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时报》与《申报》均有一则所谓“滇督李仲帅、晋抚丁衡帅发起联合各省督抚奏请速组织内阁与速开国会”的类似报道。参见《责任内阁之波折》,载《时报》,1910年10月18日,第2版;《空中之国会与责任内阁》,载《申报》,1910年10月18日,第1张第3版。按:山西巡抚丁宝铨是否也是发起人的问题,未见其他史料,待考。
[133] 《各督抚请设内阁国会之章奏》,载《申报》,1910年11月2日,第1张第4、5版。各省督抚往返电商的基本资料有:《各省督抚筹商要政电》《续录各省督抚筹商内阁国会电》,载《国风报》第1年第26号、第27号,宣统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初一日;《各省督抚会商要政电》《补录各省督抚会商要政电》,载《东方杂志》第7年第10期、第11期,宣统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十一月二十五日;《各督抚磋商国会内阁要求电》,载《申报》,1910年10月24日,第1张第3版;钱永贤等整理:《庞鸿书讨论立宪电文》,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总59号,44~9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34] 《国会之大跃动》,载《时报》,1910年11月3日,第2版。
[135] 张人骏:《致张允言等》,见张守中编:《张人骏家书日记》,119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
[136] 《江督反对国会与责任内阁》,载《申报》,1910年10月13日,第1张第4版。
[137] 《评江督反对国会与责任内阁之政见》,载《时报》,1910年10月14日,第1版。
[138] 《专电·北京》,载《申报》,1910年11月2日,第1张第3版。
[139] 《专电·北京电》,载《民立报》,1910年11月3日,第2页。
[140]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1,2页。徐一士:《一士类稿·谈陈夔龙》,见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第2辑,185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41] 《恩寿阻挠国会之电奏》,载《时报》,1910年11月5日,第2版。亦参见《恩寿亦阻挠国会耶》,载《申报》,1910年11月5日,第1张第3版。
[142] 《直督陈夔龙请先设内阁电》,载《国风报》第1年第27号,宣统二年十月初一日。按:引文中“成”字据陈夔龙电校改。参见《天津督帅陈来电》,转引自钱永贤等整理:《庞鸿书讨论立宪电文》,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59号,57页。
[143] 《论各督抚第二次电请速开国会》,载《申报》,1910年11月11日,第1张第2版。
[144] 《吉林抚台陈来电》《云南督帅李来电》《盛京督帅锡来电》,转引自钱永贤等整理:《庞鸿书讨论立宪电文》,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59号,58~61页。亦参见《各省督抚第二次联衔奏请国会内阁同时设立电》,载《国风报》第1年第27号,宣统二年十月初一日;《各督抚第二次联请速开国会》,载《申报》,1910年11月10日,第1张第4、5版;《各省再请阁会电》,载《民立报》,1910年11月11日,第2页。
[145]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议场速记录》第7号、第8号,38、4~5页,宣统二年九月十五日、十七日。
[146]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议场速记录》第9号,44页,宣统二年九月二十日。
[147] 《补录资政院请开国会奏稿》,载《申报》,1910年11月11日、12日,第1张第3版。
[148] 赵炳麟:《陈明管见疏》,见《谏院奏事录》卷6,54~55页。
[149] 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第2册,506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150] 《恽学士亦请速开国会》,载《申报》,1910年11月5日,第1张第3版。
[151] 《度支部主事邓孝可为时局危迫泣恳都察院代奏呈》,载《申报》,1910年9月14—19日,第1张第2、3版。
[152] 《御史胡思敬奏立宪之弊折》,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345~347页。
[153] 《专电·北京》,载《申报》,1910年11月1日,第1张第3版。
[154] 《政务处之责任内阁谈》,载《申报》,1910年10月28日,第1张第3版。
[155] 胡思敬:《政出多门》,见《国闻备乘》,83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156] 恽宝惠:《清末贵族之明争暗斗》,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58~59页。
