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舒先生在学术、教育事业上的卓越成绩,是和他在艰难身世的锻炼中所养成的思想信念分不开的。他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对人则存宽恕,他在漫长的生活历程中,安于起码的低生活水平,不知疲倦地劳动,从来没有工作日和星期日的区别。所以把他称为“鞠躬尽瘁”或“自强不息”的人,绝非虚誉之词。
徐先生身体健壮,体形魁梧,早年读书清华国学研究院,爱踢足球,以后便没有这种机会条件了。他每日的时间都是在读书、研究、写作、教学和办理公务中度过的。中年以后,住居成都也偶尔看看川剧,在小院地里种点花草,也间或展观字画,外出则逛新旧书店,目的在搜求教学和科研资料。他一生不吸烟不饮酒,不讲究吃喝,也不喜社交应酬。他这“一切从俭”的作风,给他带来的好处是使他心专志一,精力集中,并充分运用全部珍贵的时间,以从事他认为最有意义价值的工作。三百年前王夫之在《俟解》中说:“俭所以为德之共者:俭则事简,事简则心清,心清则中虚,而可以容无穷之理,而抑不至浮气逐物,丧其所知所能之固有。”用这段话来检视他的事业成就,实属恰当之至。重耕耘不问收获,务创造不图享受,人以为苦为迂,他则怡然,自足其乐。
在那“人妖颠倒是非淆”的岁月里,有人劝他写篇“西南女国”的文章,以邀恩宠而图幸免,他蔑视威逼利诱,宁愿受苦,以保全理性的尊严。别有用心的人诬蔑他走“白专”道路,不靠拢人民,有失政治立场,这显然更不是事实。他作为一位历史学家,从来是浑身充满爱国热情的。他在“九一八事变”后,对日寇侵华怀有深刻的义愤,进行了《东北史纲》的编写,给日本御用学者制造谎言以有力的驳斥。嗣敌寇的魔爪深入华北,大放其“王道乐土”和“东亚共荣”的滥言,他即在《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一文中,予以揭露和批判。这都表明他并未因从事科研而丧失抗暴的敌忾。新中国成立以后,他领受党和人民给他的荣誉,忘己赴公,奉献出来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甚至他在饱受折磨,已臻老衰之年,还不忘伸张正义,以学术报国,发表了《〈交州外域记〉蜀王子安阳王史迹笺证》的论文,对当时越南当局奉行的小霸权主义的悖谬行为,作了必要的规正,这不特是他爱国主义立场的表现,同时也为四川历史增添了光荣的一页。
徐先生为学术、教育事业毕生尽瘁,忠诚朴实,正气凛然。他给我们树立了高尚风范,不仅体现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真至精神,而且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贵品质。徐先生平时向他的学生讲过“新三不朽观”,这段遗言,可以增进对他为人的了解。现录于下,以作结束语: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遗训,现在仍有现实意义。这三条标准,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你有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精神,你就会有高尚的道德,这就是立德;你平时勤勤恳恳地为人民作事,这就是立功;你认认真真写几篇言之有物的文章,这就是立言。我自己虽然做得还不够,但是愿意和大家共勉。
附录:徐中舒先生著作目录系年
1925年
《古诗十九首考》 《立达》季刊创刊号,上海立达中学(后改名立达学园)刊行。先生任教于此,为其处女作。《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8年第六卷六十五期重载。
《木兰歌再考》 《东方杂志》(上海商务印书馆)第二十二卷十四号。
1926年
《〈木兰歌再考〉补编》 《东方杂志》第二十三卷十一号。
1927年
《从古书中推测之殷周民族》 《国学论丛》(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卷一期。据徐亮工同志所撰《编年表》云:据《清华纪事》,1926年6月23日国学研究院公布之“毕业生成绩一览表”中有“徐中舒《殷周民族考》《徐安淮夷群舒考》”。亮工有注云:“(后一篇)文稿始终未发表。文稿一直珍藏在身边,首页上有梁启超先生本月九日亲笔评语:‘从音训及金文款识以贯串传注,精思独辟,有左右逢源之乐。’”
《评〈中国文学变迁考〉》 《一般》(上海)第二卷三期。按:《一般》创办于1926年9月,1930年改名《中学生》,月刊。
《六朝恋歌》 《一般》第三卷一期。
《静安先生与古文字学》 《文学周报》(上海开明书店)第五卷一、二期合刊,为《王国维追悼号》。
《追忆王静安先生》 《文学周报》第五卷一、二期合刊。
《王静安先生传》 《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三号。
《五言诗发生时期的讨论》 《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十八号。
1930年
《剥字解》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以下简称《集刊》)第一本四分册。
《耒耜考》 《集刊》第二本一分册。《农业考古》(江西)1982年第一、二期重载。
《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 《集刊》第二本一分册。
《宋拓本〈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残叶跋》 《集刊》第二本二分册。
《再论小屯与仰韶》 《安阳发掘报告》(中研院史语所)第三期。《夏文化论文选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重载。
1931年
《殷周文化之蠡测》 《集刊》第二本三分册。
