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酷吏(1 / 1)

武则天传 宋可书 2013 字 26天前

武则天终于登上了她的帝王宝座,但是她却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坐到了最高处,反倒不如原来有安全感。她的帝位是用无数人的鲜血换来的,她逆着时代的潮流,做了让世人难以接受的女皇,她是诚惶诚恐的,她怕摔下来粉身碎骨。武则天想,必须保全自己稳定帝位,于是她开始了恐怖政治。

武则天命令手下人铸铜匦,铜匦类似一个盒子,是铜制品。四个侧面有不同的颜色,分别为青、红、白、黑。北面是黑色,西面是白色,东面是青色,南面是红色。颜色不同也代表了不同的含义。青色的一面可以放入求职、自荐信件,红色的一面可以放入对朝廷有意见的信件,白色的一面可以放入申冤的信件,黑色的一面可以放入告密的信件。就这样,武则天建立了匦检制度,鼓励人们告密。武则天希望通过匦检制度,将反对她的一批人揪出来,通过对他们的严厉惩罚,来打击反对她的政治势力,也起到对朝廷官员的震慑作用。

武则天曾在《建言十二条》中提到“广言路”这个方法,她决定将这个方法发扬光大,武则天规定,凡是告密者,谁都不可以过问,朝廷官员必须给驿马和食品,让告密者来见她。“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资治通鉴》。武则天给告密者提供了极好的物质保证,告密的人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如果告密者的告密不符合事实,武则天也不会降罪于任何人,还会把告密者平安送回。如果告密者告密符合事实,武则天便给告密者封官加爵。武则天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造成大规模的轰动效应,让群众给朝廷官员施加压力。武则天第二个意图,是希望通过匦检制度筛选出一部分人才,这些人可以帮助她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成为她的政治爪牙,这些人被称为“酷吏”。

酷吏是武则天的一个新发明,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个特殊职位,酷吏的出现将大周带入了恐怖政治的黑暗阴影里。武则天需要大批的酷吏对朝廷进行洗刷,以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威。武则天对酷吏进行了精挑细选,各方面都符合她才放心任用。武则天任用的酷吏身份悬殊,没有高门大族的家庭背景,什么人都可能被选中成为酷吏。武则天为了给更多人机会,放低门槛,只要有能力,就能被选中。武则天选拔了一个人,名叫候思止。据《朝野佥载》记载:“周侍御史侯思止,醴泉卖饼食人也。”候思止曾经是一个卖烧饼的人,烧饼生意做得并不好,不但没有赚钱还赔了一大笔钱。于是候思止决定换个谋生的方法,他便去投奔依附恒州参军高元礼,给高元礼当食客。但是候思止是个小人,品行非常不好,高元礼府上的人也都不喜欢他。“唐侯思止贫穷,不能理生业,乃依事恒州参军高元礼。而无赖诡谲,无以逾也。”——《谭宾录》。此时武则天开始鼓励告密,恒州刺史裴贞仗罚了一名司判,而这个司判对裴贞是恨之入骨,希望可以找机会报复裴贞。于是司判找到了候思止,怂恿候思止告密,并将告密的好处给候思止罗列了出来。候思止听后大为心动,于是主动要求告密,亲自见到了武则天,诬告裴贞谋反。武则天下令追查此事,不久便将裴贞全家处死。武则天授予了候思止游击将军的职位。“思止因请状,遂告舒王及裴贞谋反。诏按问,并族诛,授思止游击将军。”——《谭宾录》。候思止却并不满意。他想了想,跟武则天提出了条件,他希望自己可以胜任御史的位置。可是武则天却认为候思止不识字,无法担任御史的职位。候思止对武则天说:“獬豸不识字也不会讲话,但是它有分辨善恶的本能。我也有这种本事,尽管不识字,可是我能凭本能辨别对陛下有利和没利的人,能很好地保护陛下。”“元礼惧而思媚之,引与同坐,呼为‘侯大’曰:‘国家用人不次,若言侯大不识字,可奏云:“獬豸亦不识字,而能触邪。”则天果曰:‘欲与汝御史,人云汝不能识字。’思止以獬豸对,则天大悦,即授焉。”——《谭宾录》。武则天听了候思止的獬豸理论,对候思止大加赞赏,同意将御史的职位授予他。

来俊臣是酷吏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年少时出生凶险,险因早产而丧命。来俊臣的省府也无从知晓,据说他有两个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赌棍,因为赌钱输了便把妻子卖给对方,但是来俊臣的母亲不多久就怀孕了,生下了来俊臣。所以,来俊臣的生父是谁,一直存有疑问。据《旧唐书·列传》记载:“来俊臣,京兆万年人。父操,博徒也,与里人蔡本善。本负博数十万不能偿,操因纳其妻,先已娠而生俊臣,冒其姓。”来俊臣长大后经常偷鸡摸狗,因此进了大牢。据《旧唐书·列传》记载:“天资残忍,喜反复,不事产。”来俊臣生性残忍,喜怒无常。在大牢里的来俊臣并不安分,总想着如何出去。这时,听到了武则天颁布的告密令,来俊臣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向牢头提出要面见武则天告密。牢头有些犹豫,他不知道犯人有没有告密的权力,于是牢头请示了本州的刺史,而这个刺史正好是李唐的宗室,他很反感这种小人,于是不允许来俊臣告密,并且将来俊臣打了一百大板扔回了牢里。“客和州为奸盗,捕送狱,狱中上变,刺史东平王续按讯无状,杖之百。”——《旧唐书·列传》。武则天在当了皇帝之后,血洗了李唐宗室,那个刺史也就不存在了,此时来俊臣再次申请告密,他终于见到了武则天。来俊臣一见武则天就急忙告状,说当时就想告李唐宗室谋反,可是被李唐宗室的人镇压,导致没有告密成功,现在终于沐浴皇恩了。来俊臣说话非常好听,让武则天非常喜欢,武则天此时多看了两眼来俊臣,发现来俊臣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武则天更加高兴,马上让来俊臣当了御史。“天授中,续以罪诛,俊臣上书得召见,自陈前上琅邪王冲反状,为续所抑。武后以为谅,擢累侍御史,按诏狱,数称旨。”——《旧唐书·列传》

