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需要人文引导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是指那些通过科技产品生产出来的、可以无限复制的、适合大众口味的、通俗的、流行的文化艺术产品。由于这种产品被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从而具有了区别于以前的产品的特征。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概括为商品性、娱乐性以及意义消解三个特征。商品性与娱乐性具有积极意义,不用多说,大家很容易理解。但意义消解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一种特性,则是消极的,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我所说的意义,就是指人文意义,即人的生活的目的与价值问题。意义消解就是指这种大众文化产品,只给人提供感官的刺激与快乐,不给人提供人生意义的引导。作品平面化,丧失了底蕴。例如,每年一次的挂历,上面的各种**的搔首弄姿的美女像,就是这类产品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文本,这些美女让读者看了感到刺激,引起某种快感,但在这些美女像上面绝对读不出人的生活的意义。假如把这些美女像一张一张贴在农村家庭的饭堂的墙上,那么原本阴暗的饭堂会鲜亮起来,看着这些美女像吃饭也许会刺激食欲,某个小伙子也许会盯着其中的一位“美女”,欣赏她,觉得他的意中人就是这一位,可当他回过头来瞥见他的不那么美的媳妇的时候,他可能会觉得她不是他的意中人,她顿时变得不真实,他的意中人在墙上。结果假的变成“真”的,而真的却变成“假”的。真实感的丧失,就是这类大众文化产品的一种效应。在电视广告中,当贝多芬的乐曲与作为商品的皮鞋一起出现时,贝多芬作品的意义被消解了。当摇滚歌星用他的沙哑的吼叫一般的嗓音唱起歌颂红太阳的歌曲时,原有歌曲的意义被消解……对现实感的消解,对人生意义的消解,就是当代大众文化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令人担心的。
加强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总是强调意识形态的引导(当然这也必要),很少讲人文精神的引导。意识形态与人文精神是有联系的,但这两者又是有区别的。意识形态主要从政治上来规范,它涉及的问题是有限的。人文精神则主要规定: (1)人是什么? (2)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3)人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发挥人的潜能,珍视人的经验,规范人生的意义。这样,人文精神就辐射到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领域则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大众文化中有无人文精神,是关系到大众文化中有无灵魂的问题,关系到把大众往什么地方引导的问题。越是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人们往往会见利忘义,这就越要通过大众文化加强人文精神的引导。
(《东方论坛》199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