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干部领导力的两大基础(1 / 1)

一、新时期干部领导力的两大基础

当今时代,领导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而关于领导能力及其考核评价的研究是领导学研究的基础内容。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社会学家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其著作中,认为领导人的类型可以大体概括为两大类:交易型领袖和变革型领袖。在他看来,大多数领袖和群众的关系是交易型的,即领袖接近群众是着眼于物物交换:以工作换选票,或以其他形式的补偿来报答竞选中的资助。在多元化政治中,政府的过程实际上是各团体相互作用及政府与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交易行为就构成了政治家与民众关系的主干,其在各团体、立法机构和政党组织中尤为突出。而变革型领袖的特点在于有强烈的使命感,明确意识到事业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变革型领袖更具有集体性,比其他政治家更依靠动员、政党和政治组织。按照伯恩斯的划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干部更加符合变革型领袖的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除了要提高推动改革的能力之外,还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将法治精神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虽然构成干部领导力的因素很多,但是改革能力与法治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干部领导力的两大基础能力。

(一)全面深化改革与领导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发展勾勒了蓝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必须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按照《决定》要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提高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必须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本导向,塑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领导能力,为打赢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从内容上看,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解放思想、观念创新的能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质。观念创新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步的前提条件,是现代领导干部能力的必备素质。思想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创新意识在领导干部创造性活动中居于影响全局的关键地位。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这就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打破常规、突破思想观念上的条条框框,按照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要求,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出发,以解放思想、观念创新的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具体体现为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局工作和复杂局面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所面临的环境和局面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各方利益诉求集中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这就更加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自觉从关系改革稳定发展的宏观高度把握决策和落实政策,关键时刻头脑清醒、应对得当,既科学有效又广受认可,实现对于成熟稳妥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升,确保各项改革平稳着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考验中增强领导才能。

三是调节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格局,社会利益差别明显。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群众在利益诉求层面的冲突必然会增强,这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重视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诉求,运用制度化、法治化手段引导和协调社会利益。群众观

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立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必须要把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必须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团结带领群众前进。

(二)全面依法治国与领导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领导干部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提供了重要遵循。

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干部领导能力建设必须要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执行主体,必须提升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其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将直接决定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依法办事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彻底摒弃人治思维,深度掌握法治及其内在价值和规律,尽快形成并提升法治思维运用能力。

从内容上看,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部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当前党员干部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依法办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领导干部不懂法、不敬法、不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当今时代是法治时代,党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题中应有之义。领导干部要顺应时代要求,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做法治型领导干部。在学法上,应当更加全面深入,做到先学一步、高出一筹;在尊法上,应当更加坚定自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守法上,应当更加严格自律,时时处处以宪法法律为准绳;在用法上,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树立对法治的信仰,汇聚起建设法治中国的强大力量。

二是干部要强化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涉及法治的根本性质,涉及法治建设走什么道路、把握什么原则、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等基本问题。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运用法治思维的习惯,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法治思维,为什么要运用法治思维,怎么运用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有什么作用,在任何事情中都要考虑“符合不符合法律规定,符合不符合程序要求”,真正使法治思维逐渐成为领导干部履职用权的自觉习惯。特别在遇到棘手问题时,如信访问题、单位或者个人的纠纷问题时,都应当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自觉拿起法律的武器解决工作实践中的有关问题,而不能一味地依靠讲感情、做工作解决问题,切实形成依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观念。

三是干部要注重法治实践。“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个国家法治实践水平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兴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者,领导干部既要带头守法,又要注重法治实践,实现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的“身心统一”。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工作中,必须扑下身子,躬身实践。凡是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务必按法律办事,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法治原理、法治精神,同时要深入法治工作第一线,善于剖麻雀、析个案,注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 改革四级治理机制 全力推进依法治镇—新都区军屯镇法治化道路走入正轨