来俊臣果然不负武则天的期望,他发明了很多刑具,并且创造了很多逼供的方法。他的杀人经验富足,因为当过犯人,他非常了解犯人的心理,最后他编了一部书,名叫《罗织经》。《罗织经》里面罗列了非常多的审案细节,如何制造罪状,如何安排情节,如何描绘细节陷害无辜的人,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来俊臣有个办案原则,就是将小事罗织起来变成一个大网,一网打尽所有的人。“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罗织经》。来俊臣为了突显自己在办案上面的能力,发明了十大刑具,并且还给刑具起了名字,让人光是听到名字就胆战心惊。第一个枷锁叫“定百脉”,第二个枷锁叫“喘不得”,第三个枷锁叫“突地吼”,第四个枷锁叫“著即承”,第五个枷锁叫“失魂胆”,第六个枷锁叫“实同反”,第七个枷锁叫“反是实”,第八个枷锁叫“死猪愁”,第九个枷锁叫“求即死”,第十个枷锁叫“求破家”。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些刑具的威力,来俊臣走的是打破心理防线的路线,起了这些名字就可以震慑到一部分人。来俊臣的办案手段有几步,先是确立目标,他要很快地判断哪些人需要被谋害。接着他开始培养一部分告密者,为的是帮助他告密,他使用群起攻之的方法,让他培养的告密者一同去揭发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使得告密有可信度。有了确切的告密信件后,来俊臣就有理由将犯人进行抓捕,投入监狱之后就开始进行逼供,使用他的理论和刑具,没有一个人能逃脱来俊臣的折磨。

武则天在整顿李唐宗室的时候,杀了一大批人,这一大批人与酷吏的陷害不无关系。可就在这时,宫里又传出了“代武者刘”的话。武则天一直在琢磨,这个刘的含义,这时一个叫万国俊的酷吏给武则天出了主意,他说,这个刘既可以指代刘姓,也可能是流人的意思。武则天被万国俊这么提点了一下,顿时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虽然武则天知道箴言多数迷信,但是她也利用箴言制造了声势,此时箴言的威力不仅仅是一种天意的象征,更是舆论导向的一个开端,武则天认为,必须除去祸端,打破箴言的威力,才能稳固皇位。武则天就派万国俊下去查那些流人,有没有人谋反。万国俊想,这是个极好的机会,可以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进行打击报复,并且借此邀功。万国俊来到流人之地,他对流人说,武则天要赐死他们,让他们自己做个了断。流人听到之后,都惶恐不安,接着号啕大哭,连连磕头请求免死。万国俊却冷酷得不近人情,最后下命令,将流人驱赶到河边,命令刽子手将流人全部杀死。一时间,流人悲哀嚎叫之声响彻天地,河水被鲜血侵染,一颗颗头颅扑通扑通掉入河里,场面非常惨烈。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〇五·长寿二年》记载:“或告岭南流人谋反,太后遣司刑评事万国俊摄监察御史就按之。国俊至广州,悉召流人,矫制赐自尽。流人号呼不服,国俊驱就水曲,尽斩之,一朝杀三百余人。”万国俊将三百多流人斩首后,回去报告武则天说,流人不满意陛下的处罚,心有怨言,有谋反的图谋,所以我将他们都斩首了,以除后患。“然后诈为反状,还奏,因言诸道流人,亦必有怨望谋反者,不可不早诛。”——《资治通鉴·卷第二百〇五·长寿二年》。武则天听了非常高兴,她很满意万国俊的做法,省的自己再下令去处死流人了,于是武则天对万国俊封官加爵。“太后喜,擢国俊为朝散大夫、行侍御史。”——《资治通鉴·卷第二百〇五·长寿二年》。武则天紧接着又派了右翊卫兵曹参军刘光业、司刑评事王德寿、苑南面监丞鲍思恭、尚辇直长王大贞、右武威卫兵曹参军屈贞筠皆摄监察御史,诣诸道按流人。因为有前例在先,万国俊的做法受到了武则天的赞赏,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其做法,也希望得到奖赏。各地的流人霎时都被清理干净,全国范围出现了集体的大屠杀,场面异常惨烈。“光业等以国俊多杀蒙赏,争效之,光业杀七百人,德寿杀五百人,自余少者不减百人,其远年杂犯流人亦与之俱毙。”——《资治通鉴·卷第二百〇五·长寿二年》

这次大屠杀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老百姓也有了不满的情绪,在这段漫长的屠杀当中,武则天也开始自我反思,最后,她决定停止这种无休止的滥杀。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〇五·长寿二年》记载:“太后颇知其滥,制:‘六道流人未死者并家属皆听还乡里。' ”

武则天启用酷吏之后,形成了一个不可逆转的黑色旋涡,酷吏之间的个人恩怨,党派之间的尔虞我诈全部与酷吏的特权联系起来,导致酷吏滥用职权来解决个人恩怨,打击不利己的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