[157] 《御前会议要政之先声》,载《申报》,1910年9月16日,第1张第3、4版。
[158] 《北京政界之推测》,载《时报》,1910年10月24日,第2版。
[159] 《涛贝勒两陈军国大计》,载《申报》,1910年9月14日,第1张第3、4版。
[160] 《国会问题之大警告》,载《申报》,1910年10月20日,第1张第3版。
[161] 《专电·初二日未刻北京专电》,载《时报》,1910年11月4日,第2版。
[162] 《专电·北京》,载《申报》,1910年11月5日,第1张第2版。
[163] 《国会缩短年限之余谈》,载《申报》,1910年11月14日,第1张第4版。
[164] 《北京政界之推测》,载《时报》,1910年10月24日,第2版。
[165] 《朗贝勒决以去就争开国会》,载《申报》,1910年9月17日,第1张第3版。
[166] 《国会问题之大警告》,载《申报》,1910年10月20日,第1张第3版。
[167] 《专电·廿八日戌刻北京专电》,载《时报》,1910年10月31日,第2版。按:载泽是慈禧太后兄弟桂祥的女婿,溥伦为桂祥的孙女婿。参见胡思敬:《一门两皇后两福晋三夫人》,见《国闻备乘》,36页。
[168] 《泽公赞成速开国会之确证》,载《申报》,1910年11月4日,第1张第3版。《国会问题之跃动》,载《时报》,1910年11月5日,第2版。
[169] 《国会问题之跃动》,载《时报》,1910年11月5日,第2版。
[170] 《专电·北京电》,载《民立报》,1910年10月31日,第2页。
[171] 《政务处之责任内阁谈》,载《申报》,1910年10月28日,第1张第3版。
[172] 《论今日之军机处与将来之责任内阁》,载《申报》,1910年11月4日,第1张第2版。
[173] 《庆邸乃亦乞退》《庆邸乞退乃为争开国会耶》,载《申报》,1910年9月10日、14日,第1张第4版。
[174] 《声色俱厉之庆王》,载《民立报》,1910年11月18日。
[175] 《国会之大跃动》,载《时报》,1910年11月3日,第2版。
[176] 《论宣统五年召集国会问题》,载《申报》,1910年11月5日,第1张第2版。
[177] 《庆邸之恶牢骚》,载《民立报》,1910年11月13日,第2页。
[178] 《太后亦有速开国会之意》,载《申报》,1910年10月21日,第1张第3、4版。
[179] 《国会问题种种》,载《申报》,1910年11月5日,第1张第3版。
[180] 《政府密议追记》,载《民立报》,1910年11月7日,第2页。《决议宣统五年召集国会原因》,载《申报》,1910年11月7日,第1张第4版。
[181] 《监国无主意之难》,载《民立报》,1910年11月3日,第2页。
[182] 《御前会议国会记》,载《民立报》,1910年11月11日,第2页。
[183]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28,2页,沈阳,辽海书社,1934。
[184] 《再读十一日上谕谨注》(续),载《申报》,1910年11月17日,第1张第2版。按:陈夔龙日后回忆也是颇为自得,有谓:“疏既上,荷蒙俞允,分别晓谕,群情极为帖服。”参见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2,53~54页。
[185] 《国会请愿代表通告各省同志书》,载《申报》,1910年11月14日,第1张第3版。
[186] 《京师近信》,载《时报》,1910年11月16日,第2版。按:据那桐日记,宣统二年十月初二日,“徐中堂、华璧臣(世奎——引者注)来办公事”。参见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下册,672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187] 《资政院仍要求即开国会》《京师庆祝国会之盛况》,载《申报》,1910年11月9日、14日,第1张第4版。《北京人儿之狂热》,载《民立报》,1910年11月14日,第2页。《京师近信》,载《时报》,1910年11月16日,第2版。另据恽毓鼎宣统二年十月初六日日记:“学部传知各学堂:自酉初刻至戌正,学生一人持一红纸灯笼,张旗鸣鼓,排队至大清门外,向北(有结彩牌坊)三呼万岁(大清帝国万岁,宣统皇帝万岁,大清国会万岁)。”参见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第2册,508页。
[188] 《各团体对于国会年限之满意》,载《申报》,1910年11月9日,第1张第5版。
[189] 问天:《宣统二年十月中国大事记》,载《东方杂志》第7年第11期,宣统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90] 《读宣统五年开设国会上谕恭注》,载《申报》,1910年11月6日,第1张第3版。
[191] 《读初三日上谕感言》,载《时报》,1910年11月8日,第1版。
[192] 《论国会不与内阁并立之弊》,载《时报》,1910年11月7日,第1版。
[193]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28,2页。
[194]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28,11~12页。
[195] 《枢臣总不甘心于督抚主张阁会》,载《申报》,1910年12月19日,第1张第4版。
[196] 《滇督片片》,载《民立报》,1910年12月25日,第2页。
[197] 《浙抚增请速设内阁电》《苏抚程请设内阁电》,载《国风报》第1年第30号,宣统二年十一月初一日。
