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东方贸易。达·伽马和卡布拉尔的征服行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印度洋上的贸易还掌控在阿拉伯人手中,葡萄牙人当然不会就此息战,一场决定印度洋命运的角逐徐徐拉开帷幕。
一、最终的角逐
1505年,一支强大的舰队在特茹河口集结。舰队司令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D.Francisco de Almeida,1450—1510)从国王手中接过十字旗,走在1500名全副武装的船员和200名炮手的前头,登上旗舰,准备开赴印度。国王给他的命令简单明确:去征服印度洋,消灭一切反抗的敌人。在这支庞大队伍中,有一名25岁的普通水手值得一提,他将在日后建立赫赫声名,他就是费尔南多·麦哲伦,而这次将要经历战斗洗礼的航行,将成为这位未来的航海家“必不可少的学校”。
舰队绕过好望角后,沿着非洲东海岸航行,首先攻占了基尔瓦(Kilwa),建立要塞,又洗劫了蒙巴萨等城市。每到一处阿拉伯人的港口,炮火就是葡萄牙人的使者,一座座阿拉伯城市遭到葡萄牙人的轰击,一艘艘的阿拉伯商船被洗劫,飘扬在印度洋沿岸的星月旗一面接着一面倒下。
肃清了非洲东海岸的阿拉伯势力,阿尔梅达的舰队到达印度,在柯钦设立了据点,成为葡萄牙重要的贸易据点和武装基地。随后,沿着印度马拉巴尔海岸到阿拉伯半岛,再到东非海岸,到处出没着葡萄牙军舰,他们张挂着十字旗,到处抢劫袭击。
1507年,葡萄牙人将黑手伸向了印度洋沿岸的战略要地——霍尔木兹城。这座阿拉伯城市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控制着波斯湾,是印度与阿拉伯地区最主要的陆海贸易中转地。阿尔梅达的得力部下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1453—1515)崭露头角。阿尔布克尔克承继了达·伽马等人的威慑手段——屠杀。他率领舰队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炮击两岸的村庄,将俘获的阿拉伯人割鼻、切耳,然后强行攻占防御薄弱的霍尔木兹城,建立了军事要塞。葡萄牙人一跃成为波斯湾的统治者,向过往所有商船征收重税。[20]
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上的横行,使传统的香料贸易中断了。根据史料显示,自1502至1520年,没有任何马鲁古的香料通过中东运抵意大利港口。[21]埃及、叙利亚的苏丹怨声载道,他们的税收官焦急地向城外的古老商路张望着,然而,驮着一包包香料的骆驼队却迟迟不见踪影。与此同时,等待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人也惊诧莫名,当他们最终探听到是葡萄牙在作祟时,立即把大批的水手和炮手送往阿拉伯和印度,要帮助他们对付这些挡了财路的基督徒同胞。很快,在威尼斯的帮助下,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的联合舰队建立起来,准备进行一场大反扑。
首先发力的是埃及人。他们的舰队在阿拉伯海北部与阿尔梅达的儿子洛伦索率领的一支小型舰队遭遇。狂傲的葡萄牙人立即发动攻击,但是埃及舰队汹涌而来,将葡萄牙人团团围住,最终将他们全部歼灭。洛伦索阵亡的消息传到阿尔梅达的耳中,他怒火中烧,决心为儿子复仇。他立即召集军队,准备与阿拉伯人和印度人进行海上决战。
1509年2月2日,一场争夺印度洋制海权的大战在第乌岛附近的海域展开了。葡萄牙一方拥有19艘军舰,1800多名士兵;阿拉伯—印度一方拥有2000多艘各型舰只和20000多名士兵。从士兵数量来说,阿拉伯—印度一方的力量比葡萄牙人强出10倍以上。然而,战争并非取决于数量,而更多地决定于武器、战斗人员的素质以及协调指挥。这在殖民时代以来的现代战争中尤其如此。葡萄牙的海外扩张史已近百年,他们的水手历经海上磨炼,许多人都追随过达·伽马、卡布拉尔,海战对他们并不陌生,而且,他们船上配备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炮,其射程与威力使阿拉伯—印度的船只根本无法靠近。而与此相对,阿拉伯—印度的联合舰队互不统属,指挥混乱,难以协调一致,当他们看到炮弹呼啸而来时,大多畏惧不前,使数量优势难以发挥作用。葡萄牙人的炮火使阿拉伯和印度士兵的鲜血染红了战场的海面。此役,葡萄牙人大获全胜。
第乌海战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葡萄牙人一举成为印度洋的主人,终结了阿拉伯人在这片广阔海域持续数百年的自由与垄断,为葡萄牙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向远东的进一步扩张铺平了道路。
二、帝国的初现
阿尔梅达在回国途中,途经非洲南端时,与当地的霍屯督人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不幸的是,这位称雄印度洋的人物竟然被几块飞来的“石头”砸死了。阿尔梅达的部下阿尔布克尔克接替了他的总督之位。这位有着“海上雄狮”之称的悍将在攻占霍尔木兹后得到了国王的赏识。
相较于他的前任,阿尔布克尔克更为残酷,但也更富于谋略。他在印度洋的战略符合葡萄牙小国寡民的状况,那就是占领军事和商业的战略要地。新官上任,他的头一把火烧向了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的果阿城(Goa)。
1510年3月,葡萄牙军队占领果阿,但是很快大批印度援军抵达城下,阿尔布克尔克不得不下令弃城撤退。不过,阿尔布克尔克是一个倔强的人,他不会轻易言败。10月底,他集结了一支更强大的军队再次占领果阿。为了把这座艰难得来的城市打造成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中心,彻底根绝阿拉伯人的势力,他下令处死了全部阿拉伯人,包括妇女和儿童,据说人数达6000~8000人。从此,葡萄牙人开启了在这里长达四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22]卡蒙斯在诗篇中写道:“你将看到果阿从摩尔人手中被夺取,后来它成为整个东方的都市,征服者的辉煌胜利,使它登峰造极。在那里,它傲然屹立。”[23]