《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明清史料》(甲编)第一册。《明清史料》(甲编)共十册,傅斯年所拟“明清史料发刊例言”八条,其第七条系先生所加。按1985年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出版《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第一册(张伟仁编)将本篇及后二年发表的《再述内阁在库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两文加以重刊。
1932年
《宋拓本〈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残叶再跋》 《集刊》第二本四分册。
《古代狩猎图象考》 《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下册收载(商务印书馆)。
《当涂出土晋代遗物考》 《集刊》第三本三分册。《学风》(安徽出版)第三卷三期。
附记:《东北史纲》之编纂。
本年3月日本一手制造之伪满洲国成立,中国政府将东北问题提交国际联盟仲裁。史语所编纂《东北史纲》一书,第一卷为古代之东北,第二卷为隋至元末之东北,第三卷为明清以下之东北,第四卷为东北之官制及移民,五卷为东北之外交。此五卷分别由傅斯年、方壮猷、徐中舒、肖一山、蒋廷黻等五人分任其事。傅斯年所编的第一卷于当年10月出版,其年李济还为“傅斯年、蒋廷黻、徐中舒等编写的《东北史纲》写了一个英文节略,提交国联的李顿调查团”。(引文见《李济纪略》)据亮工同志说,先生保存了当年撰写《东北史纲》的手稿系明清部分。《东北史纲》第二卷以下各卷,后来虽未出版,但在编撰工作是付出过大量的劳动,则是应该指明的。
1933年
《陈侯四器考释》 《集刊》第三本四分册。
《再述内阁大库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集刊》第三本四分册。《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所集刊》1934年第二卷二期以《中国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档案的分析》之名重载。《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出版)1986年第一期重载。
《月氏为虞后及“氏”和“氐”的问题》 《燕京学报》第十三期。
《商周史料考订大纲》为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授课讲义。
1934年
《弋射与弩之渊源及关于此类名物之考释》 《集刊》第四本四分册。
《士王皇三字之探源》 《集刊》第四本四分册。
《寿州出土楚铜器补述》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本年6月16日第三十一期。
1935年
《古代灌溉工程原起考》 《集刊》第五本二分册。
《殷代铜器足征说兼论〈邺中片羽〉》 《考古社刊》第二期。
《福氏所藏中国古铜器》 天津《大公报·艺术周刊》本年7月6日第四十期。
1936年
《金文嘏辞释例》 《集刊》第六本一分册。
《明初建州女真居地迁徙考》 《集刊》第六本四分册。
《豳风说——兼论〈诗经〉为鲁国师工歌诗之底本》 《集刊》第六本四分册。
《说尊彝》 《集刊》第七本一分册。
《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 《集刊》第七本二分册。
《论古铜器之鉴别》 《考古社刊》第四期。
1938年
《跋苗族的洪水故事及伏羲女娲的传说》 《人类学集刊》第一卷一期。
《关于铜器之艺术》 收载《中国艺术论丛》,滕固编(商务印书馆)。
1940年
《古代四川之文化》 《史学季刊》(成都)第一期。
《关于骷髅作酒器的通讯》 《责善》半月刊(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第一卷十二期,系与顾颉刚讨论。
1942年
《蜀锦》 《说文月刊》(重庆)第三卷七期。
1944年
《结绳遗俗考》 《说文月刊》第四卷合订本。
《井田制度探源》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华西大学)第四卷上册。
《〈甲骨学商史论丛〉序》 见胡厚宣著《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为维持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战》 讲演稿,应四川省教育厅为动员全民抗战而作。原拟由电台播发,因故作罢。改由教育厅印行于《学术讲演集》十九辑中。
1945年
《说古玉》 成都《西方日报》本年9月26日。
《殷代兄终弟及为贵族选举制说》 《文史杂志》第五卷五、六合期。
《先妣事略》 撰于12月21日,先自印;后为《新中国日报》转载。
1948年
《悼佩弦》 成都《西方日报》本年9月26日。
1949年
《九歌九辨考》 收载《史学论丛》(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印)。
《〈益部汉隶集录〉序》 收载《史学论丛》(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印)。又见邓少琴《益部汉隶集录》石印本。
1950年
《黄河流域穴居遗俗考》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九卷。
1951年
《论殷代社会的氏族组织》 成都《工商导报·学林副刊》第一期,本年1月7日。
《论秦与匈奴的统一及其经济原因》 成都《工商导报·学林副刊》第十二期,本年6月17日。
《论东亚大陆牛耕的起源》 成都《工商导报·学林副刊》第二十四期,本年12月30日。
1952年
《我的思想检查》 《人民川大》第65期,本年7月14日。
1954年
《我们的传统友谊》 《人民川大》第122期,本年4月11日。
1955年
《我对胡适派资产阶级观点对历史学界毒害的一点认识》 《四川日报》本年1月11日3版。
《论胡适对老子年代考证方法的错误》 《人民川大》第153期,本年4月2日。
《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二期。又收载《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问题论文选集》,由《历史研究》编辑部编,1956年三联书店出版。
