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后事(1 / 1)

武则天传 宋可书 694 字 26天前

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开始着手准备高宗的后事。高宗生前立了遗嘱。根据《大帝遗诏》记载:“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其服纪轻重,宜依议制以日易月。于事为宜,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大帝遗诏》对武则天来说是喜忧参半的,它充分说明了太子李显的合法身份,也给了武则天一部分权力。可是相比较之前,武则天的权力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武则天的权力来自于李显的“不决”,只有李显没有办法决定的时候,她才能给出建议,而这种建议也不是强制执行的。这对于武则天来说,非常不好把握。而对于李显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遗诏。在历史上,没有皇后或者太后之类的后宫女人来干涉参与朝政,这个遗诏给予武则天参与朝政的合法性,与此同时,李显独立决断事情的能力就受到了限制。

高宗了解武则天,他知道武则天对权力有着很大的欲望,但历史上终归没有女人当天子改朝换代的事,所以高宗觉得武则天权力再大也是一时的,但他也有所顾虑,毕竟大唐是李家的天下,外人指手画脚,总是不合适的。高宗并不信任顾命大臣这个职位上的人,他刚登基时,长孙无忌等人就把朝政把持得严严实实,后因为谋反案件,高宗对顾命大臣一直有所忌惮。于是,高宗把顾命大臣的权力给了武则天,既满足了武则天追求权力的欲望,又不会让她颠覆皇权。

李显刁蛮任性,经常斗鸡走狗,高宗与武则天也常劝诫他用功读书,可是他油盐不进,照样我行我素。高宗对李显是非常不满意的,他同样担心李显这样我行我素的个性会祸乱朝纲,高宗只好将李显的一部分权力加以限制,让武则天帮助他当一个好皇帝。

武则天对《大帝遗诏》中给予自己权力的话想了又想,她觉得这个权力不是那么好用的。“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必须在李显有决定不了的事情的情况下,武则天才能够给予建议。但李显如果肆意而为,什么都亲自决定,不论对不对都下了命令,那武则天的权力就无法实行。李显与武则天的感情也很微妙,他看着两个哥哥的下场都不好,两个哥哥都对母亲有所怨言,李显自然也有些畏惧武则天。他更加不愿意武则天独揽大权压制自己。

武则天和李显的关系很尴尬,而这种尴尬却让大臣裴炎感受到了。裴炎从小习文读书,精通《左氏春秋》《汉书》,据《旧唐书·裴炎传》记载:“少补弘文生,每遇休假,诸生多出游,炎独不废业。”裴炎不但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他在政治上手腕也非常高明。此时的裴炎知道高宗驾崩后,政局会有一个变化,而他希望从中获取利益。裴炎对比了一下武则天和李显的实力,希望通过武则天实现自己的目标,于是他选择投靠武则天。此时的武则天正忧愁权力的限制,她放不开手脚去做事,而裴炎为武则天解决了这个烦恼。在太子注册之前,并不能算正式登基,太子登基的手续要在高宗驾崩七天之后才能办理。而这段时间,谁掌权高宗遗嘱里并没有说清楚,这就给了裴炎一个很好的机会和理由。裴炎主动提出来要武则天代太子李显行使权力。“高宗崩,太子即位,未听政,宰臣奏议,天后降令于门下施行。”——《旧唐书·裴炎传》

裴炎主动站出来支持了武则天,以他元老重臣的身份,别人也都纷纷附和。武则天大喜过望,眼下最难解决的事情迎刃而解了。可是太子是迟早要登基的,高宗驾崩七日后,太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自己的权力了,武则天只有七天的自由时间。权力的时效性让武则天更加警惕,她决定跟裴炎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