[198] 《江苏巡抚程德全致锡良等电》,转引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补遗》,载《历史档案》1993年第3期,51页。
[199] 《鄂督规画宪政进行之卓见》,载《申报》,1910年12月12日,第1张第3版。
[200] 《东三省总督锡良致周树模电》,转引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补遗》,载《历史档案》1993年第3期,52页。《锡制军之声泪俱绝》,载《申报》,1910年12月28日,第1张第3、4版。
[201] 《资政院仍要求即开国会》《请愿代表不满意于国会年限》,载《申报》,1910年11月9日,第1张第4版。
[202]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28,2页。
[203] 《国会年限果不许再请耶》,载《申报》,1910年11月18日,第1张第4版。
[204] 《同志会通告海内外书》,载《申报》,1910年12月6日,第1张第2、3版。
[205]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议场速记录》第20号,3~33页,宣统二年十月二十一日。另参见《资政院会议弹劾枢臣纪闻》,载《申报》,1910年11月29日,第1张第4版。
[206] 《资政院奏参军机大臣责任不明难资辅弼折》,载《申报》,1910年12月22日,第1张第3版。
[207]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29,10~11页。
[208] 《同志会通告海内外书》,载《申报》,1910年12月6日,第1张第2、3版。《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议场速记录》第27号,41~75页,宣统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另参见《资政院决议再行弹劾军机》,载《申报》,1910年12月26日,第1张第3、4版。
[209]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议场速记录》第28号,28页,宣统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210]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议场速记录》第29号,56页,宣统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211]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议场速记录》第30号,2~18页,宣统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另参见《资政院弹劾案之倏起倏落》,载《申报》,1911年1月3日,第1张第4版。
[212] 《论资政院议案之无效》,载《申报》,1911年1月20日,第1张第2版。
[213] 《龙参议建章上皇帝万言书》,载《申报》,1910年11月23日,第1张第3、4版。
[214] 《专电·北京电》,载《民立报》,1910年11月27日,第2页。
[215] 《专电·北京》,载《申报》,1910年12月8日,第1张第4版。
[216]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29,5页。
[217] 《内阁总理无非亲贵》,载《申报》,1910年12月11日,第1张第4版。
[218]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29,17页。
[219]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30,16页。
[220] 《洵邸出洋后之智识》,载《申报》,1910年11月21日,第1张第4版。
[221] 《组织内阁纂拟宪法谈》,载《申报》,1910年11月23日,第1张第4版。
[222] 《追记缩短国会年限事》,载《时报》,1910年11月6日,第2版。
[223] 《国会缩期后之现状》,载《时报》,1910年11月16日,第2版。
[224] 《国会年限宣布后之预备》,载《申报》,1910年11月15日,第1张第4版。
[225] 《内阁总理无非亲贵》,载《申报》,1910年12月11日,第1张第4版。
[226] 《日人眼中之阁总》,载《民立报》,1910年12月25日,第2页。
[227] 《专电·北京电》,载《民立报》,1910年11月4日,第2页。
[228] 《专电·北京电》,载《民立报》,1910年11月5日,第2页。
[229] 《专电·北京》,载《申报》,1910年11月9日,第1张第4版。
[230] 《行政大臣各分党派之暗潮》,载《申报》,1910年11月26日,第1张第4版。
[231] 《安有权贵而不反对国会者》,载《申报》,1910年11月21日,第1张第4版。
[232]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19、24页,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233] 胡思敬:《监国预防隆裕》,见《国闻备乘》,78页。