1956年
《战国初期魏齐的争霸及列国间合纵连横的开始》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五期,与何孝达合撰。
1957年
《论西周是封建社会——兼论殷代社会性质》 《历史研究》本年第五期。
《先秦史讲义》 在四川大学历史系授课所用,油印本,1963年又重印。
1958年
《论尧舜禹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发生和发展》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一期。
1959年
《巴蜀文化初论》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二期。
《对〈金文编〉的几点意见》 《考古》本年第七期。
《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的问题》 《考古学报》本年第三期。
1960年
《巴蜀文化续论》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一期。
1962年
《四川彭县潆阳镇出土的殷代二觯》 《文物》本年第六期。
《〈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 《历史教学》本年第十一期。1963年又载于所编《左传选》(中华书局出版)。
《论自然经济、阶级和等级》 本年12月8日在四川大学历史系第四次科学讨论会上作过学术报告,有油印本。
1963年
《孔子的政治思想》 《成都晚报》本年1月3日。
《左传选》 编选160余篇,写有后序,由罗世烈注释标点(中华书局9月出版)。
《先秦史讲义》 本年编写,共分十讲,约11万字。由罗世烈、谢忠梁记录整理。有川大油印本。
1964年
《论〈战国策〉的编写及其有关苏秦诸问题》 《历史研究》本年第一期。
1965年
《先秦史专题课讲义》 本年8月为历史系五年级编写的教材。仅写成《序论》《周代的自然经济和生产状况》《西周的建国、分封及东迁》等三讲,共约四万余字。旋因“文革”开始而未能完成。
1966年
《〈海瑞罢官〉不是好戏,但对海瑞应一分为二加以肯定》 《人民川大》446期,本年1月8日。原为1月4日在川大《海瑞罢官》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1974年
1975年
《甲骨文中所见的儒》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四期,原文遭改纂,后复加修订。
1977年
《古井杂谈》 《井盐史通讯》(自贡市盐业博物馆编印)本年第一期。略加修改后又载《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三期。
《试论岷山庄王与滇王庄跻》 《思想战线》本年第四期
1978年
《论商于中、楚黔中和唐宋以后的洞——对中国古代村社共同体的初步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一期。又载《思想战线》(云南)本年第二期。
《西周墙盘铭文笺释》 《考古学报》本年第二期。
《关于利簋铭文考释的讨论》(笔谈摘要) 《文物》本年第六期。
1979年
《论〈蜀王本纪〉成书年代及其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四川)本年3月创刊号。又载《史学史资料》本年第三期。
《对古史分期问题的几点意见》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一期。
《殷周史的几个问题》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二期。
《夏史初曙》 《中国史研究》本年第三期。
《西周史论述》(上、下及补充)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三、四期及80年第一期连载。
《中山三器释文及宫堂图说明》 《中国史研究》本年第四期,与伍仕谦合撰。
1980年
《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家属称谓》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一期。
《论〈豳风〉应为鲁诗——兼评〈七月〉诗中所见的生产关系》 《历史教学》本年第四期,与常正光合撰。
《西周利簋铭文笺释》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二期。
《夜郎史迹初探》 《贵州社会科学》本年7月创刊号,与唐嘉弘合撰。
《〈交州外域记〉蜀王子安阳王史迹笺证》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五辑《四川历史研究专集》,本年7月出版。
《川甘边区白马人属古氐族说》 收载《白马藏人族属讨论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印),与唐嘉弘合撰。
《〈西夏史稿〉序》 《光明日报·史学副刊》本年8月12日;《新华月报》本年9月号摘录;见吴天墀著《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本年12月出版。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序》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四期;《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系先生主编,线装本上、中、下三册;1981年、1982年第二、三版均合订为一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年
《古代楚蜀的关系》 《文物》本年第一期,与唐嘉弘合撰。
1982年
《周原甲骨初论》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本年5月出版。
