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作构思的系统探索(1 / 1)

《文赋》十分注重对创作自身规律的探讨,对创作过程中的准备、构思和表达三阶段和特点,讲得尤其精细具体。

首先,《文赋》讲述了创作的准备。陆机认为,创作构思的准备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心神专一。所谓“伫中区以玄览”,意思是说伫立天地之间,要以一种“玄览”的精神境界去观察万物。“玄览”,来自《老子》的“涤除玄览”,“涤除”就是洗除垢尘,实际上就是要排除人们头脑中各种主观的欲念、各种成见,使自己的思想变得像镜子一样的清明洁净,“玄”是玄远的意思,“览”就是观照,在心变得虚静、澄明的情况下,能观照悠远的地方。这就是说,在进入构思之前,先要有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使自己能身心专一,注意力高度集中,进入一种虚静的境界。陆机这一说法,明显受老庄的“虚静”说的影响。第二方面,要心物对应。陆机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6]这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要观察自然,而是诗人要与自然心心相印,“四时”的变化,引起诗人的叹息,万物的复杂而引起诗人的“思纷”,劲秋的落叶使人悲,春天的柔条使人喜,心情冷清是因为想到了寒霜,志气高远是因为面对白云。这是构思之前对万物的感应,没有这种感应,就没有诗情,也就不可能进入创作过程。陆机在这里揭示了“心物同构”问题,对我们仍然有启示意义。第三方面,是知识的准备。陆机说:“颐情志于典坟”,“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所指的就是通过典籍和文章的阅读,积累知识,颐养性情。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之后,那么构思的准备也就完成了。

其次,《文赋》对构思过程作了生动的深刻的描述。陆机说: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7]

陆机在这段话中认为,构思开始后,视觉和听觉都收回来了,既深思又博采,心神飞驰到极远的地方,遨游在万仞高空,构思成熟了,达到极致了,情思由朦胧而逐渐鲜明,各种物象纷纷涌来。把平时学习的诸子百家的精华都倾吐出来,同时含漱六经之芳香的文辞。想象有时安稳地漂流在天河,有时又潜入到地泉里浸泡。有时言辞艰涩,深藏难觅,好像游鱼吞钩,要丛深渊的水中提出,有时文辞连续涌来,好像飞鸟中了带丝的箭,从高高的云层一个一个地掉下来。有时收百代阙疑未解的文字,有时采取千年无人用过的韵调。抛弃前人的陈词滥调,像辞别已开过的早晨的花;创造前人未发的辞与意,如同开启还未开放的晚蕊。构思好的形象,可以观古今于须臾之间,俯视四海在短短的一瞬。在这里,陆机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如此具体、细致地揭示了诗人构思的过程及其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在诗人进入虚静的澄明状态之后,构思活动就开始了。构思是以活跃的想象为中心展开的,想象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活动,所谓“精务八极,心游万仞”,所谓“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所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所描写的就是这种突破时间、空间状况的精神遨游,它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在想象中,情感和物象都由朦胧走向明确(“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为了把构思的形象和情感表现出来,要借鉴古典著作中的语言(“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但是这种用词语表达情感和形象的活动常有变化,有时很难,艰涩无比,但有时又很顺利,顷刻之间文思泉涌,所谓“浮藻联翩”。在想象中,会出现创造性的时刻,发前人所未发,所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同时,陆机还认为构思活动具有艺术的概括性,可以以少总多,即“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天地之大可以在诗人所描写的“形内”表现出来,万物之多可以在他的“笔端”抒写出来。由此可见艺术构思具有精神自由性、情感形象渐进性、表达的起伏性、艺术的创造性和艺术概括性等特点。

最后,对构思完成后的表达过程及其复杂性,《文赋》写道:

然后选义按部,考词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8]

在这段话中,陆机指出,构思后的表达也不是简单的,而是十分复杂的。他认为,构思后要结构意义,根据章节层次分段布局,考究词句,安排结构。有景物的要弄清其形状色彩,有音响的一定要听明白他的声音。有时要依据枝干来描画叶子,有时要顺着水流去寻找源头,有时意义隐晦要把它变得显豁,有时由浅入深而由易到难,有时得到要领好像老虎跃起而百兽都不能不驯服,有时抓住了重点好像龙飞腾起来而群鸟不得不四散,有时信手写来却十分贴切,有时再三推敲也未必合适。聚精会神地深入思考,精细地多方考虑然后成篇。概括天地于形象之内,描绘万物于笔端。最初好像嘴唇干涩言辞欲出而难发,最后却笔墨饱满地酣畅淋漓地抒写出来。主旨的确立像树之干,文辞则像许多枝叶布满树上。内心的感情与外部的容貌一致,内心的变化都会在面部表露无遗,想到快乐的事情会发笑,刚说到悲哀的事情就已经长叹。有时拿起竹简很快就写出来,可有时口含笔尖却思绪茫然。可以说,由于陆机把自身的创作体验融会于论著中,所以艺术构思后的种种现象他都做了精到的描述。如主旨的突出与表现的丰富问题,陆机恰当地提出“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的思想。如艺术描写中的概括化问题,陆机提出“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说法,写作的顺利与艰难,陆机提出“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和“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的说法,对创作心理也有所描述,提出“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的现象。陆机考虑到了表达过程种种现象与问题,但是描述多,论断较少。不过,在公元3至4世纪之际,像他这样来描述创作过程的人恐怕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