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作九洲游,不虚邹衍谈天学;
居然乔木好,便署延陵季子家。
这是1931年10月由庞石帚撰文、谢无量书字的一副木刻对联,由先生所在川大的一些同事赠送的。时因君毅先生所居西玉龙街住房,因房主出售,不能续租,经亲友集资相助,购得槐树街平房一院,其屋宇虽然简陋,但小园颇多花木,也算是幽雅宜居的处所。所撰联文言简意赅,的确对君毅先生学汇东西的识鉴,令人仰慕的品格,作了如实的写照。
先生是在18岁时遵父母之命和陈彬如女士结婚的,多年来,夫妇相依生活,可谓伉俪情深。不料在1935年4月,陈夫人却一病不起,溘然逝世。这无疑给君毅先生以沉重的打击。因此任鸿隽(字叔永,巴县人)于当年夏间来蓉接替川大校长之职时,先生便以健康为由,随前校长王兆荣离职出川东游;这时他写下了《临江仙·悼亡》两首,以寄其对陈夫人的深切哀思:
其一
悠悠生死别经年,人天消息茫然!蕊珠宫殿住神仙,黄泉碧落,何处是蓬山?
花发层城春色晚,依然风月无边。不时同此倚栏杆,杏花凝恨,相对照愁颜。
其二
琴瑟相调十五年,生憎别鹄离莺。蓬莱何止路三千?春闰侵晓,惊梦恨啼鹃。
锦字重重无别语,客中唯劝加餐。郎身长健妾心安,素书犹在,憔悴不堪看!
他到南京已是深秋了。时有老友吴昆吾任司法院秘书长兼交通部法规委员会主任,其时交通部长朱家骅,留学德国时对君毅先生亦素所稔知,在得知情况后,遂聘先生为交通部法规委员会委员,暂居南京。次年5月,调任芜湖船政处处长。这在一般人看来,乃“实惠”美缺,但先生深厌官僚营逐生活,未满三月即离任赴北平法商学院任教。君毅先生50岁时,经裘千昌教授介绍,是年10月2日与宁波籍蔡衣云女士结婚。衣云女士性行娴淑,卓有文采,尝撰有先生年谱,并将先生的诗词累积成册,得以存留下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吴君毅偕眷返川,时交通艰阻,几经周折,始于10月抵达成都,仍受聘为川大法学院教授。1939年暑假,川大为避日寇空袭,迁校峨眉山麓。新任校长程天放任人唯亲,校务措施,日趋专制黑暗,师生不安,纷纷离去。1940年冬,君毅先生亦辞归成都。
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先生仍不忘国家民族正遭受着空前的危难。就是现在我们再来拜读其四首《浪淘沙》时,仍会感觉到他的怦怦跳动的爱国之心。
北平
旧梦也留连,风景依-然,崔嵬千雉帝城严。金碧楼台芳树里,春雨如烟。
挥泪说伊川,宫树腥膻,将军破虏待何年?河朔人民空目断,汉帜高悬。
南京
士女竞苗条,金粉南朝,秣陵风月正春宵。玉树后庭歌未歇,军马如潮。
白日又昭昭,兵气全消,危巢栖燕语相邀。百万生灵空一战,谁哭陈陶?
杭州
名迹擅东南,大好湖山,涌金门外木兰船。载酒不知何处客,裾屐联翩。
学步已堪怜,挥麈清谈,转疑文物胜尧天。谁使强胡终一逞?立马吴山!
武汉
日夜大江流,黄鹤楼头,英雄何处觅孙、周?家国兴亡谁管得,弦管生秋。
三户誓同仇,张楚名留,河山浩气未全收。豚犬诸郎谁了事,坐失荆州!
翌年1月,他受聘朝阳学院(时抗战由北平迁来成都)任教,兼政治系主任。旋朝阳学院又迁重庆,遂改任华西大学经济系教授。1943年春,四川大学迁回成都,校长黄季陆礼聘君毅重任川大政治系教授兼主任,及1946年夏复兼法学院长。1950年起,先生专任政治系教授。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四川大学政治、法律两系并入重庆西南政法学院。君毅时年66岁,因体衰多病,得校方照顾留校。1956年1月退休。同年受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4月3日病逝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终年75岁。
先生学识渊博,识解通达。一生从事高等政法教育工作,在北京的10年和在成都的30年中,为国家培育了众多的政法、经济人才,可称桃李遍天下。尤慧眼识才,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更是风义感人。其爱国,爱家乡,爱护青年学生的淳真精神,贯穿着一生的方方面面,标示出一个正直人品的可贵价值,是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并深切怀念的。
参考资料:
1.《吴君毅诗词录》一卷,手抄共存30首。
2.蔡衣云:《先夫吴公永权年谱》一卷,手抄本。
3.吴天墀:《吴永权生平简介》,载江苏淮阴师专编《活页文史丛刊》第84期。
4.王治平:《记吴君毅先生》,载江苏淮阴师专编《活页文史丛刊》第84期。
5.汪潜:《致力政法教育的吴君毅》,载《四川近现代文化人物》,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吴天墀、杨正苞合撰,1998年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