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原本处于欧洲偏远地区的葡萄牙一跃成为欧洲与东方交往的门户。葡萄牙这个边陲小国一下子凝聚了整个欧洲欣羡的目光。正值15、16世纪之交,葡萄牙像一颗启明星,指引了欧洲前行的道路。海洋——这个原本令人生畏的名字,几乎在一夜之间与“梦想”、“未来”这些词联系在一起。
一、卡布拉尔印度行
葡萄牙在达·伽马归来后,立即着手巩固自己的发现。一支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商业远征队将要从里斯本外的特茹河口驶向梦想的彼岸——东方。这次航行不仅把葡萄牙真正推上海洋帝国的轨道,而且还将开辟新航线和新天地。
新计划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葡萄牙要巩固对印度新航路的占有,肃清威胁新航路安全的阿拉伯人海上势力;另一方面,葡萄牙要充分利用新航路建立商业殖民帝国,即要在非洲和印度建立永久性的殖民和贸易据点。对于这次航行的目标,在国王给舰队的训令中有着充分体现。曼努埃尔一世**裸地说:只要在海上遇到摩尔人的商船,就应该向他们发动攻击,尽一切可能造成最大的损失;尽一切力量抓捕他们的商船,用最好的、最有利的办法夺取摩尔人的货物和财产。至于人,除去领航员、船长和主要商人可以带回葡萄牙以外,其余都可以凭赎金加以释放;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就应该把他们统统放到一条损坏得最严重的船上去,让他们随风漂**,把其余的船只都击沉或者烧毁。
对于这次航行的指挥官人选,曼努埃尔国王决定选择一名新贵族来担任。最受信任的侍卫兼参事佩德罗·阿尔瓦斯·卡布拉尔(Pedro Alvares Cabral,1467—1520)幸运地成为历史的“弄潮儿”。
1500年3月9日,葡萄牙历史上最庞大的一支舰队停泊在特茹河口。舰队总计有13艘船,包括12艘战舰和1艘三桅帆船,包括曾随达·伽马直航印度的船长尼古拉·科埃略等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担任船长。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航海界的元老级人物,为印度新航路的开辟做出决定性贡献的迪亚士也担任了其中一艘船的船长。相隔十数年,如今的迪亚士已非当年的青春壮志,但对实现自己的印度梦想,他依然不改初衷,哪怕自己要卑躬于一位年轻人。
卡布拉尔指挥的这次航行可谓倾葡萄牙全国之力。1500年的葡萄牙总人口至多只有100万人[19],而准备登舰出发的船员就有1200多人,超过葡萄牙总人口的千分之一。这些船员并非临时征召,而是在全国挑选的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老水手。虽然无法与大半个世纪之前中国的郑和船队同日而语,但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是对于一个小国,实属壮举。舰队预计一年半以内到达印度,为此预备了足够的补给品,且每艘战舰上都配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
卡布拉尔带领着这支庞大的远洋舰队在大西洋上绕了一个巨大的弧形,意外地发现了南美大陆的巴西,然后绕过了非洲,来到了印度洋。事实上,葡萄牙人血腥、残暴的恶名已经在印度洋上的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中远播。葡萄牙人的再次到来,遭到了非洲东海岸伊斯兰城市的敌视,幸好,达·伽马曾与马林迪建立了不错的关系,要不然,葡萄牙人甚至都无法找到一个补给的地方。卡布拉尔在马林迪找到了一位领航员,这是达·伽马通过血的教训告诫他的。有了东方向导的帮助,1500年9月,葡萄牙舰队再次驶入了卡利卡特港。
达·伽马与萨莫林及阿拉伯商人此前的冲突使葡萄牙舰队面对的是满腔怒火的敌人。不过,卡布拉尔使用西方人惯用的分化瓦解的伎俩重新获得了萨莫林的好感。他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卡利卡特的邻邦柯钦(Cochin)与萨莫林有世仇。机智的卡布拉尔抓捕了一艘柯钦商船以讨好萨莫林,这一招果然奏效。很快,葡萄牙人在卡利卡特获得了与阿拉伯人同等的贸易地位,葡萄牙人在印度建立了第一个商业据点。
葡萄牙人的成功遭到阿拉伯人的报复。起初,双方的冲突是通过商业竞争进行的,他们争相拉拢萨莫林,并打起了价格战。很快,和平的竞争演变成武装斗争。葡萄牙人首先动起手来,他们在海上抢劫了一艘阿拉伯商船。愤怒的阿拉伯商人组建了一支准军事力量,突袭了葡萄牙商站,杀死了50多个葡萄牙人。怒火中烧的卡布拉尔认为萨莫林在此事上扮演了阿拉伯人盟友的角色,于是,他命令军舰向卡利卡特城发起炮击,600多名无辜的平民成为这次冲突最大的牺牲品。萨莫林立即联合阿拉伯人组织了庞大的舰队予以还击,卡布拉尔见势不妙向北逃窜。
