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虎妈?!(1 / 1)

在书中去体会你所看到的可贵精神或无法忍受的态度,

然后把它与你自己的生活行动与教养理想做比对,

相信在非常客观的阅读中,

每个人都会在书中找到取法或引以为戒的修正。

《虎妈的战歌》这本书在台湾的出版应该可以用“未演先轰动”来形容。之前数月的英文报章杂志与网络持续热烈地讨论着,这个充满威力与争议的老虎妈妈和她两个女儿的成长故事。华文世界与热衷教育的观察家当然也没有忽略其中东西教育的价值辩论。令人感到兴味的是,在众多发表中,有些的确是看过书之后的发言,但也不少只是根据他人的感想而直接切入教育主张的观点投票,因此,我相信很多还未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在吸收了相关的信息之后,对这本书的内容或作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程度的成见了。我也是这当中的一个,在还没读到这本书之前,已多有听闻它在美国所引起的批评、看到某些节录的内容与讨论、得到很多分析,还有作者与提问者之间的答辩。就在自己以为对这本书已经有不少的认识之时,我收到出版社寄来的译稿,那一刻,我才可笑地发现,自己连书都还没有从头翻过一次,但已经被大家的讨论拖着走了。

书刚出版时,有位朋友对我说:“我是绝对不会去看那本书的,因为我讨厌那种妈妈!”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响应她,因为还没有把书看完,无论说什么,都像在捍卫一种自己所执着与认定的“教育价值”而已,而不是讨论这本书的意义。也因为这位朋友的说法,使我想把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想分为两个部分来陈述与分享。

首先,是“关于一本书的阅读”:

阅读的世界极为自由,读者的感想没有人能给予限制,但是,如果单对“阅读”这件事的益处来说,我认为“经验的吸取”与“借用以反思”的过程,应该也是书的价值之一,如果我们只以流传的数据判断喜不喜欢,又以喜不喜欢来看待它的值不值得一读,我们所错过的也许自己并不自知。

在分享他人的经验中了解自己思维的投递与架构,是阅读所赠予的礼物。阿尔维托说过:“阅读使我们能过一种逆流而上的生活,我们不必自己经历过一种生活或错误甚至喜悦,而从他人的书写里先探得生命的可能。”因此,如果能不在“未演先轰动”的任何影响之下来读这本书,也许是最好的。我会建议读者在还未真正读完整本书之前,先别急着跟别人讨论,或上网搜寻任何数据。

在书中去体会你所看到的可贵精神或无法忍受的态度,然后把它与你自己的生活行动与教养理想做比对,相信在非常客观的阅读中,每个人都会在书中找到取法或引以为戒的修正,或许,在文字的闪烁之间,你也会看到某一种时间里的自己—代表着一种母亲的意象、无法用对错来形容,却的确是最真实的价值选择或展现。

我记得有一位朋友在四下无人时很奇怪地低语告诉我说:“你知道某某人为什么很讨厌这本书吗?因为他的太太就是一个标准的虎妈。”夫妻之间的教养思想对立是一种秘密;说不定,在教养孩子的态度上,我们的作为与自己的理想之间,也有一种害怕别人看见差异的秘密。我们以为,讨厌这本书就已经把自己从虎妈行列中除名,殊不知,虎妈除了是一种“类”之外,也有可能是一种“态”。

其次,我想就自己所看待的教养价值来分享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

这是一个战斗力非常强的妈妈用她战斗力非常强的笔所写下的生活故事,也许是因为有谭恩美在先,所以读这本书时,《喜福会》的画面就先浮了上来。整本书的文字与结构经过非常用心的安排,有了这份感受之后,阅读间(特别透过某些前后对照)反而没有因为文字张力而错以为应该进入评论的心情。

我了解这是一支能写也有创作企图心的笔,能量是无法不释放于字里行间的,而这份能量所引导出的后续波澜,无论是误会、讨论或质疑,也只有作者能回答这是不是她欢喜的预期。书中大的情节与起伏虽然也使我的心情随着文字而忽上忽下一番,但在某一些小字句与段落里,我的感触反而更被触动,好比说:

当时我又累又紧绷,因为那天教完课后和学生进行了四个小时的讨论,而且我还想晚餐后开车去波士顿。(114页开头)

后来我在心中对自己说,这就是狗和女儿的不同……(70页)

不要无中生有制造问题,我可以处理的。(104页)

得奖为你带来机会,而那就是自由……(115页)

可是,我在心中对自己说,只是热爱,并不表示会做得很棒,不努力就绝无成功的可能。大部分人做自己热爱的事都做得烂透了。(128页)

还有更多……而这些“更多”使我了解书中第13页作者开章就言明的心情:

我最害怕的事之一,就是家道中落。

作者对于“高成就”的定义与热衷,是透过经验与她对世代的观察所累积而成的,为了避开已有的成就无法延续与继续发展,她倾全力在两个孩子身上执行自己的教养选择,这个方式不会被每一个人接受。但我完全理解作者的这份害怕,而且我认为她能写出这句话对读者反看自己的心情绝对有益。

我姐姐曾经跟我说过一个故事,她有位朋友现在七十几岁了,但半夜总不肯睡,只想玩。因为小的时候父亲不准家中的孩子玩,要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用功读书,所以,这位女士就养成等爸爸睡着后才在被窝中偷偷玩游戏来满足童心的习惯。她成长的目标是离开他那过度严格的父亲,所以当父亲跟她说,如果她能申请到美国的学校就允许她离开菲律宾时,她立下心愿也达成心愿了,但等自己生养了孩子之后,她又用父亲对待她的办法来教育子女。我姐姐觉得很纳闷,就问她为什么不改变自己所讨厌的教养方式,她说:“我至少有饭吃、能自立。但我不知道换了方法,我的孩子能不能。”看!这就是人性,我们总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定下方法,我们不能否定人都有生存的恐惧,完全翻转方法来培育下一代就像一种赌注,因此,站在这个作者直陈的心情上,身为父母的读者应该更容易了解书中的故事。

虽然整本书中都用一种非常尖酸的幽默在刻画自己行动之后的动念与决心,也刻意把中西的教育推挤到两种典型来凸显其中的反差,但是,我认为这本书并没有使我在读完之后感觉到作者的分享是不诚意的;老虎以老虎的姿态与气势出现,她没有装羊;即使在书的最后,作者所讨论的修正也只是她的方式,而不是她坚信的价值,因此,这首战歌的吟唱与其说是悔悟,不如说是一个母亲再征战的期待与自我鼓舞。

读到中段曾使我的心情非常难受,因为我不知道一个家庭要如何承受这么多的争执与拉扯,但我同时又受到作者对责任几近蛮横的热情所吸引。读到第二十八则时,一个完整的母亲意象:那个害怕家道中落、了解人外有人,而想要孩子更在天外人上的母亲,就完全出现在我的理解中了。

我觉得亲子教养书类中有这本书的出版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它使我们看见更多的自己,做更多的反省;教育没有快捷方式与不能灰心是每一对父母都要接受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