《论殷周的外服制——关于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的问题》 《人文杂志》增刊《先秦史论文集》本年第五期,与唐嘉弘合撰。
《论巴蜀文化》 系汇集有关巴蜀文化的论文六篇成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年
《数占法与〈周易〉的八卦》 《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本年7月出版。
《怎样考释古文字》 《古文字论集》香港中文大学编,本年9月出版。《先秦史动态研究》本年第一期(总第三期)摘要转载。《辞典研究丛刊》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1985年6月重载。《出土文物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重载。
《宋代斗夷源于楚国令尹子文说》 与唐嘉弘合撰,载《西南民族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本年6月出版。
《〈羌族史稿〉序》 《历史研究》本年第一期。见冉光荣等著《羌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河姆渡文化的历史地位》 载《中国古代史论丛》第8辑,与唐嘉弘合撰,福建人民出版社12月出版。
《夏商之际夏民族之迁徙》 系讲稿,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本年印本。
《徐中舒史学论著辑存》 本书系应中华书局之约,委托吴天墀编辑。从先生百余篇旧作中精选六十篇成辑,并附“后记”。反映了其一生的主要学术成就。
1984年
《古代都江堰情况探源》 《四川文物》本年第一期。
《怎样研究古文字》 《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出版。
《殷周金文集录》 本书由先生主编,参加者为伍仕谦、黄波、陈复澄、黄奇逸、彭裕商等。约三十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本年2月出版。
《青川木牍简论》 载《古文字研究》,与伍仕谦合撰,中华书局出版。
《〈两汉及唐代地方行政史〉序》 系多年前为著者黄绶所撰,存手稿,未刊。
1985年
《关于夏商研究——〈夏商史论集·序言〉》 《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本年第一期。
《关于夏代文字问题》 载《夏史论丛》,与唐嘉弘合撰,齐鲁书社出版。
《〈冯汉骥人类学考古学论文集〉序》 本书为童恩正编选,文物出版社出版。
1986年
《〈山海经〉和“黄帝”》 载《〈山海经〉新探》,与唐嘉弘合撰,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汉语大字典》 先生主编的《汉语大字典》(八卷本)告成,本年由四川、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
1987年
《一项开拓性的工作》 《辞典研究丛刊》(8),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我的学习之路》 《文史知识》本年第6期。
1988年
《甲骨文字典》 本字典由先生主编,历时十年告成,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0月出版。先后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常正光、伍仕谦、彭裕商、何崝、方述鑫、陈复澄、黄波、李曦、黄奇逸、王辉、林小安、王培真等。
1990年
《经今古文问题综述》 此文写于1984年。收载《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巴蜀书社本年4月出版。
1992年
《先秦史论稿》 本书系就先生平日讲授先秦史课汇记而成,1991年10月罗世烈撰有《整理后记》述编写经过。参加此项工作者凡九人,皆先生受业子弟。本年6月由巴蜀书社出版。
本文参考资料:
1.徐中舒:《先妣事略》,撰于1945年12月21日,自印,后经成都《新中国日报》转载。
2.冷铨清:《永不停步的史坛老将——记四川大学历史系主任徐中舒教授》,载《光明日报》1979年9月26日。
3.胡茄:《八十老教授,甘愿作人梯》,载《成都晚报》1980年4月29日。
4.刘宗利:《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记四川大学历史系主任徐中舒教授》,载《四川日报》1980年10月6日。
5.何崝:《徐中舒传略》,载《晋阳学刊》1984年第4期。
6.安敬书:《徐中舒治史历程》,载《先秦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4期。
7.吴天墀:《徐中舒先生在科学研究上的丰硕成果——兼简介〈徐中舒史学论著辑存〉一书的内容和编印情况》,载四川大学编印:《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暨执教七十周年纪念册》,1987年10月。
8.吴天墀:《徐中舒先生对学术、教育的贡献——为其九十诞辰而作》,载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
9.马曜:《井田制研究的卓越贡献》,载《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论文集》。
10.刘永成:《徐老与明清档案》,载《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论文集》。
11.徐亮工:《徐中舒先生生平编年》(未定稿),于1998年3月写成,搜集遗事最备,承于发表前赠阅,颇有引用,核正错讹。
(原载《四川近现代文化人物》第三编,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