在阿尔布克尔克任内,果阿城逐渐取代此前葡萄牙在印度的统治中心柯钦,成为新建立的印度洋帝国的心脏。以果阿为基地,葡萄牙人沿着印度西海岸建立了一系列要塞,强迫许多印度城市俯首纳贡。此外,他还在1511年攻占了马六甲,将触手伸向了远东地区;1515年,他第二次占领霍尔木兹,完全控制了波斯湾。至此,葡萄牙的印度洋帝国初具雏形。
不过,正当阿尔布克尔克以果阿为中心在印度大展拳脚、开疆拓土之际,他的政敌们正预谋着将这位“印度洋雄狮”拉下神坛。他们仅仅希望把“掠私活动和抢夺战利品作为葡萄牙人在亚洲的重要形式”,然而,阿尔布克尔克却创立了一个军事帝国。他们攻击阿尔布克尔克创建的这个印度洋帝国“过分军事化和中央集权”。事实也的确如此,从霍尔木兹到果阿,从果阿再到东南亚的马六甲,一连串的城市组成了坚固的军事链条,链条握在他个人的手中,印度洋似乎成了他的私人领地。这种情况引起了许多葡萄牙权贵的恐慌。最终,曼努埃尔国王采纳了这些攻击者的意见,任命他的政敌洛波·苏亚雷斯·德·阿尔布加里亚(Lopo Soares de Albergaria)为印度新总督。气愤的阿尔布克尔克写了一封致国王的信,述说自己在东方的行为及其合理性。在回国途中,他身染重病,抑郁而终。
一代枭雄最终落得“鸟尽弓藏”的命运。后来,曼努埃尔国王相信了他的忠诚,追封他为“果阿公爵”,使这位传奇而残暴的“葡萄牙战神”成为葡萄牙历史上第一位非王室公爵。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1453—1515)
[1] 指欧洲人眼中的泛印度地区,包括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等。
[2] 当时哥伦布宣称他到达的就是亚洲,在亚美利哥·维斯普奇提出公开质疑之前,哥伦布的说法也为时人所接受。
[3] 曼努埃尔国王即位时,先辈们为他留下了一个蓄势待发的伟大事业,他只需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就轻而易举地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帝国,他在位时期也是葡萄牙的黄金时代,因而他被称为“幸运儿”。
[4] [美]斯蒂福夫:《达·伽马和其他葡萄牙探险家》,吕志士、马建成译,第14页。
[5] 李永采:《海洋开拓争霸简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页。
[6] 载《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第4章第84、86节,引自[葡]路易斯·德·卡蒙斯:《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张维民译。
[7] 载《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第4章第88节,引自[葡]路易斯·德·卡蒙斯:《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张维民译。
[8] 载《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第4章第90、91节,引自[葡]路易斯·德·卡蒙斯:《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张维民译。
[9] 埃尔米纳是一座掠夺关押奴隶的城堡,位于西非黄金海岸(今加纳),它是欧洲人在非洲殖民掠夺的象征和永难磨灭罪证。1481 年,葡萄牙人埃尔米纳带领船队在加纳海岸登陆开始修建城堡,作为葡萄牙殖民者掠夺奴隶与黄金的堡垒。城堡由葡萄牙人强迫掠夺来的黑人奴隶建成。17世纪之后,埃尔米纳城堡先后被崛起的荷兰和英国殖民者占据,直到加纳在1957年获得独立,这里才摆脱罪恶。
[10] 1海里等于1.852千米。
[11] M.N.Pearson,The Portuguese in Indi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p.9.
[12] 载《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第2章第16、17节,引自[葡]路易斯·德·卡蒙斯:《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张维民译。
[13] [英]戴维·阿诺德:《地理大发现》,闻英译,第36页。
[14] [美]斯蒂福夫:《达·伽马和其他葡萄牙探险家》,吕志士、马建成译,第25页。
[15] M.N.Pearson,The Portuguese in Indi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p.14.
[16]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第102页。
[17] 坏血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船员长期在海洋上航行,吃不到新鲜的食物,导致维生素C缺乏而引起的。这一点直到数百年后才为世人所知。坏血病的症状是:初期病人身体变得虚弱,随后开始关节疼痛,牙龈肿胀,最终在痛苦中死亡。
[18] 转引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第102页。
[19] M.N.Pearson,The Portuguese in Indi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p.14.
[20] 很快,霍尔木兹城又被阿拉伯人夺回。1515年,已是印度总督的阿尔布克尔克再次武力占领这里。
[21] [澳]安东尼·瑞德:《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第2卷,吴小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5页。
[22] 直到1961年才被印度政府用武力收回。
[23] 载《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第2章第49节,引自[葡]路易斯·德·卡蒙斯:《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张维民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