[234] 载润:《隆裕与载沣的矛盾》,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70页。
[235]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24页。按:溥仪写载沣监国摄政事,参阅过载沣日记,其说应该有一定根据。
[236] 《北京政界之推测》,载《时报》,1910年10月24日,第2版。
[237] 《庆邸仍有内阁总理之望》,载《申报》,1910年11月13日,第1张第4版。
[238] 《内阁总理非此人莫属耶》,载《申报》,1911年2月17日,第1张第4版。按:此谓奕劻为“四朝老臣”,指其历官咸、同、光、宣四朝。其实,奕劻真正当权,实在光宣时期,故笔者上文有“两朝老臣”之说。
[239] 《新内阁成立后种种》,载《申报》,1911年5月19日,第1张第5版。
[240] 《内阁投票发表》,载《时报》,1911年5月12日,第1版。
[241] 《庆邸固不能忘情于内阁总理者》,载《申报》,1910年11月24日,第1张第5版。
[242] 《庆邸总不失政界领袖》,载《申报》,1910年11月25日,第1张第4版。
[243] 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下册,683页。
[244] 《贵族万能》,载《民立报》,1910年11月9日,第1页。该报同年11月29日还刊登了一幅《内阁之将来》的艺术字体漫画,将“责任”与“贵族”立体重叠书写,颇有意味。
[245] 《监国用亲贵之决心》,载《民立报》,1910年12月11日,第2页。
[246] 《宪政编查馆会议政务处会奏拟定内阁官制并办事暂行章程折附清单二》,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561、563页。
[247]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34,9~10页。
[248] 《读设内阁上谕感言》,载《时报》,1911年5月10日,第1版。按:该社论下尚有一幅名为《养媳成亲之新内阁》的漫画,并书一联云:“人是一番新气象,依然两扇旧门风”。
[249] 《对于钦定阁制之感言》,载《申报》,1911年5月10日,第1张第6版。
[250] 《庆亲王历史》(译伦敦泰晤士报北京通信),载《申报》,1911年6月8日,第2张第2版。
[251] 《内阁翻新记·其余之种种怪事》,载《时报》,1911年5月17日,第2版。
[252] 《新内阁之内容与外论》,载《申报》,1911年5月23日,第1张第6版。
[253] 《新内阁史·舍曰欲之之庆邸》,载《时报》,1911年5月18日,第2版。
[254] 《论庆内阁》,载《申报》,1911年5月10日,第1张第2版。
[255] 《内阁翻新记·军谘府之内幕》,载《时报》,1911年5月17日,第2版。
[256] 《新内阁史·内部之暗斗》,载《时报》,1911年5月18日,第2版。
[257] 《阁制发布后之种种揣测》,载《申报》,1911年5月15日,第1张第5版。
[258] 《新内阁发表内幕·陆中堂得授弼德院长之原因》,载《时报》,1911年5月15日,第2版。
[259] 《内阁与弼德院》,载《申报》,1911年5月17日,第1张第4版。
[260] 《时评其一·汉大臣之幸》,载《申报》,1911年5月16日,第1张第6版。
[261] 《内阁与弼德院》,载《申报》,1911年5月17日,第1张第4版。
[262] 《专电·北京电》,载《民立报》,1911年5月3日,第2页。
[263] 《宪政编查馆会议政务处会奏拟定内阁官制并办事暂行章程折附清单二》,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562、564页。
[264] 《新内阁发表内幕·不负军事责任之原因》,载《时报》,1911年5月15日,第2版。
[265] 《伦贝子调出资政院之由来》,载《申报》,1911年3月24日,第1张第4版。
[266]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32,9页。
[267] 《庆亲王历史》(译伦敦泰晤士报北京通信),载《申报》,1911年6月8日,第2张第2版。
[268] 《资政院更动议长原因》,载《申报》,1911年4月3日,第1张第5版。
[269] 《梁敦彦再入外部原因》,载《申报》,1911年5月15日,第1张第6版;《新内阁发表内幕·梁敦彦得外部之原因》,载《时报》,1911年5月15日,第2版。
[270] 《新内阁之内容与外论》,载《申报》,1911年5月23日,第1张第6版。
[271] 《载洵致盛宣怀函》,见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76页。
[272] 《盛文颐致盛宣怀函》,见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76~77页。
[273] 恽宝惠:《清末贵族之明争暗斗》,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59页。
[274] 《新内阁之新人物》,载《申报》,1910年11月11日,第1张第4版。
[275] 胡思敬:《盛尚书诱骗泽公》,见《国闻备乘》,85页。
[276] 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李泰棻:《独树一帜的善耆》,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73、78页。
