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投靠武则天的最大目的是在于废掉李显,推崇李旦为皇帝。裴炎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和能力的人,而他的政治理想必须通过一个人来实现。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中,李旦是最佳的人选。李弘治国有方,仁义守信,可是过早去世并不能帮助裴炎实现政治理想。李贤聪明多才,却难以驾驭,与武则天有着相似的地方。这样的皇帝也不能帮助裴炎实现政治理想。李显虽然平庸无能,但是性格我行我素,任性反复,更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也无法实现裴炎的政治理想。于是,裴炎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李旦身上。
李旦是一个不愿与人争锋的收敛的皇子,他的文学才华不亚于李弘和李贤,他为人忠厚老实,颇有李贤的心胸度量。但是他与所有皇子都不同的一点是,李旦是个随性、淡泊名利的人,他不愿意见到政治斗争,所以李旦也是最不受瞩目的那一个。据《新唐书·睿宗本纪》记载:“长而温恭好学,通诂训,工草隶书。徙封豫王理,又封冀王,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洛州牧。”李旦的才华和性情非常适合裴炎,如果李旦成为皇帝,那么就可以任由裴炎摆布,作为一个淡泊名利又不失风度的人,对裴炎是没有威胁的。裴炎希望利用武则天除掉皇帝李显,扶持李旦为新皇帝。
武则天是非常想废掉李显的,她不希望别人分享她的权力,但是仅凭她一人之力如何摆布李唐王室。此时裴炎很明显地站在自己这边,她觉得可以跟裴炎联合将李显废除。
武则天想将自己的权力时限尽量延长,于是她以“孝”为借口,跟李显说:“高宗驾崩不久,你应该非常悲痛没有心思处理国家大事,那么就由我代劳帮你处理,等你守孝时间到了,你再自己处理朝政。”李显面对武则天这一番话,没有反驳的理由,只好答应。
武则天为自己争取了二十天的时间,她赶忙为自己谋取最大的权力,并为政变谋划起来。武则天首先安抚了李唐宗室,她将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和李唐宗亲等人的官职都提升了,这样就可以堵住天下人的嘴和李唐王室的嘴。升官当然是个好事,武则天以送糖的方式让李唐王室和天下人都无话可说。这些李唐王室的人大都被封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品官职。还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这些职位武则天都深思熟虑过,根据王室的辈分进行封官。
武则天在给李唐王室封官之后,又调整了宰相班子。首先,她把宰相班子中不属于自己势力范围的人划分出去,她对准了元老重臣刘仁轨。武则天不显山不露水地将刘仁轨的品级提高,却依旧让他留守在长安都城。
刘仁轨出身于隋朝末期,正是天下大乱之时。刘仁轨从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他却喜欢读书,家里没有学习、读书的条件,他便常常坐在田地里用功看书。“少恭谨好学,遇隋末丧乱,不遑专习,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旧唐书·刘仁轨传》。刘仁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管国公任瑰曾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草稿之后提笔改了改,使得奏表焕然一新。任瑰看到后大为吃惊,立即将刘仁轨提拔为补息州参军。刘仁轨开始了仕途生涯。
刘仁轨做人低调,做事认真,起初并不受人瞩目,一直也没有得到重用。太宗一直喜欢一个大臣,名叫陈仓,是折冲都尉。陈仓为人傲慢,自恃受太宗喜爱,嚣张跋扈,朝中无人敢管。刘仁轨处于好心,对他好言相劝,但是陈仓却不以为然,他不但无视刘仁轨的好言相劝,反倒变本加厉起来。刘仁轨便把他关入监狱,陈仓在监狱大骂刘仁轨,不知悔改。刘仁轨一怒之下,将陈仓乱杖打死。这件事很快就让太宗知道了,太宗大怒,命人将刘仁轨押到长安,当面质问刘仁轨。刘仁轨面不改色,毫不畏惧。他对太宗说:“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资治通鉴》。此时,一旁的魏徵对太宗说:“皇上可知道隋朝为何灭亡吗,就是因为像陈仓这样的官员欺压百姓,才会导致亡国啊。”“陛下知隋之所以亡乎?”“隋末,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资治通鉴》。太宗听后,转怒为喜,提拔刘仁轨为栎阳县丞。
刘仁轨从高祖开国,历经两任皇帝,最终在朝廷成为德高望重的老臣,武则天对他非常忌惮。刘仁轨后期掌握兵权,武则天只能采取缓和的方式将刘仁轨支开。这是武则天在有限的掌权期采取的第一步。
武则天的第二步,是提拔小的宰相,其中有岑长倩、魏玄同、刘齐贤。分别任命为兵部尚书、黄门侍郎、侍中。据《旧唐书·武则天传》记载:“甲戌则,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魏玄同为黄门侍郎,并依旧知政事。刘齐贤为侍中。”