葡萄牙人在北部小邦中得到了友好的接待,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小邦长期受到强大的卡利卡特的欺凌,一听说葡萄牙人与萨莫林交战,立即向葡萄牙人伸出了援手。在卡利卡特的舰队追来之前,葡萄牙人已经通过交易换得了大批香料,离开了印度海岸返航。1501年7月底,舰队回到里斯本,带回了超过成本2倍的收益。
在这次航行中,1200多人的舰队仅有不足1/3的人安全返回,13艘船折损了8艘。而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付出了更大代价,卡利卡特城遭到炮击,平民伤亡惨重,阿拉伯商船遭到洗劫,船员被屠杀。这一切都使这次贸易之旅演变成一场不折不扣的血腥战争。
二、达·伽马再出山
卡布拉尔的印度洋之行虽然取得重要成就,但成功的代价过于高昂,葡萄牙人意识到他们在印度洋的真正对手并非是波涛汹涌的海洋,而是阿拉伯人。要想控制与印度的贸易,就必须击败阿拉伯人的竞争,而手段唯有控制印度洋。正如古罗马的哲人西塞罗所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在大航海时代,尤其如此。
卡布拉尔回国后,葡萄牙立即着手组建新的舰队。帝国的柱石达·伽马,不再充当幕后的策划,他将再次出山。1502年2月,15艘配有先进大炮的舰船在特茹河口一字排开。达·伽马立于船首,依仗身后这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舰队,他可以尽情挥发他残暴的军人性情了。如果说达·伽马首航印度时是一位推动世界进步的航海家的话,那么,这一次,他的角色则是一位远征队的将军,嗜杀的刽子手。
在前往印度的途中,舰队遇到了一艘没有武装的阿拉伯商船,船上载着的是一群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们都是去麦加朝圣返乡的平民,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达·伽马没有表现出任何作为基督徒应有的博爱与怜悯,他首先下令洗劫该船,然后把船上的所有船员连同老弱妇孺一起关进船舱,放火烧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燃烧的船只中传来阵阵哀嚎,然而,达·伽马和他的船员只是狞笑着。这种令人发指的屠杀抹黑了这位海上“英雄”全部的光辉。
达·伽马的残暴才刚刚开始。这年10月,他的舰队到达卡利卡特,第一件任务就是封锁这座城市。很明显,他不是来贸易的,他是来复仇的。他用来对付这座城市的手段集中体现了殖民时代的血腥一幕。他抓住38名附近的渔民,这些人老实本分,只是出于一点小小的利润向葡萄牙人兜售他们辛勤捕来的鱼。然而达·伽马残忍地把他们吊死在高高的桅杆之上,让他们的尸体向旗帜一样在海风中飘**。他的目的是让卡利卡特城里的居民胆寒。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又将这些尸体肢解,躯干扔进潮水中,使其漂流到岸上震慑当地居民,手脚和头颅被放在小船上送往城内,并附上一封威胁的信。卡利卡特人当然没有屈服,但是,他们无法抵御葡萄牙人的大炮。最终,这座繁荣的城市在炮火之下,沦为人间地狱。
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上除了袭击与威慑,当然也没有忘记他们最重要的东西——香料。他们犹如海盗一样,出没于马拉巴尔海岸,抢劫商船,洗劫港口。最终在所有船上都装满货物才满意而归。
回国后,达·伽马被封为伯爵,成为葡萄牙帝国“黄金时代”的元勋和柱石。1524年,若奥三世国王(Jo?o Ⅲ,1521—1557年在位)任命达·伽马为印度总督。壮心不已的达·伽马接受任命,但是,长途海上航行的劳顿使他透支了自己的身体。1524年12月,他死在印度柯钦自己的官邸,自此,这位海上的“发现者”和“杀人魔王”终结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的尸体被装进大理石棺运回了葡萄牙,安葬在热罗尼姆修道院的大教堂。
置于热罗尼姆大教堂的达·伽马石棺
达·伽马是葡萄牙人功勋卓著的英雄,但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杀人魔王”。对达·伽马的评价在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当人类迈进21世纪的大门,当昔日不可一世的葡萄牙帝国早已习惯平淡的时候,我们需要好好反省的是,文明进步的车轮并不是一定要靠鲜血来润滑的。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达·伽马只有一个称呼被永远地记住了,那就是“航海家”。我们之所以记住了这个称号,不外乎一个原因:“达·伽马”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航海才具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