[277] 《新内阁史·调停内部之暗斗》,载《时报》,1911年5月18日,第2版。
[278] 奕劻等各辞职折与清廷谕旨见《政治官报》第1265~1267号,宣统三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
[279] 《读连日慰留内阁总协理之上谕有感》,载《申报》,1911年5月12日,第1张第3版。
[280] 《内阁翻新记·内阁总协理之内幕》,载《时报》,1911年5月17日,第2版。
[281] 《敬告新内阁总协理大臣》,载《申报》,1911年5月16日,第1张第2、3版。
[282] 《新内阁开议》,载《时报》,1911年5月18日,第2版。
[283] 《时评其二·内阁之政见》,载《申报》,1911年5月23日,第1张第6版。
[284] 《新内阁史·发表后之舆论》,载《时报》,1911年5月18日,第2版。
[285] 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第2册,532页。按:另有眉批云,“十三人中,而满人居其九。九人中宗室居其六,觉罗居其一,亦一家也。宗室中,王、贝勒、贝子、公,又居六七。处群情离叛之秋,有举火积薪之势,而犹常以少数控制全局,天下乌有是理!其不亡何待?”
[286] 《四月初十日上谕恭注》,载《时报》,1911年5月12日,第1版。
[287] 《专电·北京》,载《申报》,1911年5月17日,第1张第3版。
[288] 《闻欧御史参劾内阁总协理感言》,载《申报》,1911年5月18日,第1张第3版。
[289] 《对于钦定阁制之疑问》《对于钦定阁制之感言》,载《申报》,1911年5月10日,第1张第6版。
[290] 《联合会之风云梦》,载《民立报》,1911年5月22日,第2页。
[291] 《记事录·五月初二正式会第十二号》,见《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第二届报告书》,32页,京师北洋刷印局刷印本。
[292] 《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呈督察院代奏皇族不宜充内阁总理请另简大臣组织内阁文》,见《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第二届报告书》,67~69页。
[293] 《庆内阁果将辞职耶》,载《申报》,1911年6月15日,第1张第4版。
[294] 《皇族内阁会议情形》,载《申报》,1911年6月28日,第1张第4版。
[295] 《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呈督察院代奏请明降谕旨另简大臣组织内阁文》,见《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第二届报告书》,80~82页。
[296] 《各省谘议局议员请另组内阁议近嚣张当遵宪法大纲不得干请谕》,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579页。
[297] 《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报告书》,见《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第二届报告书》,104页。
[298] 《为内阁案续行请愿通告各团体书》,见《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第二届报告书》,105、108、109页。
[299] 《粤督张敬陈管见折》,载《申报》,1911年10月23日、24日,第2张后幅第2版。按:张鸣岐的上奏时间与结果,参见《粤督救亡之要折》,载《申报》,1911年11月1日,第1张后幅第2版。
[300] 那桐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十一日的日记载:“庆亲王今日销假,资政院今日闭会。”参见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下册,678页。
[301] 那桐宣统三年(1911)四月十七日的日记载:“到内阁会议,此初次也,午初二刻散,总理大臣因病未到。”参见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下册,689页。
[302] 《老庆记待时而动》,载《民立报》,1911年6月20日,第3页。
[303] 《庆内阁不愿再受攻击》,载《申报》,1911年9月2日,第1张第4版。
[304] 《北京紧要通信·泽公大手笔》,载《民立报》,1911年9月13日,第2页。
[305] 《川乱声中之朝局·内阁势力消长谈》,载《民立报》,1911年10月1日,第2页。
[306] 《上谕》《专电》,载《申报》,1911年10月1日,第1张第3版。奕劻辞职折见《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奏职任重要精力难胜恳恩开去差缺折》,载《申报》,1911年10月6日,第2张第2版。
[307] 《庆邸自愧不能操纵舆论》,载《申报》,1911年10月7日,第1张第4版。
[308] 《老庆辞职之里面》《东倒西歪之政局》,载《民立报》,1911年10月6日、8日,第3、2页。《此人乃欲推翻庆内阁耶》,载《申报》,1911年10月8日,第1张第4版。
[309] 《庆王辞职说》,载《申报》,1911年10月3日,第1张第2版。
[310] 《庆泽势力消长记》,载《民立报》,1911年10月11日,第2页。
