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君毅先生被北京教育部选派赴欧洲进修。先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后转德国柏林大学从事研究。待三年后返国时,原来的北京法专已扩建为政法大学,他仍继续在该校任教并兼经济系主任。随着君毅先生在高等教育界的声誉日渐隆起,在四川亦有相当的影响了。
川西平原夙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文兴盛,二千多年来,成都实为重镇,但学术教育机构,直至20世纪20年代,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比较却相形见绌。其时除成都师范大学号称国立外,其他几所高等专门学校,都是经费不充,设备简陋,不免有名无实。1926年,川中耆宿、前省长张澜深有所感,决心新建成都大学以应形势之需。
1926年,张澜创办成都大学伊始,便特聘君毅先生为成大教授,并委以兼任文、法两科学长及政治系主任。这敬躬桑梓之举,深符先生夙愿。故屡屡辞谢四川军政当局许以高位的他对此却欣然承诺,并立即展开工作。对成大的建校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先生到任之后,即与张校长协商制订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办学方针:广延名师,严格保证教育质量;民主办校,主张学术思想自由,以求办成国内第一流的高校。但是,高校教育质量的优良,师资与经费无疑是其两大关键因素。而当时四川军阀连年混战,社会秩序欠佳,成都又僻处西陲,交通不便,省外学人视为畏途;即是川籍人士亦多不愿回归任教。然而君毅先生却不辞劳苦,殚精竭虑与多方设法和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川籍教授广为联系,苦口婆心地勉以服务桑梓的重大意义;另一面又与中美文化基金委员会商洽,达成为成都大学设立五个讲座教授出资,其赴川旅费及高额薪金均由该会承担。先生为成大的成长真可谓用心良苦了。结果,就先后聘请了德国葛廷根大学数理学博士、同济大学教授、蓬安人魏时珍为数学讲座教授,法国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大学教授、成都人李幼椿为社会学讲座教授,德国爱兰根大学理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自流井人曹四勿为化学讲座教授,法国巴黎大学农业硕士、东南大学教授、自流井人罗元叔为生物学讲座教授,法国国家理学博士、新都人周太玄为动物学讲座教授。
此外,还聘请了武昌大学教授沈懋德、东南大学教授吕子方,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郑寿麟等著名学者。经过先生的努力,最终成大的各科系都具有国内一流的人才:如法学由朱显桢、裘千昌担任,政治学由赵念非、黄季陆担任,刘星垣教授英语,西洋史则由何鲁之担任。并还礼聘川中耆宿叶秉诚、向仙樵、龚向农、林山腴等为历史、中文两系教授。次年又增聘刚返川的经学、史学新秀蒙文通为历史系教授。致初创的成都大学师资之盛,在全国来说也是名列前茅的。
本来,成大经费是筹自1926年四川各军善后会议商定的盐税拨款,但实行起来却每遭当地驻军截留,以致开支时感支绌。对此,先生为缓解经费困窘,率先倡导不受兼职薪金,并博得了全体教授响应,以示与学校同甘共苦。第二年,情况更加困难,不得已,他又身为表率地倡议“减薪助校”,全校教职员都减发薪资20%,后再减发30%,才使成大渡过了难关。为此,张澜校长曾动容地赞扬说:“吴先生公正,识大体,君子人也。”
1928年9月,张澜校长得知川中军政首脑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等人在资中集会。面对举步维艰的成大,张校长立刻派君毅先生前往,请增加成大经费,经过多方地联系和艰苦交涉,最后乃获得增拨盐税30万元的结果,使成大经费困难有了较大程度的缓解。次年夏天,为成大立案事,张校长又请君毅先生前往南京办理。他到南京后,适遇旧友,现任立法委员兼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戴修瓒。戴以其事务过繁,难以兼任院长职,拟荐君毅先生继任。但先生由于以成大的前途发展为念,婉言推谢,并在京、沪等地再为成大增聘教授、选购图书辛劳奔波;同时还请准南京政府财政部,核定四川盐务稽核所拨盐税45万元为成大经费专款。张校长于后有言:“吾川有大学,独后于全国务行省,而成都大学之设立,尤几经艰阻困危,始底于成。自成立迄今,为时不过数年,而学生至八百余人,科系至27班,海内外学成归国还乡及本省耆宿之任讲席者达七八十人,隐然为西南人文所萃聚。”他指出时间短而成就却不小,并加以肯定:“吴君毅先生实为成大第一功臣。”
1931年9月,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王兆荣出任校长,吴君毅受聘为秘书长,仍兼法学院长及政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