死,并不仅仅因为她赏识苏良嗣,而更多的是因为政治需要,她明白,酷吏的时代就要结束了。武则天不能再放任酷吏滥杀大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