岑长倩父亲为岑文本,幼年时父母双亡。“长倩,少孤,为文本鞠爱。”——《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七》。岑长倩因为年幼失去双亲,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给自己撑腰,他为人处世很是谨慎。说话总思前想后,做事也很婉转甚至有点软弱。但他很上进努力,忠诚度比较高,所以武则天比较喜欢他。他曾因父亲被诬陷入狱,写了一篇《莲花赋》而出名,才气纵横的他也让太宗非常喜欢。但是他骨子里的软弱让他不断以委曲求全和拍马屁的形势依附于皇帝。华丽的赞美文是他对太宗忠诚的表示和对自己懦弱的保护。岑长倩只能依靠强者,依顺于强者才能让自己有更多安全感。武则天正是看到岑长倩这一点,她利用岑长倩的懦弱和才气为自己卖命。
魏玄同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据《旧唐书·魏玄同传》记载:“魏玄同,定州鼓城人也。累迁至吏部侍郎。玄同以既委选举,恐未尽得人之术,乃上疏……”魏玄同知道自己的职责,对武则天也非常认可,常常给武则天和高宗上书,提出的建议都颇为实用。武则天利用魏玄同对自己的认可,将魏玄同升为黄门侍郎,为自己所用。
刘齐贤为人正直,工作能力很强。武则天看重他的人品能力,用人之际,便提拔他为侍中。武则天要在这仅有的二十天,将宰相班子做调整,为的是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或者排挤掉李唐王室旧族势力,提拔一些新人,这些人也会从心底感谢自己。
武则天的第三步是报答裴炎。裴炎主动示好,将权力名正言顺地送给武则天,武则天加以利用延长了二十天,她非常明白,此时必须跟裴炎联合。她思前想后,决定将裴炎提拔为中书省的中书令,与此同时,她还将政事堂从门下省移到了中书省,这样的挂靠让裴炎的权力更大。政事堂原是集体办公的地方,而裴炎成为了中书令,又是宰相,同时政事堂又挂靠到他掌管的地方,他办事就更加方便。武则天这么做,并不完全为了裴炎,她做任何事情都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她移动政事堂还有一个原因,门下省向来是封驳审议的地方,为了削弱门下省的力量,将门下省对皇权的制约力减低,她将政事堂移到中书省,这样就能确保她的权力少受阻碍。裴炎提拔为中书令后预示着两个人的合作正式开始。
武则天的第四步是控制中央禁军。大唐的中央禁军系统复杂,分别是太宗选的百骑,之后扩充为千骑、万骑、左右龙武军。太宗亲选的北衙七营,后改名为左右屯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与左右羽林军统称为羽林亲军,设置羽林大将军为皇帝最亲信,地位远高于其他大将军。武则天深知中央禁军的威力,政治斗争中,兵权至上,自下而上的变革、夺位、谋反等等阴谋阳谋,没有不用到武力和军队的。当年,在废后立武的问题上,高宗小心翼翼地去找手握大权的李勣,用意正是在此。
武则天将中央禁军的首领换成了程务挺和张虔勖,程务挺、张虔勖与裴炎关系甚好,武则天与裴炎联手,程务挺和张虔勖很识时务地站到武则天这边。
程务挺的父亲是唐初的大将程名振,他从小就随父亲作战,能力自然非常强。“务挺勇力骁果,固有父风,英概辅时,克继洪烈。”——《旧唐书·程务挺列传》。程务挺与张虔勖屡立大功,永淳二年,白铁部落余党崛起,他们利用百姓信佛心理,将铜佛埋藏在地下,扬言“见到圣佛,百病皆除。”数年间,归信白铁部落的人越来越多。白铁部落遂发起起义,号称光明圣皇帝,设置百官,并起兵攻打绥德。高宗大怒,派程务挺镇压,镇压成功后,程务挺功拜检校左羽林军。
武则天将合作伙伴提拔为中央禁军的头领,中央禁军和武装力量完全由她控制了。紧接着,武则天又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武则天选取四个地方加强了控制,并且用自己的心腹坚守四地。第一个地方是并州。并州是武则天的故乡,也是边防重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第二个地方是益州,益州是现在的四川,当时是经济发达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第三个地方是荆州,中南都会,兵家必争之地。第四个是扬州,扬州是唐朝第一发达城市,东南都会。当时人们盛传一句话:“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人们对扬州的重视程度。
武则天利用短短二十天的时间,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她所能想到的都做了布局,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纵使李显登上皇位,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和动作。武则天在权力交接的最后一天才安排好心腹镇守四州,可见时间之紧迫。武则天对权力的欲望不断指使着她向前。新皇帝就要登基了,武则天必须与新皇帝开展正面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