[311] 宣统三年(1911)七月初八日,资政院总裁世续病假,由李家驹、达寿署理正、副总裁;九月初九日,世续病免,李家驹、达寿分任正、副总裁。(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38,4页;卷40,30页。)按:《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辑入宣统三年(1911)九月初资政院重要奏折多件,均标题“资政院总裁世续等奏”(上册,92、94、363、596页),有误,应改为“资政院署理总裁李家驹等奏”。
[312] 《资政院奏第二次开会钦奉谕旨训勉敬陈感激下忱折》,载《内阁官报》第67号,宣统三年九月初八日。
[313] 《资政院议事记(二)》,载《申报》,1911年10月31日,第1张后幅第2版。另参见《资政院第二次会议纪略(〈资政院公报〉)》,见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174~175页。
[314] 《资政院总裁世续[李家驹]等奏请本标兼治以救危局折》,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364页。
[315] 《资政院议事记(三)》,载《申报》,1911年11月3日,第1张后幅第3、4版。
[316] 《资政院奏内阁应实负责任国务大臣不任懿亲折》,载《内阁官报》第70号,宣统三年九月十一日。
[317] 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见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编:《张謇全集》,第6卷,659、875~876页。
[318] 张謇:《热河都统溥颋山东巡抚孙宝琦江苏巡抚程德全会同奏请改组内阁宣布立宪疏》,见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四),48~50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按:程德全等通电联衔情形参见杨廷栋的跋语。奏折另见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编:《张謇全集》,第1卷,175~176页。
[319] 《粤督救亡之要折》,载《申报》,1911年11月1日,第1张后幅第2版。
[320] 《张绍曾等奏请立宪折及拟定政纲十二条》,转引自杜春和编选:《辛亥滦州兵谏函电选》,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91号,67~6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另参见《滦州军队代表张绍曾等要求实行立宪原奏》《滦州军队要求立宪条件》,载《申报》,1911年11月3日,第1张第2~3版、第5版。按:张绍曾等电奏的时间,参见《张绍曾致资政院电》,转引自杜春和编选:《辛亥滦州兵谏函电选》,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91号,55页。
[321] 《张绍曾致奕劻电》《张绍曾等通电》,转引自杜春和编选:《辛亥滦州兵谏函电选》,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91号,51、52页。
[322]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40,27页。
[323] 《资政院奏部臣违法侵权激生变乱据实纠参折》《宣统三年九月初五日内阁奉上谕》,载《内阁官报》第66号,宣统三年九月初七日。
[324]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协理大臣大学士那桐徐世昌奏请准予辞职折》《国务大臣载泽载洵溥伦善耆奏请准辞职折》《国务大臣邹嘉来唐景崇绍昌吴郁生奏请准辞职折》,载《内阁官报》第73号,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
[325]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40,34页。
[326] [英]埃德温·丁格尔:《辛亥革命目击记:〈大陆报〉特派员的现场报道》,刘丰祥等译,156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27] [英]莫理循:《致达·狄·布拉姆函》,见[澳]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厄·莫理循书信集》上册,刘桂梁等译,767页,上海,知识出版社,1986。
[328] 刘路生:《彰德养疴时期的袁世凯》,见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上册,377~378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29] 《袁项城确将起用》,载《申报》,1910年9月9日,第1张第4版。
[330] 《袁项城竟不容于政党》,载《申报》,1911年6月17日,第1张第5版。
[331] 《袁项城出山两说》,载《民立报》,1910年11月18日。
[332] 《袁世凯再起说》,载《民立报》,1911年5月26日,第2页。
[333] 《新人旧人哭笑记·袁世凯》,载《民立报》,1911年6月27日,第3页。
