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裴大同是地方都尉,正四品以上。从小有优越的家庭环境,受着良好的教育。裴炎受父亲影响,为人严肃刚强。《新唐书·裴炎传》记载:“宽厚,寡言笑。”
裴炎严肃认真的性格让他对待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仕途也一帆风顺,没有遇到挫折。学成及第后,他被唐高宗重用,从一个司仓参军提拔到京城做官,历任御史、起居舍人等要职。而裴炎也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工作能力强,沐浴皇恩是迟早的事情。他骨子里有种皇家贵族宠爱的优越感,跟高宗皇帝也没有畏惧感,所以很容易和高宗皇帝成为政治和生活上的朋友。高宗也提拔他为黄门侍郎后又为兵部侍郎,再之后将他纳入宰相班子。裴炎可谓一直往高处走,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这也造成他对自己的前途无限憧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通过自己的政治理想报复,可以把大唐变得更加国泰民安。
裴炎的政治理念固然是好的,可是他把这一切都看得理所应当,过于理想化的期望让裴炎变得自负。他在朝廷已经有很高的威望,党羽也很多,但是他并不把武则天放在眼里。在他心里,他沐浴的是李唐的恩德,成长在李唐的培养之下,他对李唐王室有着浓厚的感情,所以裴炎对武则天把持朝政是有着不满的,但是他知道武则天有政治能力,并且比平庸的李显更有政治能力。裴炎希望借助武则天的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裴炎曾为了控制宰相班子排挤了裴行俭和韦玄贞。裴行俭是大唐杰出的“儒将”,不但文学书画造诣颇高,而且驰骋沙场,所向披靡。这种能文能武的人才却没有得到重用。裴行俭少年就学得一身武艺,不久被命为兵府十六卫之一左屯卫的文职军官。在国防边疆的守卫中,裴行俭遇到了苏定方,并与苏定方结为师徒朋友,西北的险恶也让他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据《旧唐书·裴行俭传》记载:“时苏定方为大将军,甚奇之,尽以用兵奇术授行俭。”后期,他因为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议论高宗废后立武的事情,被人揭发。武则天非常气恼,将他贬到偏远地带。
裴行俭在边疆大事上履历奇功,降服阿史那伏念,由于裴炎嫉妒裴行俭,怕他功高盖主,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向高宗进谗言。“少间,伏念果率其属缚温傅诣军门请罪,尽平突厥余党。高宗大悦,遣户部尚书崔知悌赴军劳之。侍中裴炎害行俭之功,总管程务挺、张虔勖上言:‘伏念为子营逼逐,又碛北回纥等同向南逼之,窘急而降。’由是行俭之功不录,斩伏念及温傅于都市。行俭叹曰:‘浑、浚之事,古今耻之。但恐杀降则后无复来矣!’遂称疾不出。”——《旧唐书·裴行俭传》。裴行俭面对嫉贤妒能的裴炎和裴炎的党羽程务挺张虔勖等人,他百口莫辩,最后称病不出,不再带兵打仗。
裴炎排挤的第二个人是韦玄贞。如果说裴炎排挤裴行俭尚有嫉贤妒能的可能,那么排挤韦玄贞只能说明是裴炎他自己的政治需要。韦玄贞是李显的皇后韦后的父亲。韦后受宠于李显,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趋势。裴炎此时想联合武则天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势必要削弱李显的势力。而自己在宰相集团声望很高,也不允许异党干扰自己的政治路线。于是他选择打击异党,保证自己的权威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