“四级治理机制”是将依法治理、新农村建设、院落

整治等充分结合,按照镇、村(社区)、社(居民小组)、院落四个层面进行统一、统筹、分级、分层治理,是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机制的有益创新和探索。军屯镇通过亮点工程打造,以点带面,示范联动,吸引、汇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群众的积极性。

一、创立军屯镇法治品牌,令法治理念浸润人心

一是树立法治品牌,唱响法治旋律。军屯镇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标志性宣传品牌,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人民群众需求,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形成互动式、双向式的宣传教育模式,争取群众的广泛理解与积极参与,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最大的社会效益。军屯镇以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原型,设计“法治宝贝”动漫形象作为法治活动品牌,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使“法治宝贝”卡通吉祥物的形象家喻户晓。同时,开通“法治军屯”微信公共账号,发布法治信息,群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公共平台了解法治动态和新闻。以此促进“法律七进”,唱响唱亮军屯镇依法治镇法治文化主旋律。

二是顺应全新形势,力争“四个注重”。在新的形势下,充分考虑群众生活方式、思想水平、价值观念更新变化的实际,实现宣传阵地及载体的创新,力争实现“四个注重”:第一,注重利用流动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军屯镇短信平台的作用,打破时空限制,加大宣传辐射面;第二,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功能,更多得采用文艺演出、连环画等形式将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第三,注重渗透公共设施,利用镇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电子显示屏等公共文化设施,潜移默化得将宣传重点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第四,注重加强服务理念,突破以往宣传为主的观念,宣传与服务并重,以服务拓宽宣传。

二、建立新农村宣传阵地,建造配套服务三大亮点

一是建成湖棠馨苑大型法治文化广场。依托小区人工湖风景带建成文化浮雕12座,在金桂苑、银桂苑、丹桂苑、四季桂苑、生态湿地、深水河生态渠等多处景观带中设立景观石、宣传牌匾、花草牌、湖边护栏,融法治文化、道德人文、民俗民风、传说典故等多种元素为一体,打造清新淡雅、绿茵遍地、丹桂飘香的法治文化景观带。

二是推出实名制法律服务多功能联系卡。设置四项功能:一是拨打电话,免费咨询法律问题;二是凭卡参加法治抽奖活动,领取奖品;三是凭卡记录持卡人参加学法活动、法治讲堂的次数和学习情况,设奖予以奖励;四是与新都盛大家电合作,群众持卡购物可享受打折优惠。以此切实提高群众学法用法、参与法治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开全区法律知识竞赛先河,结合教育性与娱乐性,由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演出、观众有奖问答组成,活动分为三场预赛和一场决赛,4月29日,在湖棠馨苑文化广场举行首场预赛。将单向宣传模式变为干群双方互动,以全新的宣传形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宣传效率,促进群众积极参与。同时,有机结合国家、省、市、区的法治工作要求,扩大依法治镇工作的知晓度,激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热情,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三、成立村小组调解委员会,强基层民主示范工程

一是建设基层民主,强化管理体系。通过强化民主管理组织、组务公开全面透明、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民主管理扎实有序、民主监督切实有效、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等方面进行规范,从软硬件方面逐一对照完善六个方面的内容,形成民主管理示范体系。通过最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让依法治国的工作彻底接到地。

二是强化试点工程,完善工作制度。以五灵村村民小组为试点,拟成立土地流转专业调解委员会,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及时有效消除不安定隐患,规范调解程序:一要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经常深入到村民中了解村情民意,二要令治保员和义务护村队员既当工作人员又当矛盾纠纷信息员,三是建立回访制度,把排查、调解、处理有机结合,抓早抓小,堵塞漏洞。

三是调解群众纠纷,维护群众利益。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硬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贤达为成员,组织村民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负责群众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帮助解决群众热切关心的土地流转租金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在试点的经验基础上,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根据各村、社区存在的不同问题,成立对应的调解委员会,帮助协调解决,发挥整体治理效果。

(来源:四川新闻网)

(本章完)