[334] 刘体仁:《异辞录》卷4,1页,上海,上海书店,1984。
[335] 赵炳麟:《宣统大事鉴》卷1,5页,《赵柏岩集》刊本,无版次。
[336]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奏恳请收回成命折》《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奏国务重要实难胜任沥情恳辞折》,载《政治官报》第1266号,宣统三年四月十三日。
[337] 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74页。
[338] 沃丘仲子:《徐世昌》,19页,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8辑(378),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
[339] 《译电》,载《申报》,1911年9月30日,第1张第3、4版。
[340] 《庆邸自愧不能操纵舆论》,载《申报》,1911年10月7日,第1张第4版。
[341] 金梁:《光宣小记·内阁官制》,见章伯锋、顾亚主编:《近代稗海》,第11辑,324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42] 张国淦编著:《辛亥革命史料》,108页,香港,大东图书公司,1980。载涛也说:“到了武昌起义,革命爆发,那、徐协谋,推动奕劻,趁着载沣仓皇失措之时,极力主张起用袁世凯。袁在彰德,包藏野心,待时而动。冯国璋、段祺瑞是袁的嫡系心腹大将,亦认为‘非宫保再出,不能挽救危局’。载沣本不愿意将这个大对头请出,以威胁自己的政治生命,但是他素性懦弱,没有独作主张的能力,亦没有对抗他们的勇气,只有听任摆布,忍泪屈从。”(《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74页。)
[343] 《择期颁布君主立宪重要信条谕》,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103~104页。
[344] [英]莫理循:《致达·狄·布拉姆》,见[澳]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厄·莫理循书信集》上册,刘桂梁等译,775~776页。另据曹汝霖回忆称:“袁要请由资政院通过,方能拜命,遂如其命。”(曹汝霖:《一生之回忆》,90页。)
[345] 《资政院总裁李家驹等奏遵照宪法信条公举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折》《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谕》,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601页。
[346]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40,52页。
[347] 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下册,702~703页。
[348] 《北京断命新闻·资政院》,载《民立报》,1911年11月23日。
[349]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40,59页。
[350] 《北京断命新闻·梦呓内阁》,载《民立报》,1911年11月30日,第4页。
[351] 《英使朱迩典致英外部葛垒文》,转引自陈国权译述:《新译英国政府刊布中国革命蓝皮书》,见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八),376~377页。
[352] 《论袁世凯之用人》,载《申报》,1911年12月16日,第1张第3版。
[353] 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第2册,556页。
[354] 《专电·十一日伦敦电》,载《申报》,1911年11月3日,第1张第4版。
[355] 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第2册,561页。
[356] 《再论袁世凯》,载《申报》,1911年11月25日,第1张第2版。
[357] 《胡汉民自传》,载《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2期(总45号),58页。
[358] 《复伍廷芳电》,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2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2。
[359] 载润:《隆裕与载沣的矛盾》、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71、75~76页。
[360]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41,21页。
[361] 张国淦编著:《辛亥革命史料》,299~300页。
[362] 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见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八),111~114页。
[363] 凤冈及门弟子编:《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105页,无出版地,1946。
[364] [日]宗方小太郎:《一九一二年中国之政党结社》,见章伯锋、顾亚主编:《近代稗海》,第12辑,123页。
[365] 杨玉如编:《辛亥革命先著记》,273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366] 《直豫鲁晋奉吉黑七省文武官员绅商兵民公上袁总理书》《北京旗汉军民函》,转引自吉迪整理:《大树堂来鸿集》,载《近代史资料》1982年第4期(总50号),182~184页。
[367] 廖少游:《新中国武装解决和平记》,65~66页,北京,陆军编译局印刷所,1912。
[368] 常顺:《赉臣被炸追记》,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集,390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
[369] 有人认为,良弼系革命党人彭家珍所炸,而实际上背后有袁世凯插手,彭家珍炸良弼是被袁世凯所利用,良弼被炸伤后,最终由袁世凯指使赵秉钧买嘱医生所毒死。参见吴兆清:《袁世凯与良弼被炸案》,载《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2期。
[370] 凤冈及门弟子编:《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111页。
[371] 《宣统三年十二月初八日会办剿抚事宜第一军总统官段祺瑞等致内阁请代奏电》,转引自故宫档案馆:《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见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八),174页。
[372] 廖少游:《新中国武装解决和平记》,72页。
[373] 张国淦编著:《辛亥革命史料》,311页。
[374] 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43,25页。
[375] 参见岑春煊:《乐斋漫笔》,见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第1辑,100~101页。
[376] 杨度:《金铁主义说》,见刘晴波主编:《杨度集》,309、310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77] 《敬注二十日上谕(南方报)》,载《宪政初纲》(《东方杂志》临时增刊),“舆论一斑”,8~10页,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
[378] 《东报对于改革官制之批评》,载《申报》,1906年11月22日,第2版。
[379] 高一函:《中国内阁制度的沿革》,29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380] 陶保霖:《论新内阁官制》,载《法政杂志》第4期(宣统三年),转引自李定一等编:《中国近代史论丛》,第2辑第5册(政治),123~128页,台北,正中书局,1979。
[381] 《庆内阁果将辞职耶》,载《申报》,1911年6月15日,第1张第4版。
[382] 萨师炯:《清代内阁制度》,104页,重庆,商务印书馆,1946。
[383]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286~28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84] 详细论述参见拙文:《清末两次日本宪政考察与预备立宪的师日取向》,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274~297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85] 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第2册,576页。
[386] 刘体仁:《异辞录》卷4,38页。
[387] 《时评·其一》,载《申报》,1910年9月12日,第1张第6版。
[388] 刘厚生编著:《张謇传记》,184页,上海,上海书店,1985。
[389] 《外论选译》,12页,载《宪政初纲》(《东方杂志》临时增刊),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
[390] 《学说误国论》,载《民立报》,1911年5月26日。
[391] 王锡彤著,郑永福、吕美颐点注:《抑斋自述》,143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392] 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第2册,577页。
[393] 胡思敬:《请罢新政折》(宣统二年五月二十日),见《退庐疏稿》卷2,43页,南昌,问影楼,1913。
[394] 《时事评论稿》,见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编:《赵凤昌藏札》,第10册,506页,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